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公益杂谈:惜纸

发布时间:2015-07-17 10:16:37    作者:黄明明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在小的时候,我们经常听老人或者老师们讲敬惜字纸的故事。

宋代青州出了一位名人——王曾,据说,王曾的父亲王兼,目不识丁,但酷爱儒士,敬惜字纸。每当看到掉落的字纸,王兼都会捡拾,并以香汤洗涤,然后焚化。有一天,王兼做了一个梦,梦见孔子出现在身旁,摸着他的背说:“你敬惜字纸,诚心诚意,只可惜年事已高,不能有大成就。我会让曾参到你家投胎,光大门户。”不久之后,王兼果然得子,就起名叫王曾。因宗圣曾参以孝著称,主张慎终追远,因此王曾字孝先,意思是以孝为先。

明清时期,“敬惜字纸”尤为风行,出于对文字的敬畏,古人提倡,一纸一字均须好好珍惜不可浪费,即便是废纸,若写有字也不能随意丢弃,须收集起来到特定的地方焚烧。古代各地都建有专为焚烧字纸的惜字建筑,称“敬字亭”“敬文亭”“惜字塔”“焚字炉”“惜字宫”等。儋州敬字塔就是其中一种惜字建筑,门楣镌刻“敬字亭”或“字纸亭”三字,位于儋州王五镇官田村的敬字塔第三层正面则写有“敬字惜币”。

敬惜字纸无疑是一种公益行为,是一种善意的约定。在古代也出现了惜字会这样的专门公益组织。清人笔记《得一录》中记载了惜字会的条程曰,“人生斯世。父生之而师教之。师者所以成我。而舍字则无以为教故不敬字者其罪同于背师。人莫不有师。即无人不当敬字。饮水思源。”书中还附载了惜字五法,供人参考。

考之众多的案例和文献,敬惜字纸所偏重的,更多的是在字上。与近些年来公益活动中广泛提倡的节约用纸的理念大有区别。

节约用纸,可以是写字的纸,也可以是包装的纸,甚或是揩秽的纸,而敬惜字纸,主要的对象是放在书籍上。青州、寿光一带的民俗中就有“不以书夹刺,不以书作枕,不以书与妇女夹针线。不卷书折角,不乱翻乱揭,不杂乱堆积霉烂”的规矩。

不过现在提倡敬惜字纸,看起来好像是拳打棉花,打空了。在现在的互联网时代,人们的阅读和书籍的关系,或许可以借用“渐行渐远渐无书”来说明。没有人读书,没有人读报,没有人在纸上写字,从互联网上获取信息,用键盘来抒写胸臆,要书何为?那么,又谈何敬惜字纸?

其实,如果看到敬惜字纸的内涵,就会发现,惜纸是表面,惜字其实也是表面,其内核其实是尊重文明、尊重文化。

现在很多企业都将绿色环保办公列入了企业的公益、社会责任报告中,甚至有的企业,还会列出一年少用了多少办公纸张。的确,在互联网的趋势下,无纸化办公室可以实现的,在累积如山的公司汇报、总结材料中,每年浪费的纸张,向来并不是一个小数。

不过从敬惜字纸的意义上讲,这种文件的负累,不仅仅是对纸张的浪费,更是对文字的一种浪费。一句话能说清楚,为何洋洋百言?层层叠叠的文件中,又有几句是真知灼见?而企业的这种习惯并没有随着互联网化而消失,只不过文字的载体换了一种罢了。

在互联网时代,敬惜字纸依然是有存在的意义和提倡的价值。

(作者为中国保险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