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向真正需要帮助的人群伸出援手

发布时间:2015-05-29 08:32:05    作者:赵广道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近日,永诚保险携手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推出了“母亲健康保险基金”。据介绍,该基金致力于建立起长效的女性健康保障机制,动员各方面的社会资源及广大爱心人士,向处于贫困境地中的母亲赠送健康保险。捐赠的对象将包括贫困家庭母亲、单亲妈妈、失独母亲、产业工人母亲等群体。

有人说,当今是交流的时代,所以网络社交这么火,但不管怎么沟通,无心便无真情。有人说,当今是大生产的时代,所以社会分工这么细,但不管怎么协作,无心便无高效。还有人说,当今是大变革的时代,所以发展这么快,但不管时代如何剧变,终究无心便无稳健。

归根结底,这是一个需要“走心”的时代。“走心”的时代,也呼唤“走心”的公益事业,既向社会中真正需要帮助的人群伸出援手,救人于危难之中;又不会涸泽而渔,只凭一时的冲动做公益,却无法建立长效的救助机制。

其实借保险之力的“走心”慈善公益之行早已开启。2009年,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发起了“儿童保险专项基金”,旨在借社会各界的爱心善举,通过公益化的保险手段为3-15岁儿童健康提供机制性的保障;2010年,中国人寿启动“关爱中国女性健康专项基金‘两癌’患者救助行动”,旨在农村妇女中开展“宫颈癌、乳腺癌”普查工作,为农村妇女“两癌”预防、检查、治疗提供“一站式”保险保障。

当然,无论是“儿童保险专项基金”,还是“关爱中国女性健康专项基金‘两癌’患者救助行动”,抑或是“母亲健康保险基金”,归根结底都是借助公益性的保险功能,变事后被动救助为事前主动保障,变临时应急救助为长期可持续的系统性保障,变大额资助为公众可广泛参与的小额资助,使得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加入到慈善捐助行列,让慈善真正走到每一个人的内心。

当前,我国妇女儿童的健康保障仍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是由于种种历史和现实的原因,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差别、区域差别和不同群体的收入差别,使妇女健康服务的可及性、公平性更具挑战;乳腺癌、宫颈癌等重大疾病已成为日益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在一些地区和家庭依然突出,既严重制约和影响了家庭的幸福指数,也增加了医疗保障的压力。“母亲健康保险基金”的建立,正试图解决上述诸多问题。

有人也许会问,“公益”与“保险”两个看似不搭界的领域,通过怎样的契机开始了此类合作呢?其实,保险本身就是一个“大家帮助大家”的互助机制,这与公益事业“扶弱济贫”的机制非常契合。而保险所具有的社会管理功能,也具备较为明显的公益特征。保险业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社会资源、最大范围地覆盖受捐助人群、最大程度地提高捐助效果,在这些关键点上,与现代公益所倡导的理念不谋而合。

当然也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保险企业是营利性组织,去做公益事业是否“目的不纯”?其实,保险企业做公益,和其他做公益的企业一样,在积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意愿之外最大的诉求,也许就是对塑造企业正面形象的追求和实践。

同时,保险企业如果对公益事业和企业社会责任有更高层次的理解,那么,对公益事业的持续投入正是保险行业深层次的内在需求。对于一家以永续经营为愿景的保险公司而言,公益事业也绝不会仅仅是单纯的金钱馈赠,毕竟,这还远不能概括保险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定义和理解。

此次,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和永诚保险一起用行动再次开启了一次保险公益之旅。让保险与公益结合,以“坚决不赚钱、也不巨额亏损”为保险费率的核定标准,为广大需要帮助的女性赠送健康保险。让公益事业不再因为缺乏资金而难以为继,也不让保险企业亏得血本无归,让公益事业与保险事业真正实现良性互动,正如李克强总理指出的,“金融本来就是普惠的”。

而相对于纯公益项目,我更愿意认同类似“母亲健康保险基金”等专为特定人群设计的公益性商业保险项目,保险公司让利但不亏大本,让公益事业永续,让公益企业被社会认可。作为公益界又一次高调地与保险业结合的创新项目,期待此类合作持续远行,切实将普惠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