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运用量化分析技术提升操作风险管理水平

发布时间:2015-04-09 10:01:00    作者:谈亮 刘皓宇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3月26日,本版发表《完善操作风险管理,助力保险公司经营管理提升》一文中,对于操作风险及其管理进行了简介。中国偿二代目前要求保险公司主要通过定性手段对操作风险进行评估。但我们注意到偿二代同时也要求保险公司建立操作风险损失事件库,并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这些工作事实上为操作风险的量化分析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国内一些大型保险公司着眼于操作风险管理和日常经营的紧密联系,已经着手开展操作风险量化分析的探索,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将结合德勤在国内保险行业相关经验,就操作风险量化分析技术及其应用进行介绍。

量化分析技术简介

操作风险量化分析技术最早见于银行业巴塞尔协议。巴塞尔协议中提出的操作风险计量方法主要包括基本指标法、标准法和高级计量法等三种。其中基本指标法和标准法与目前偿二代第一支柱的风险计量方法较为接近;高级计量法相对较为复杂,对于数据要求也较高,但从管理实践看效果最好,也是德勤帮助国内保险公司探索的主要方向。我们在下文将重点介绍这种方法。

高级计量法及其基本原理

高级计量法是基于保险公司内外部损失数据,通过统计模型分析各个业务条线和经营地域的操作风险暴露,并计算其对应的资本要求的方法。相比基本指标法、标准法,高级计量法的结果更加充分的反映了保险公司具体的业务特征和风险管理水平,并体现了风险暴露在不同业务条线和经营地域的差异性和相关性,因此对于公司经营决策有着更好的参考价值。

高级计量法主要包括如下两个步骤。

(一)数据收集

完善的损失数据收集是建立操作风险高级计量法的基础,通常包括内部和外部两个来源。

1.内部数据是保险公司自身的历史操作风险损失数据,可以直接体现保险公司业务和风险特征。中国偿二代要求保险公司建立操作风险损失事件库,记录既往损失事件及其事件成因、损失形态、损失金额以及所在的业务条线和经营地域等信息。这些信息构成了内部数据的基础。

2.外部数据指来自于同业的“不经常发生但影响严重”的操作风险事件经验。保险公司自身通常在既往的经营中不太可能发生特别极端的情况(例如:业务人员集体舞弊、核心业务系统崩溃等)。但在统计分析中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因此需要外部数据补充这些极端经验,完善数据基础。外部数据的主要来源包括行业统计、商业数据服务商等。需要说明的是,各个外部数据源之间存在固有偏差(例如统计口径、统计区间等),在使用前需要进行调整。

(二)统计模拟

基于完善的数据基础,可以通过模型预测未来在风险情景下公司由于操作风险事件可能的损失。简单来说,保险公司针对每类操作风险损失事件分别建立损失发生频率和损失强度的分布函数,并预测期在一定压力下(通常为200年一遇的风险情景下)该类事件造成的损失金额;在此基础上,将各类操作风险事件的潜在损失依据其相关性进行汇总,进而得到公司整体的操作风险损失。这一潜在损失金额体现了操作风险暴露的大小,也是银行业巴塞尔协议中对于操作风险资本要求的基础。

量化分析的意义

无论采用哪种操作风险计量方法,其核心理念都在于可以通过量化工具以资本的视角衡量和预测公司整体操作风险暴露以及其在各个业务条线和经营地域的分布。根据目前国内同业经验来看,开展操作风险量化分析和管理主要具有以下意义。

(一)实现管理资源的合理分配

操作风险量化结果可以帮助保险公司了解不同条线和地域在操作风险暴露上的差异性,从而有助于有效分配有限的管理资源,在节约管理成本将风险管理中心放到需要关注的领域。

(二)有效定位管理薄弱环节

通过统计模拟技术,保险公司可以基于现有的数据推测未来经营环境恶化、内部管理失效等异常情况下各经营条线和地域所面临的潜在损失,从而更准确的定位管理中的薄弱环节。这些环节可能在当前看并没有突出的问题,然而一旦出现诱因,往往会导致严重损失。借助量化分析对于未来的侦测,可以帮助保险公司实现防患于未然。

(三)提供精细化的绩效考核依据

通过定性方式进行操作管理的一大问题是无法比较不同业务条线的操作风险大小。这是因为各个条线的业务和风险特征各有不同,如果只是通过主观评价很难形成具有可比性的标准。基于量化分析技术,保险公司可以形成统一的“风险暴露-风险资本”标尺,从而为建立科学精细的绩效考核机制奠定了基础。

偿二代的颁布为中国保险行业提升操作风险管理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契机。我们相信随着数据、技术等方面的不断积累,量化分析技术将会在我国目前保险行业操作风险管理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从而帮助保险公司进一步提升经营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谈亮系德勤中国企业风险管理服务合伙人、刘皓宇系德勤中国企业风险管理服务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