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虚拟银行颠覆传统认知

发布时间:2019-11-22 10:50:40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Likhit Wagle

Arun Biswas

最近,新加坡金融管理局 (MAS) 宣布颁发五张虚拟银行牌照,这无疑对当地金融服务业产生颠覆性影响。其中两张新牌照将用于提供全方位小额银行业务服务,意味着,新加坡的非银行机构首次有机会接受小额客户的存款,并向他们提供金融服务。剩余三张牌照面向批发银行业务。

虚拟银行及其带来的创新、包容性和客户选择在全球银行业务中的重要性日渐突显。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韩国、 美国和英国已向虚拟银行业务敞开大门。几家主要的新加坡银行也逐步获得虚拟银行业务方面的经验,例如,星展银行在印度试点数字银行。

市场新人

虚拟银行颠覆了我们对于银行的传统认知。纵观新加坡新兴的虚拟银行,起源各不相同。外国银行可能希望借助虚拟银行进军新加坡金融市场,同时避免设立实体分行所带来的成本。支付企业、保险公司或基金公司也可能希望借助虚拟银行拓展自身的金融服务范围。此外,国际数字零售商巨头或电信企业也可能对此感兴趣。

不过,无论起源如何,非银行机构进入市场很可能加快银行与非银行供应链与生态系统的整合势头。

虚拟银行的影响

虚拟银行可能对新加坡三大银行构成巨大威胁。新持牌机构很可能有资金雄厚的后台。他们可能制定“超越银行”的重大战略,掀起颠覆大潮。

举例来说,考虑一下跨境汇款领域已经发生的一些情形。英国虚拟银行Monzo为用户提供免费国际支付业务。这家银行为客户提供每月200英镑的国际ATM提款免手续费额度。

市场新入者出的牌往往出乎意料。为提升竞争优势,传统银行需要比过去更积极地利用客户群、资源和企业声誉。同时,还必须进一步深化价值主张,在人工智能(AI)的帮助下,提供超个性化的服务,成为以客户的中心的银行。

例如,AI迅速从试验阶段步入规模化应用,这不仅可以增强银行衡量客户满意度的能力,还能预测哪些客户最有可能为了更优惠的服务而离开。AI可以帮助确定特定类型的报价或“下一步最佳行动”,从而吸引客户,保持忠诚度——换言之,就是留住客户。

其他地区的经验教训

虚拟银行对其他国家/地区造成的影响各不相同。在美国, 两家领先的虚拟银行推出信用卡、贷款和个人储蓄业务。这两家虚拟银行的资产总额已达数十亿美元。在英国,虚拟银行必须与小额银行遵守相同的规则,两年前才开始提供小企业贷款和储蓄业务。

韩国的两家虚拟银行与该国资金使用率较低的经济现状十分契合,2018年共计亏损7,800万美元。尽管如此,究竟是不是成长必然付出的代价,现在妄下断言还为时过早。其中一家银行在 2017 年开张伊始的24小时内就赢得了30万名客户——增长势头令人瞩目。

香港金融管理局已向八家虚拟银行颁发牌照,这些虚拟银行有望在未来六到九个月陆续开始投入运营。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一些主要银行纷纷做出响应,免除或降低贷款手续费和账户管理费,让客户看到立竿见影的好处。

新加坡也很可能采用类似(尽管并不完全相同)的模式。例如,新加坡正在积极打造强大的虚拟银行业务环境, 但与其他一些地区(如英国)不同,并未出台明确的鼓励政策。

市场新入者主要考量因素

鉴于新加坡银行市场规模小并且已经饱和,虚拟银行市场新入者希望通过创新型价值主张从市场中分一杯羹,例如为客户在多家银行的账户提供一站式视图。

与所有银行或银行业务实体一样,市场新入者要取得成功,满足严格的监管、合规及安全要求是关键。事实上,监管与安全或许是虚拟银行发展面临的最重要的考量因素。监管机构必须制定严格要求。必须避免客户因为觉得监管宽 松而丧失信心。与此同时,不得对市场新入者设置严格的合规与管理标准壁垒。目标在于鼓励银行业务快速创新,同时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

另外,安全也是虚拟银行业务的基本要求。一项调研表明,银行安全漏洞的平均损失为386 万美元。监管机构和广大公众无法容忍虚拟银行松懈安全监管。因此,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发布了多个框架,对申请小额或批发银行牌照的企业做出了细致要求。

您所在的非银行企业可能已经开始考虑涉足银行领域。或者,正在与希望参与新一代虚拟银行业务竞争的金融机构开展合作。无论是哪种情况,您都需要采取措施,做好充分准备,在利用自身速度和灵活性优势的市场新入者与通过关系和数据发掘新价值的传统企业之间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潜在的市场新入者需要:一、明确定义颠覆性价值主张,从而能够在高度饱和的银行市场中抢占市场份额。新的价值主张可能要求建立新的合作关系、供应链和生态系统。二、建立、获取或租赁适当的银行技术平台。现阶段所做的技术决策将产生长期影响。基于轻量级云的核心系统是理想之选,因为它采用现代技术组合,包括AI、IoT和区块链等呈指数级发展的技术。三、解决自身运营过程中面临的监管、合规与安全问题,同时对新的银行生态系统提出同样的要求。

(Likhit Wagle系IBM亚太地区金融服务业总经理,Arun系IBM全球服务部(新加坡)国家/地区高管合伙人)


