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保险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

发布时间:2018-03-06 08:48:08    作者:陈敬元    来源:中国保险报网

□陈敬元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2017年12月18日至20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打好三大攻坚战进行了进一步部署。聚焦打好三大攻坚战充分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是保险业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必然要求,是保险业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的具体体现,也是保险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客观需要。

聚焦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做国家安全的维护者。

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比以往更为严峻。保险作为管理风险的行业,天然具有长期稳健风险管理和保障的独特优势,应该而且能够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中发挥更大作用,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应有力量。

一是将防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保险业作为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负债端通过保险产品与广大保险消费者、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紧密相连,资产端通过保险资金运用与货币市场、资本市场等金融市场密切相关。保险风险防控不仅关系到金融安全,而且关系到社会稳定。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也认为,保险机构与金融系统紧密相连,且保险集团可能参与非传统业务或非保险业务,对金融稳定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要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全面强化保险监管,积极化解保险市场存量风险、严控增量风险,坚决整治市场乱象,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促进形成保险和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切实维护金融安全。

二是为经济社会构筑风险保障网。一方面,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保险可以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保驾护航。比如,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全链条的风险保障和管理服务,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发展出口信用保险、海外投资保险和航运保险,支持我国企业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建设;大力发展科技保险产品服务,为技术创新提供激励,促进技术成果转化,支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另一方面,随着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区,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凸显,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面临新的考验。将保险机制运用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使市场化的保险安全网与政府提供的安全网相互融合,有利于减轻政府负担,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

三是防范重大自然灾害风险。我国是自然灾害多发国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频率高,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民政部、国家减灾委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前三季度,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1.26亿人次受灾,直接经济损失3147.5亿元。从国际上看,保险在重大灾害事故中的赔付比率平均水平达到30%,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我国的赔付比率还不到10%,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未来发展空间巨大。目前,我国已实施住宅地震巨灾保险制度,广东、四川、云南、黑龙江、宁波等多个省市开展巨灾保险试点工作,在推动完善重大自然灾害救助体系方面取得初步成效。下一步,通过完善包括保险公司承保、再保险公司再保、巨灾风险基金补偿、巨灾风险证券化、财政支持等在内的巨灾保险制度,推动保险业积极参与事前风险防范和事后灾害救助,有助于更好地防范和应对重大自然灾害风险。

聚焦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做精准扶贫的先行者。

国务院扶贫办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国还有农村贫困人口4335万,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和因病因残等特殊贫困群体脱贫难度很大。要在3年内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需要全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保险发端于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朴素理念,以共济互助、扶危济困为宗旨,与扶贫具有天然的契合度。

从总体上看,将保险这一市场化机制嵌入扶贫开发工作体系,实现贫困地区保险服务到村到户到人,有助于对贫困地区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进行精准补偿和精准帮扶,推动形成“输血+造血”机制。具体而言,针对特色产业脱贫,推动农业保险扩面提质增效,保障生态农业等特色产业发展;以扶贫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为载体,建立健全政府、银行、保险各方参与的合作新模式,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融资增信,缓解融资难题;引导保险资金发挥长期投资优势,通过股权、债权、设立专项基金、保险资金支农支小融资等多种方式,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针对健康脱贫,国家卫生计生委日前透露,截至今年,我国大病保险覆盖城乡居民10.5亿人,在8个省份试点的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集中救治也取得阶段性成效。在进一步完善大病保险制度的同时,积极开发针对低收入群体的商业健康保险、小额人身保险等产品,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制度实现无缝对接,减轻医疗费用负担,有助于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针对教育脱贫,大力发展贫困家庭大学生助学贷款保证保险、教职工和对口支援教师意外险,通过行业捐赠、保险资金投资等方式支持贫困地区校舍建设,广泛开展金融保险知识进农村、进学校等活动,助推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实现扶贫先扶智。针对生态补偿脱贫,创新开发护林员意外伤害保险等险种,解决森林资源管护人员因灾、因病致贫、返贫问题。针对就业脱贫,保险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吸收就业方面具有巨大优势,可以针对贫困地区开展保险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和定向招聘,为当地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针对定点帮扶和结对帮扶,为驻村工作队、驻村干部开发一揽子的保险产品服务,解决其后顾之忧,为驻村工作沉下去提供有力保障。

聚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做绿色发展的推动者。

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环境保护水平不断提升,但总体环境形势仍不容乐观,特别是大气、水、土壤污染状况依然突出,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党的十九大报告紧紧围绕环境保护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突出问题,提出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的重点任务和举措。作为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保险在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大有可为。

一方面,推动完善环境治理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保险作为市场化的经济补偿机制,是建立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不可或缺的一环。从社会角度看,保险能及时补偿环境污染受害者的损失,化解环境污染和损害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从企业角度看,保险可以帮助投保企业应对可能出现的环境污染和损害赔偿支出,稳定企业生产经营,并发挥保险费率的杠杆作用以及风险管理优势,促进企业提高环境风险管理水平,减少和避免对环境的污染和损害。下一步,建议从法律上为重点领域推行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提供保障,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完善保费补贴、与绿色信贷挂钩等相关优惠政策,扩大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覆盖面,分散和化解环境风险。同时,鼓励保险公司发挥自身风险管理优势,加强与保险经纪公司、第三方评估机构的合作,提升环境风险评估、环境风险防范、环境污染损害鉴定、防灾防损等专业化能力,深度参与投保企业的环境风险管理全过程。

另一方面,促进绿色生产和消费。根据我国“十三五”规划纲要,能源消费总量将控制在50亿吨标准煤以内,并在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控制,全国排放总量下降10%以上。大力推动绿色生产和消费,是推进绿色发展的治本之策。一是保障绿色生产和消费。针对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的需求提供财产、人身等方面的保险产品服务,保障生产经营。创新保险机制,化解节能环保技术和设备研发过程中的风险,助推节能环保技术发展。积极发展新能源车险等险种,倡导绿色低碳消费。二是为绿色生产提供融资支持。利用保险资金的期限长、成本低、规模大、供给稳等优势,以股权、债权、产业基金、私募基金、资产支持计划、PPP等多种形式,为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生态农业、养老服务业、文化产业等绿色环保产业发展、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提供融资支持。

(作者单位:广东保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