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生命表遐思

发布时间:2017-02-16 09:43:04    作者:黄明明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黄明明

人们对于长生不老总是有诸多的幻想。

从中国古代的秦始皇派人海外追寻,到江湖术士的炼金吞服,或者是《西游记》等一些小说演义对长生的描述和渲染,都能够看到人们的想象和渴望。

如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但是长生仍然是人们的终极追求。从不同领域的现代科学的研究话题,这一点亦不难看出。例如黑洞藏有人类长生不老秘密,破解黑洞人类或可永生,这是天体物理学的命题;水螅无限再生身体的秘密或帮助人类长生不老,这是生物学的范畴;研究称2045年人类可长生不老,纳米机器人修正DNA,这是医疗科技进步后,专家们的乐观预言。

这则题为《医疗科技的进步将可能带给人类“不死之身”》的文章,自去年出现以来,就引起了较大的关注,并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人在朋友圈中转发。文章预测,到2045年,人工智能将会超越人类大脑,届时纳米机器人可以进入心血管系统中来治疗疾病,结合大脑皮层和云端联系的技术,使得人类能够“长生不死”。

但是,这一切毕竟都是预言,即使再乐观的人,也不会百分之百的相信。长生对人们来说,是子虚乌有的事情。

最让人关注的,是人们的寿命能够延长,疾病能够治疗。

至少,寿命长了,才能有机会等到长生不老出现的那天。

人们寿命的延长是不争的事实。

去年底,保监会发布第三套生命表《中国人身保险业经验生命表(2010-2013)》,并于今年1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

相比于2005年发布的第二套生命表,现在的人口死亡率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预期寿命显著提高,原有的生命表难以满足产品精细化定价和准备金评估的需要。

从男性来看,0岁男性在第二套生命表的预期余命为76.2岁,在第三套生命表中为79.8岁,预期余命增加3.6岁;在第二套生命表养老金业务表中预期余命为79.2岁,在第二套生命表中则为82.6岁,增加3.4岁。

过去的十年之间,我国整体死亡率下降,预期余命增加明显,新生命表的推出无疑给寿险产品的定价提供了更准确的依据,同时也为我国预期余命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

生命表就像是寿险业的“灵魂”。

生命表中数据的变化,不仅让人们对于寿命的延长感到宽慰,也影响到人们更多长远的打算,比如在漫长的老年岁月中,如何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能够保持高质量的生活。

谈论这方面话题,无疑不能避开保险。

对于保险公司来说,生命表带来的是风险的差别化对待,对于消费者而言,可能会面临某些保险产品费率调整、价格变化。

有分析认为,考虑到人身险费率市场化,且第三套生命表仅作定价参考,各家公司可根据自身的数据积累和经验分析来进行定价,因此新生命表的使用对寿险产品定价的影响并不大。

但针对于具体的某些险种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例如养老类险种保费将上升。分析认为,通过前面与第二套生命表的对比后会发现,死亡率明显改善,使得预期余命增加,养老金给付也会随之增加。所以,同等给付条件下养老保险产品的定价应该会相对上升。

寿命会延长,投保要趁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