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通过风险管理提高资本效率

——“偿二代”第二支柱解读

发布时间:2015-02-26 08:19:03    作者:谈亮 刘皓宇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2月12日《中国保险报》发表的《偿二代:从哪几方面影响险企风险管理》一文中,德勤提出:

在偿二代体系下,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水平将直接体现在最低资本要求中。偿付能力风险管理评分的高低,将会对保险公司的最低资本要求产生从“减少10%”到 “增加40%”不等的影响。因此长远来看,传统意义上作为第二道防线、久居业务发展幕后的风险管理工作,未来将与公司的资本需求产生直接而紧密的关系。

那么具体而言,在偿二代体系下,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水平是如何影响公司最低资本要求的?保险公司应如何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实现内部挖潜,降低最低资本要求?当前满足风险管理相关要求的重点和难点在哪里?本文就上述问题进行分享。

偿二代下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风险构成

在偿二代的三支柱体系下,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风险由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组成。固有风险是指保险公司业务经营活动中客观存在的风险。控制风险是指因保险公司内部管理和控制不完善或无效,导致固有风险未被及时识别和控制的偿付能力相关风险。固有风险(主要通过第一支柱体现)反映了保险公司的业务构成,控制风险(主要通过第二支柱体现)反映了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水平。

风险管理如何影响最低资本

在偿二代下,控制风险的大小也会直接影响对于保险公司的资本要求。第二支柱中明确规定,需要通过对于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风险管理水平的评估,评价其控制风险的大小。评估结果满分为100分,最低为0分。分别对应系数0.9到1.4。其含义为:如果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风险管理水平较高,在评估中获得满分,公司最低资本要求打“九折”。反之,如果在评估中得0分,公司最低资本要求增加40%。

显然,在业务量不变的情况下,公司风险管理能力愈强、偿付能力风险管理评分越高,监管对公司所需持有的最低资本要求就愈低,股东方面的资本压力就越小。

偿付能力风险管理评分机制

偿二代第二支柱将偿付能力风险管理从“制度健全性”和“遵循有效性”两个角度进行评价,满分为100分,具体包括:

风险管理基础与环境(20分):主要针对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偿付能力风险管理制度和风险导向考核机制等风险管理的基础工作。

风险目标与工具(10分):主要针对风险偏好体系、风险管理工具和风险信息系统等风险管理目标和辅助措施。

七大类风险管理(各10分):主要针对保险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战略风险、声誉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具体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要求通过明确的制度、流程和职能职责划分,确保各类风险在日常业务层面的管控有效落地。

提升偿付能力风险管理水平

建议保险公司从如下几方面着手,有针对性地按照偿二代的要求迅速提升偿付能力风险管理能力,从而降低自身最低资本要求,提高竞争力。

1.完善配套的组织架构

自上而下,顶层设计是关键。需要完善风险管理三道防线,推动组织体系,明确风险管理权责的分配,构建从董事会、管理层到全体员工全员参与的分工明确、路线清晰、相互协作的风险管理架构,以保证风险管理在公司内的有效运行。

2.建立风险偏好体系

建立风险偏好体系,并通过量化工具将董事会决定的风险偏好按照各风险类别传导到分支机构、业务单元和产品条线。在此基础上建立关键风险指标体系保证风险偏好体系的落地,将战略规划、业务和产品计划、投资规划与风险偏好指向的方向有机地结合。这一项工作的实质是,帮助保险公司在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之间建立具有管理意义的桥梁。

3.完善配套工具

开发和应用相关风险管理工具,包括全面预算,资产负债管理,经济资本计量和压力测试以识别和评估固有风险并根据风险状况和战略合理规划资本。

建设具有指标监测、压力测试、报表生成和推送等功能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推动将风险管理信息在各级分支机构、各职能部门之间汇总和共享,将风险管理工作落地。也就是说,管理是一个不断追求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流程化、流程问题系统化的自我变革之路。

4.明确专项风险管理制度

针对具体的七大类风险,按照要求明确对应的管理制度、流程以有效识别并监测风险。特别是对于操作风险,可通过梳理主要内控管理流程的风险点和控制活动编制合规内控管理手册文件,并结合系统固化的思想,形成有效的内控管理机制,确保上述风险评估和报告机制的有效贯彻和落实。

总的说来,保险公司资本要求与其风险管理水平将直接挂钩,健全的内控及风险管理体系将为公司节省“真金白银”的资本。这一新的游戏规则,对于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工作而言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谈亮系德勤中国企业风险管理服务合伙人 刘皓宇系德勤中国企业风险管理服务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