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发展农户天气指数保险尚需持续推进

发布时间:2016-09-20 10:27:52    作者:匡平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匡平

从2014年8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探索天气指数保险等新兴产品和服务”,到2016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探索开展天气指数保险试点,天气指数保险逐渐接过了农险转型的接力棒。大力发展作为农业保险制度创新形式之一的天气指数保险,不但是降低和转移农业风险、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的需要,也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选择。然而,调查显示,由于天气指数保险在我国起步较晚,还处在发展探索阶段,在发展中仍面临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多方推进,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以推进天气指数保险健康快速发展,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驾护航。

一是农户认知接受程度低。天气指数保险在我国试点起步较晚,加上部分农民文化水平较低,相关宣传也少,使许多农户对其认知不足,缺乏对天气指数保险深入了解,对是否购买天气指数保险还存犹疑和观望态度。以河南新野为例,通过对该县100户农户调查显示,近95%的农户对天气指数保险不了解甚至没有听说过,对天气指数保险在农业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没有正确认识,这就影响了农户参保的积极性,降低了支付意愿。

二是广大农户年纯收入较低。由于农业尤其是种植业属于高风险、高赔付的产业,保险定价水平一般较高。近年来农民收入虽有所增加,但相对于较高的参保费用来说收入仍显不足。以河南新野为例,通过对该县100户种植户调查显示,80%的农户有保险的需求和意识,60%的农户没有能力支付保险费用,从而出现“想保险却买不起”的现象。加上部分农户对外有债务负担,更在乎家庭支出,从而不愿缴纳保费购买天气指数保险。

三是土地种植规模小。由于人均耕地面积小,再加上对土地流转还不十分支持,家庭土地种植规模小,家庭种植业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重小,因为这样的家庭收入来源是多元化的,天气灾害损失对家庭收入的影响不大,所以对购买天气指数保险意愿不强。以河南新野为例,通过对该县100户人均匀3 亩耕地以下的农户调查显示,除15%的农户对天气指数保险有强烈的参保意识外,还有35%的农户对是否购买天气指数保险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55%的农户明确表示不愿意购买天气指数保险。

为了提高天气指数保险在农业风险管理中的地位,推进农户天气指数保险持续健康发展,助跑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一是加大对农户教育培训经费的投入,提高农户的风险意识、文化素养和教育水平。政府可通过建立稳定的农户职业教育机制,培养现代有文化、懂科学、会管理的新型农户,提高其文化层次,改变农户运用诸如寻求政府支持、朋友之间借贷等传统的管理农业风险的方式,为顺利推动天气指数保险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需求基础。

二是强化对农户的有关气候变化知识的宣传教育和组织引导,扩大宣传气候变化知识的路径。政府可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现代媒体,准确、及时地宣传气候变化的情况,宣传天气指数保险的作用,引导广大农户意识到天气变化对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关系,让农户接受现代的农业风险管理手段,提高农户购买天气指数保险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三是多种形式推行土地规模化经营,提高种植业大户或农业生产合作社对天气指数保险的需求强度。可以通过当前正在开展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的契机,推进土地流转,形成土地规模化种植。种植业大户有购买天气指数保险的强烈意愿,其参保可以减少天气指数保险交易活动中的交易成本,提高天气指数保险的效率,从而推进天气指数保险的开展。

四是加强天气指数保险基础理论和精算技术的研究力度,及时推广天气指数保险的成功经验。在保险公司展业初期,可以先简化保险条款,如只以降雨量为标准来设计理赔标准,让农户逐渐接受新型的农业风险管理手段。天气保险公司可在国家财政适度补贴下,根据不同地区农户规模或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区域特征及主要生产条件,研发出面向不同对象的天气保险合同及费率,以满足不同农业生产者对天气指数保险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