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公益杂谈:说俭

发布时间:2016-06-16 11:13:38    作者:黄明明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黄明明

节俭,说着容易,做到难。

近日,在微信群中流转着一个小视频。在一个狭小的饺子馆中,一中年男子坐下拿起菜单准备点餐,正在此时,对面坐着的客人吃完起身走了,而桌子上留下了一盘尚未吃完的饺子。这个中年男子见状,不慌不忙的放下菜单,在碟子中倒了点醋,旁若无人的将盘中的剩饺子吃了起来。饭馆的老板和食客惊诧的看着这一幕。寻即,饺子吃完,此人走到了前台,付了一份饺子的钱,转身走了。

视频很短,却非常有教育意义。现在餐馆中无一不张贴着节约食物等标语,但是剩饭剩菜者并不少见;洗手间等用水之处也都有节约用水的提示,但多用的现象仍在;至于节能的提示在各种场景中也都存在,也并非人人能够做到。像视频中的这位中年人,不仅自己做到了节约,还可以不怕别人奇怪的目光,而帮助别人来节约食物,的确是难能可贵。但这也是特殊情况,在别的情况下,是否能够帮忙,就难说了。所以,节俭一事,还是要从自己做起。

节俭的思想,自古以来都是为人处事的重点。例如,“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的这句话告诉人们要保持节约的习惯,一旦放弃,就很难找回节约的生活。“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宋史》的这句话也在阐释节俭和廉洁的关系。“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资治通鉴》的这句话,则告诉人们生活的态度。“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的这句名言,更是传诵千古。

虽然,古人的一些劝诫之言,更多的是将节俭放在个人修养的层次,成就自己为主。而实际上,有的人不仅通过节俭成就了自己,还惠及了别人。为别人梳理节约的榜样是一种,节俭下来的财务惠及别人,也是一种形式。

最近媒体上有报道称,在浙江温州,刘荷兰一家坚持公益30多年,各类捐赠金额累计达600多万元,受其资助人数达5万多人,免费向社会各界贫苦苦难人群赠送眼镜达3万多副。这么多年,他们没有给自己买过任何奢侈品,全家人都省吃俭用。最近,他们一家被评为了“全国五好家庭”。

类似这样的事迹不多,不然也上不了新闻,但是要寻找,也并非无偶。

山东媒体曾经报道过一个独居老太的公益事迹,早市上,大家都能看到一位戴眼镜的老太太在卖栀子花。不少人亲切地称她“卖花姑娘”。这位“卖花姑娘”除了卖花外,平日还捡废品赚一点钱。尽管自己平日过得很勤俭,但是她还不时捐款帮助别人。曾多次捐助灾区儿童及患病儿童,在捐钱时从来不心疼钱。“真是个乐观善良的老太太”,社区的老人们感叹。

每当看到这样的人物和事迹,都会让读者感愧交加。不自觉的,会在生活中效仿一二,便会对社会产生多方面的良好影响。这也是榜样的力量。

个人如此,家庭如此,企业也是如此。现在很多企业都提倡绿色办公,环保节约,在用纸、用电、用水、办会议、办聚会等各环节都厉行节约,而且经过多年的倡导,也起到了很大的效果。如果能把节约的资金和公益慈善活动挂钩起来,影响更多的人,发挥节约更多层次的意义,岂非更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