虚拟银行颠覆传统认知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19-11-22

□Likhit Wagle

Arun Biswas

最近,新加坡金融管理局 (MAS) 宣布颁发五张虚拟银行牌照,这无疑对当地金融服务业产生颠覆性影响。其中两张新牌照将用于提供全方位小额银行业务服务,意味着,新加坡的非银行机构首次有机会接受小额客户的存款,并向他们提供金融服务。剩余三张牌照面向批发银行业务。

虚拟银行及其带来的创新、包容性和客户选择在全球银行业务中的重要性日渐突显。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韩国、 美国和英国已向虚拟银行业务敞开大门。几家主要的新加坡银行也逐步获得虚拟银行业务方面的经验,例如,星展银行在印度试点数字银行。

市场新人

虚拟银行颠覆了我们对于银行的传统认知。纵观新加坡新兴的虚拟银行,起源各不相同。外国银行可能希望借助虚拟银行进军新加坡金融市场,同时避免设立实体分行所带来的成本。支付企业、保险公司或基金公司也可能希望借助虚拟银行拓展自身的金融服务范围。此外,国际数字零售商巨头或电信企业也可能对此感兴趣。

不过,无论起源如何,非银行机构进入市场很可能加快银行与非银行供应链与生态系统的整合势头。

虚拟银行的影响

虚拟银行可能对新加坡三大银行构成巨大威胁。新持牌机构很可能有资金雄厚的后台。他们可能制定“超越银行”的重大战略,掀起颠覆大潮。

举例来说,考虑一下跨境汇款领域已经发生的一些情形。英国虚拟银行Monzo为用户提供免费国际支付业务。这家银行为客户提供每月200英镑的国际ATM提款免手续费额度。

市场新入者出的牌往往出乎意料。为提升竞争优势,传统银行需要比过去更积极地利用客户群、资源和企业声誉。同时,还必须进一步深化价值主张,在人工智能(AI)的帮助下,提供超个性化的服务,成为以客户的中心的银行。

例如,AI迅速从试验阶段步入规模化应用,这不仅可以增强银行衡量客户满意度的能力,还能预测哪些客户最有可能为了更优惠的服务而离开。AI可以帮助确定特定类型的报价或“下一步最佳行动”,从而吸引客户,保持忠诚度——换言之,就是留住客户。

其他地区的经验教训

虚拟银行对其他国家/地区造成的影响各不相同。在美国, 两家领先的虚拟银行推出信用卡、贷款和个人储蓄业务。这两家虚拟银行的资产总额已达数十亿美元。在英国,虚拟银行必须与小额银行遵守相同的规则,两年前才开始提供小企业贷款和储蓄业务。

韩国的两家虚拟银行与该国资金使用率较低的经济现状十分契合,2018年共计亏损7,800万美元。尽管如此,究竟是不是成长必然付出的代价,现在妄下断言还为时过早。其中一家银行在 2017 年开张伊始的24小时内就赢得了30万名客户——增长势头令人瞩目。

香港金融管理局已向八家虚拟银行颁发牌照,这些虚拟银行有望在未来六到九个月陆续开始投入运营。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一些主要银行纷纷做出响应,免除或降低贷款手续费和账户管理费,让客户看到立竿见影的好处。

新加坡也很可能采用类似(尽管并不完全相同)的模式。例如,新加坡正在积极打造强大的虚拟银行业务环境, 但与其他一些地区(如英国)不同,并未出台明确的鼓励政策。

市场新入者主要考量因素

鉴于新加坡银行市场规模小并且已经饱和,虚拟银行市场新入者希望通过创新型价值主张从市场中分一杯羹,例如为客户在多家银行的账户提供一站式视图。

与所有银行或银行业务实体一样,市场新入者要取得成功,满足严格的监管、合规及安全要求是关键。事实上,监管与安全或许是虚拟银行发展面临的最重要的考量因素。监管机构必须制定严格要求。必须避免客户因为觉得监管宽 松而丧失信心。与此同时,不得对市场新入者设置严格的合规与管理标准壁垒。目标在于鼓励银行业务快速创新,同时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

另外,安全也是虚拟银行业务的基本要求。一项调研表明,银行安全漏洞的平均损失为386 万美元。监管机构和广大公众无法容忍虚拟银行松懈安全监管。因此,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发布了多个框架,对申请小额或批发银行牌照的企业做出了细致要求。

您所在的非银行企业可能已经开始考虑涉足银行领域。或者,正在与希望参与新一代虚拟银行业务竞争的金融机构开展合作。无论是哪种情况,您都需要采取措施,做好充分准备,在利用自身速度和灵活性优势的市场新入者与通过关系和数据发掘新价值的传统企业之间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潜在的市场新入者需要:一、明确定义颠覆性价值主张,从而能够在高度饱和的银行市场中抢占市场份额。新的价值主张可能要求建立新的合作关系、供应链和生态系统。二、建立、获取或租赁适当的银行技术平台。现阶段所做的技术决策将产生长期影响。基于轻量级云的核心系统是理想之选,因为它采用现代技术组合,包括AI、IoT和区块链等呈指数级发展的技术。三、解决自身运营过程中面临的监管、合规与安全问题,同时对新的银行生态系统提出同样的要求。

(Likhit Wagle系IBM亚太地区金融服务业总经理,Arun系IBM全球服务部(新加坡)国家/地区高管合伙人)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