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硝烟中的倩影

发布时间:2015-08-28 09:11:50    作者:黄明明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编者按:在中国人民抗战胜利70周年的大背景下,中国记协组织全国60家媒体的编辑记者走基层活动,大家重温历史,接受思想教育和心灵洗礼。本文为《中国保险报》记者黄明明参观沈阳“九一八”纪念馆后的感受。

□黄明明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的抗战,从未停歇。

与杨靖宇等铁血男儿相比,赵一曼并不遑多让。

在沈阳“九一八”纪念馆,巨大的石书镌刻着那个国人永不忘却的历史时刻。在纪念馆内部,也是别出心裁地按照历史的走向,设计了下坡路和上坡路。

在下坡路上,展示的是日军侵华的种种罪行,肆意杀戮,圈民劳作,刑讯逼供,无恶不作。随着脚步的下沉,游者的心,也在历史的残酷面前缓缓下沉。

行至中段,路势渐变,由下坡转为上坡。中国人民奋起抗战的情形,开始陆续呈现。经过一个由雕塑和画面组合呈现的成功的狙击战后,抬头可见一片银色的白桦林,林中雪地上,一队游击战士围篝火而坐,稍缓一天游击的疲惫。

走在这段上坡路上,猛一回头,看到了一个铁窗中的女子,囚服短发,双手紧握铁窗,面向窗外的天空,双目炯炯,透露着一股子坚毅不屈。虽然是一座雕塑,但是浑身依然散发出不可屈服的气势。

这就是被捕后的赵一曼。

1936年6月30日,赵一曼在奔往抗日游击区的途中不幸被日军追上,再次落入日军的手里。赵一曼被带回哈尔滨后,日本军警对她进行了老虎凳、灌辣椒水、电刑等酷刑。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没有吐露任何实情。日军知道从赵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报,决定把她送回珠河县处死“示众”。

赵一曼牺牲时年龄是31岁。对现代的女性来说,正是职场上的黄金时期,也是婚姻爱情的甜蜜时期,或者是初为人母的幸福时期。但是在当时的抗日大背景下,这一切,都是遥远而不现实。

与沈阳故宫中那些触摸政权的女子不同,与赵四小姐这样为爱而生的女子不同,赵一曼的命运,是在抗战的洪流中起伏。她放弃了温香暖玉,放弃了儿女情长,惟愿在战场上与日本侵略者一决生死。

每一个投身抗战的女子,都是值得历史铭记,都应该被世人景仰。她们做了很多男人惭愧与汗颜的壮举。她们的柔弱之躯,承受的苦与痛,不应该被忘却。

我常常在想,是什么样的信念,给予了女子这般的勇毅,这般的果敢,这般不输男子的气概?

也许,从赵一曼的那首《滨江述怀》中,可以找到答案:

“誓志为人不为家,跨江渡海走天涯。男儿若是全都好,女子缘何分外差?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

我想,那种信念,是对祖国和故土的热爱,那是对人民和乡亲的保护,那是舍小我为大家的无私无畏,那是一种光耀千古、世代传承的精神!这种精神,这种作为,不仅值得每一个男人学习,也应该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楷模。

壮哉!

(作者为中国保险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