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回归本源 专注主业

实现保险供求新均衡惠民生

发布时间:2017-11-10 10:59:32    作者: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分公司课题组

理论溯源——经济补偿及给付功能乃保险价值本源

保险业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维护金融安全、改善民生保障、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1],但现代经济语境下的保险业依然是回归于损失的分摊与赔偿,本质是为投保人提供一种风险保障,忽略保险的风险补偿功能将偏离保险业的基本价值取向[2]。

一、保险功能的演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保险学的理论研究已经从单一的风险损失与保险补偿延伸到以国民经济大视角的综合保险学。长期以来,不同保险理论学者对保险功能有着不同的评价[3]——“单一保险功能说”主张保险只是具有经济补偿及给付的功能;“复合保险功能说”认为保险兼具补偿给付和资金融通的功能;“现代保险功能说”强调商业保险作为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同时具有社会管理功能。2006年,国务院公布的《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保险具有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的功能”的基本判断,从国家层面解决了保险业的功能定位问题,明确了保险的社会属性,将保险的功能提升到一个社会的、宏观的高度[4]。也就是说,保险除了具有分散风险、补偿损失等传统的私人经济效用,还进一步起到了分散经济社会风险、促进经济社会安定、提高社会资源配置效率、协调经济社会生活的社会效用,是促进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器”与“助推器”。

二、保险价值本源的不可替代性

学者郭金龙、周小燕提出,清晰认识保险的本质、功能与作用是准确定位保险的重要前提,也是制定保险行业发展政策、促进保险行业发展乃至经济发展的核心理论基础[5]。强调无论是理论还是在实际层面上,保障都是保险最基本最核心的功能,保险是风险管理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手段。如果偏离这一定位,保险业的发展就会出现偏差。保险既要强调微观层面的定位,保险也是宏观层面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如巨灾风险、农业风险、社会风险等的管理。保险业强势回归本源,就是要凸显不忘初心,使保险切实回归到风险管理和长期储蓄功能[6]。保障是保险的首要和基本功能,也是实现保险价值的根本所在[7]。投资等功能是保险保障的派生功能,不可能脱离保险的保障性而独立存在。保障作为保险独有的功能,具有不可替代性。

营销端样本选取逻辑及实证分析

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后,会议精神在保险业势必落地生根。坚持保险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回归本源、突出主业、做精专业已经成为监管共识[8]。各方合力将大力推动保险业回归本源、发挥长期稳健风险管理和保障功能,不断提高保险资源配置效率,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为实体经济保驾护航,从来就是保险业发展的应然功能,而多层次的保险营销活动从源头发挥着匹配保险供给与需求的重要作用,是沟通保险供给主体和消费者的关键桥梁;保险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产业和风险管理的最基本手段,在支持地方经济转型升级中必须勇担责任、积极作为。地方分支机构作为保险公司的基层组织,兼具业务拓展的前沿和客户服务的终端,对接实体经济的实效势必成为视野焦点。

国有保险公司省级机构的又好又快发展,是实现公司及保险行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只有在保险公司省级机构发展过程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因地制宜,制定并实施科学可行的经营战略,努力提高各经营单位的业务规划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客户服务能力,才能够不断优化经营结构,增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后劲,进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9]。

四川省分公司作为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四川省的分支机构,自1996年产、寿险分业经营以来,一直以服务社会、造福民生为己任,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意识、强烈的市场领先观念和先进的客户服务体系得到了广大客户的支持和信赖,在四川镌刻下“成己为人,成人达己”的国寿文化符号。2016年,公司实现总保费收入204.8亿元,同比增长15.9%,成为四川保险行业首家、全系统第7家保费规模过200亿元的机构,持续保持个险首年期交和人力“双领先”,实现了公司“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服务民生,积极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公司服务个人客户数超过3000万人,风险保额达到6万亿元。2016年,赔款、给付127亿元,分业以来,累计给付达650亿元。公司“大短险”战略成效进一步放大,7月底“大短险”保费已超过15亿元。为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公司积极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经办业务,惠及人口4138.94万人,约占全省总人口的50%,2014—2016年以来,共赔付70.7万人次,累计赔款支出21.7亿元,切实让人民群众从大病保险赔付中得到实惠,展示了副部级保险央企的社会担当,得到了地方党政和人民群众的高度评价。

