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冲动消费的后悔药

发布时间:2014-11-17 09:17:04    作者:黄明明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网购时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似乎没有买不到的东西,但是有一样的的确确是买不到的,那便是后悔药。

“双11”购物狂热来袭,消费者纷纷走进电商网站捡便宜,但过后看到快递送来一件件不实用的东西在家里堆积如山,以及月末信用卡产生的一长串账单,又后悔得直想“剁手”。通过一次次的疯狂购物,以及逐步浮出水面的各种真相,比如媒体报道的种种:商家先提价后改价,大部分的单子是商家自己刷数据等,消费者不免产生事中冲动事后后悔的情绪。

但是现在,有一种形式的后悔药,正在为消费者的冲动买单。假如,买来的商品,可以找到一种借口退货,而又有人包邮费,岂非真正的后悔药?这就是所谓的退货运费险。11月12日,阿里公布了“双11”全天交易数据:天猫24小时成交金额571亿元,支付宝全球移动支付交易笔数达到1.97亿笔,同比增长336%,共售出退货运费险1.86亿份。一天1.86亿份退货运费险,无疑再次创造了中国保险业单日成交保单份数的记录。

如此庞大的成交数字,的确震撼了保险业。

在去年网络上随处可见的高收益理财保险如今已经难寻踪影,取而代之的则是参聚险、退货险等保障性更强的险种。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监管部门对于网销理财产品的规范管理,使得一些擅长网销的保险公司保持了观望状态;另一方面,退货险等保障性险种,也的的确确抓住了消费者需求的命脉,击中了市场的心脏。

对此现象,有的分析解读认为,这预示了网销保险开始表现出明显的转型路线。在今年的“双11”中,车险、健康险等险种开始回归。据媒体报道,平安保险的官方旗舰店今年“双11”热销的产品包括养老险产品、车险以及非机动车辆保障险三款,总成交额超过2亿元。

让保险产品回归保障,是保险监管机构的长期思路,也是保险公司调整转型的一个方向。而网销保险从出现到爆发式增长,也经历了线下的保险发展的一些模式。只不过相比之下,从不规范到规范,时间更短。一定程度上说,就是保险业近年来发展的一个缩影。

因此,究竟是保障产品受欢迎,还是理财产品受欢迎,消费者在“双11”已经给出了参考答案。退货险的大受欢迎也让诸多保险公司深省。不过,后悔药虽好,却也不能多吃。不光是出险太多,保险公司拒保,出险率和保费也挂钩。有消费者反映说,“我的淘宝退货险已经涨到了8.2元了!”

(作者为本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