公司健康险渠道中标承办城乡居民大病保险项目19个,服务人群3849万人;中标承办社保补充医疗保险项目49个,服务人群642.61万人;成都市分公司成功中标成都市城镇职工长期照护保险项目,覆盖人群208万人,成为全国系统第一个中标的副省级城市。

二、服务经济,全力支持地方经济建设

四川省分公司在四川省委省政府、总公司和四川保监局的领导下,积极倡导“讲政治、顾大局、负责任”的企业使命,积极履行保险企业的公民义务,发挥保险功能作用,积极主动融入和服务四川地方经济发展大局。

2016年6月,四川省分公司积极助推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与四川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公司更好服务于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搭建了广阔平台。协议明确,“十三五”期间,中国人寿将为四川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不低于1500亿元人民币的投资资金支持。目前公司已投入到位62亿元,后期还将加大投资力度,积极支持四川地方经济建设和民生工程。

公司全省系统缴纳各项税金累计超过33亿元,作为“纳税信用A级纳税人”积极响应政府就业创业工作方针,发挥寿险业劳动力资源密集优势,吸纳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富余劳动人口加入公司就业与创业——目前,全省系统劳动合同人员5000余人,各类销售人员8万余人。

三、服务社会,坚持以企业公民为导向的经营逻辑起点

精准扶贫是党中央在民族复兴道路上的一项民生工程和重大战略决策,四川省分公司凭借2009年便已成立的中国人寿志愿者协会四川分会,多年来在精准扶贫、救灾抢险、扶弱助残等公共产品领域开展了大量工作——地震孤儿爱心夏令营、国寿天使妈妈、拒做低头族等公益活动先后开展,获得广泛社会认同,公司负责任的企业公民形象进一步彰显。

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四川省分公司用于精准扶贫的资金接近200万元,同比增长90%。2016年10月,根据四川保监局的要求,四川省分公司抽调专人前往省保险行业协会与有关人员一起,组成“保险业扶贫专项办公室”统筹协调推进全省保险行业的精准扶贫工作。经过近半年的反复调研与测算,四川省分公司向保监局提出了基本保障方案,即为全省625万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提供家庭意外保险保障的方案,保障为每户家庭“5万元意外+5000元意外医疗+1000元疾病身故”,并下调费率至最低极限。同时,四川省分公司还承诺拟向全省4万多驻村干部每人赠送“10万元意外+1万元意外医疗+5000元疾病身故”的保险保障。

四、服务客户,坚守风险防范底线,创新支撑服务销售

截至2016年底,公司长期险有效保单和意外险保单客户人数共计3000万人,平均每2.7个四川人就拥有一份国寿保单。

高速、稳步的业务发展从来都离不开风险防范各环节的强调与落实,四川省分公司全面践行中国保监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保险业风险防控工作的通知,严把条线风险管控关口,消除乱象根源,推进内控管理取得实效——认真开展“两两”回头看、非法集资专项治理、合规经营及防范风险专项活动、法律合规等工作;积极开展内控标准执行、内控评估,实现公司内控持续合规达标;深入开展关键岗位检查、重点风险监测、风险预警;持续开展自查自纠及监管发现问题的整改,反洗钱基础工作不断夯实。

在“转型升级发展”的大背景之下,四川省分公司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激发各级各条线的创新活力,有效提升创新能力和释放发展潜能,形成“以创新促进发展、用发展带动创新”的良好局面。四川省分公司将设立总额为500万元的孵化基金以及总额为500万元的创新奖励基金,对优秀创新项目进行扶持、孵化和奖励。

四川省分公司在全国系统内已率先打通云助理和微信两大媒介销售E门店网销产品,实现保费收入近4500万元。微信理赔实现市(州)分公司全覆盖,移动理赔服务件数全国系统第一,“移动理赔柜面延伸服务”获得总部第四届创新成果鼓励奖、新浪“2016金麒麟(四川)最具创新价值服务奖”。“国寿四川微管家”微信公众号功能不断丰富,订阅量超过35万人,获客超过10万人。

保险服务供求新均衡展望

保险服务创新是实现保险服务价值创造的途径,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中,对不同的保险企业而言,需要通过不同类型的保险服务创新,提高保险服务供给能力和供给水平,促进保险服务供求在螺旋式上升中实现均衡[10],从而使保险业真正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维护金融安全、改善民生保障、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11]。

一、直面销售转型契机,努力提升新业务价值

2017年,保险业势必依然要顺应低利率环境和监管新政的要求,继续坚持“风险的管理者”总体方向,把价值成长作为经营发展的核心,把销售转型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大力提高公司经营价值。以寿险公司为例,一要深入推进业务结构调整,以标保为统领,加大中长期期交业务、风险保障型业务发展力度,努力提升新业务价值。同时统筹发展各年期、各类型业务,全面强化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二要深入推进产品多元化,以满足客户需求为根本,持续市场开拓和销售创新,不断丰富公司业务来源。三要深入推进资源整合,在渠道互通、业务互动上努力实现突破,譬如第二届“中国互联网保险大会”提出,互联网保险下一步的发展必须以问题为导向,结合消费者需求痛点,加大产品、销售、服务等各环节创新和信息技术应用力度,探索研究商业模式的创新发展。四要深入推进客户经营,打破渠道壁垒,充分利用一切可用资源,积极探索多途径获客模式,在持续新增客户资源上实现跃升。

二、提高社会公众保险意识,增强保险消费者获得感

就总体而言,我国居民的保险意识仍较欠缺,有其深刻的历史文化根源,也有其特殊的制度背景,还受到收入水平、保险产品特性和居民心理因素的影响[12],与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状况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这也意味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提高居民的保险意识将是我国保险行业发展的主要任务[13]。只有居民保险意识得到提高,保险行业才能获得蓬勃发展的直接源动力。

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中,服务实体经济位居首位。作为保险供给方的保险人,应该顺势而为,坚定不移地推进保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保险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服务国计民生,提升社会文明进步中的保险贡献度和保险消费者获得感。譬如主动积极参与“7·8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为代表的主题公众活动,为保险业与大众交流搭建平台和桥梁,宣传弘扬保险行业文化和核心价值的同时,普及保险知识和理念,提升品牌形象,铸造发展势能。此外,还需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提升全社会保险意识,加强中小学、职业院校学生保险意识教育”的具体要求,行稳致远,为保险业长期发展留出未来空间与时间,奠定坚实基础。

三、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保险业的深度创新融合

保险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牢牢抓住创新改革这一主题,创新新险种、提供新服务、整合新技术、开拓新渠道,不断激发保险市场内在潜能[14]。以四川省分公司为例,公司明确了四川科技国寿战略目标,始终优先推进四川科技国寿建设,制定下发了《加快推进四川科技国寿建设指导意见》全面梳理各条线需求,全面加大各业务条线信息化运用的高度和深度,全面打造包括大数据基础平台、智能经营诊断平台、云助理微应用等在内的先进高效的信息化技术平台。

以互联网引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科技创新,是未来各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必将在发展模式、产品定价、客户服务等方面给保险业带来深远影响[15]。

注:

1 钟保平,“学习贯彻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系列评论之一,中国保险报,2017.8.1

2 岑敏华、罗向明、张伟,“保险姓保”:理论溯源与价值回归,南方金融,2017.5

3 徐晓燕,保险功能探析,现代商贸工业,2011.8

4 韩慧敏,强化商业保险社会效用研究,保险职业学院学报(双月刊),2014.2

5 郭金龙、周小燕,保险功能再认识,中国金融,2014.17

6 钟保平,“学习贯彻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系列评论之二,中国保险报,2017.8.3

7 叶林、郭丹,保险本质和功能的法学分析,法学杂志,2012.8

8 保监会:回归本源 突出主业 做精专业,中国保监会网站,http://www.circ.gov.cn/web/site0/tab5168/info4076042.htm

9 黄竞,论保险公司省级机构整合营销传播体系的构建,保险研究,2008.2

10 万晴瑶,中国保险服务供求与价值创造研究,博士学位论文,2010.4

11 保监会举办保险业学习贯彻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专题培训班,中国保监会网站,http://www.circ.gov.cn/web/site0/tab5168/info4077025.htm

12 边海宁、邓晖、赵静,国民保险意识淡薄原因探究,企业导报,2013.1

13 黄靖雯,浅析我国居民商业保险意识的影响因素,现代商业,2013.20

14 唐金成、王露浠、周园翔,中国保险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研究,浙江金融,2016.10

15 梁涛,保险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金融,20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