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名家•陈秉正专栏

开展老龄金融研究 推动老龄金融发展

发布时间:2019-12-30 08:24:17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传统的金融理论并不能完全解释老龄金融的需求、供给和市场发展,因而需要对老龄金融进行专门的研究,建立老龄金融学这一金融学的新分支。

□陈秉正

人口及社会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球化问题,正日益影响着现代及未来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各国政府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

通过梳理近年来国内外与养老相关的金融研究文献发现,金融与养老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关联。很多学者已经从不同视角提出了“养老金融”“养老金金融”“金融老年学”“老龄金融”等概念。老龄金融作为金融学的一个新兴领域,正在开始被人们关注和频繁使用。但人们对老龄金融的界定和范畴等问题,仍没有形成明确的共识。然而,明晰老龄金融的概念,对于发展老龄金融研究、指导老龄金融实践及相关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老龄金融学是研究个人、金融机构和政府等主体,利用金融安排进行跨期资产配置,通过时间维度上(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代际之间)的资源和福利分配,为老年生活提供经济保障与财富管理,实现养老基金保值增值,以及对养老产业的发展提供金融支持。

老龄金融有别于公司金融、个人金融、消费金融。首先,老龄金融强调了金融资产的跨期配置,即人们需要提前为老年生活作好财务安排;其次,针对人们需要在整个生命周期范围内平衡不同阶段的收入与支出,突出了时间维度上的考量,使得生命周期理论成为老龄金融的重要理论基础。

根据目前所见到的相关研究,老龄金融的内容大致可以包括三个方面:1.养老金金融。这一部分是指政府和企业为储备养老资产而进行的一系列金融活动,主要包括养老金制度安排和养老金的资产管理。2.养老金融产品及服务。这一部分应该是老龄金融最主要的体现,是指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及相关中介机构为个人储备养老资产而提供的一系列金融产品和服务。3.养老产业金融。这一部分主要是指围绕养老相关产业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投融资活动。

长期以来,我们的金融体系主要是为政府、企业及家庭的一般投融资需求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少有针对满足个人养老需求的金融产品的研究。我们认为,个人在养老方面的金融需求完全不同于企业的金融需求,也不同于一般个人金融需求,需要用更具针对性的理论来解释人们的养老金融需求。

解释个人养老金融需求的理论大致包括:1.生命周期理论。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个人在工作阶段积累资产,在退休后消费资产存量。劳动者在整个一生中会以最优的方式来平衡消费。在老龄金融研究中,生命周期理论是连接养老金和资本市场的重要桥梁。生命周期理论可以解释个人出于对未来不确定性的考虑而会为老年期购买保险、信托等,实现跨期资源配置。此外,生命周期投资基金也充分考虑到个人风险承受能力会随年龄增加而逐渐降低,因而会随着目标退休期限的临近而逐渐降低风险资产的投资比例,这就是一个可以用生命周期理论来解释的金融实践。2.代际交叠模型(OLG模型)。OLG模型是在微观基础上进行宏观研究的重要模型,对个人的养老安排、老龄化对经济的影响等问题有很强的解释力。3.资产配置理论。资产配置理论研究的是个体出于效用最大化的角度如何进行最优的资产投资。这一理论与养老金和养老资产的投资决策密切相关,可以解释在实务中养老金的资产配置会随着年龄、性别、职业、风险偏好等个体异质性因素而变化的现象。资产配置理论为养老相关制度和产品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到个体的不同需求这一点,提供了理论基础。4.不确定寿命消费模型。多期投资与消费模型是基于个体寿命周期效用最大化的原则,而个体寿命的不确定性是影响跨期投资和消费的重要因素。利用不确定寿命消费模型可以在考虑个体寿命不确定性的情形下,基于生命周期的消费效用最大化研究个体的消费决策,并指出年金保险是减轻和消除寿命不确定性的最有效方式。

传统的金融理论并不能完全解释老龄金融的需求、供给和市场发展,因而需要对老龄金融进行专门的研究,建立老龄金融学这一金融学的新分支。

加快发展老龄金融实务,已经无需多言。我们希望业界、学界、政府相关部门能开始真正重视老龄金融的发展。从业界来看,金融机构应该转变一些传统观念,将产品设计和服务的重点逐渐开始向老年人群体倾斜,向鼓励和帮助个人为退休进行投资和储蓄倾斜,真正将老年人作为未来金融服务业最重要的目标市场。从学界来看,希望能开始对老龄金融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为业界有针对性地开发相关产品和制定营销策略、为政府制定鼓励老龄金融发展的政策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也希望政府相关部门能对老龄金融的发展进行系统调研,对老龄金融的发展能给予更多、更有效的政策支持。

(作者系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名家•陈秉正专栏

开展老龄金融研究 推动老龄金融发展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19-12-30

传统的金融理论并不能完全解释老龄金融的需求、供给和市场发展,因而需要对老龄金融进行专门的研究,建立老龄金融学这一金融学的新分支。

□陈秉正

人口及社会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球化问题,正日益影响着现代及未来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各国政府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

通过梳理近年来国内外与养老相关的金融研究文献发现,金融与养老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关联。很多学者已经从不同视角提出了“养老金融”“养老金金融”“金融老年学”“老龄金融”等概念。老龄金融作为金融学的一个新兴领域,正在开始被人们关注和频繁使用。但人们对老龄金融的界定和范畴等问题,仍没有形成明确的共识。然而,明晰老龄金融的概念,对于发展老龄金融研究、指导老龄金融实践及相关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老龄金融学是研究个人、金融机构和政府等主体,利用金融安排进行跨期资产配置,通过时间维度上(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代际之间)的资源和福利分配,为老年生活提供经济保障与财富管理,实现养老基金保值增值,以及对养老产业的发展提供金融支持。

老龄金融有别于公司金融、个人金融、消费金融。首先,老龄金融强调了金融资产的跨期配置,即人们需要提前为老年生活作好财务安排;其次,针对人们需要在整个生命周期范围内平衡不同阶段的收入与支出,突出了时间维度上的考量,使得生命周期理论成为老龄金融的重要理论基础。

根据目前所见到的相关研究,老龄金融的内容大致可以包括三个方面:1.养老金金融。这一部分是指政府和企业为储备养老资产而进行的一系列金融活动,主要包括养老金制度安排和养老金的资产管理。2.养老金融产品及服务。这一部分应该是老龄金融最主要的体现,是指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及相关中介机构为个人储备养老资产而提供的一系列金融产品和服务。3.养老产业金融。这一部分主要是指围绕养老相关产业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投融资活动。

长期以来,我们的金融体系主要是为政府、企业及家庭的一般投融资需求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少有针对满足个人养老需求的金融产品的研究。我们认为,个人在养老方面的金融需求完全不同于企业的金融需求,也不同于一般个人金融需求,需要用更具针对性的理论来解释人们的养老金融需求。

解释个人养老金融需求的理论大致包括:1.生命周期理论。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个人在工作阶段积累资产,在退休后消费资产存量。劳动者在整个一生中会以最优的方式来平衡消费。在老龄金融研究中,生命周期理论是连接养老金和资本市场的重要桥梁。生命周期理论可以解释个人出于对未来不确定性的考虑而会为老年期购买保险、信托等,实现跨期资源配置。此外,生命周期投资基金也充分考虑到个人风险承受能力会随年龄增加而逐渐降低,因而会随着目标退休期限的临近而逐渐降低风险资产的投资比例,这就是一个可以用生命周期理论来解释的金融实践。2.代际交叠模型(OLG模型)。OLG模型是在微观基础上进行宏观研究的重要模型,对个人的养老安排、老龄化对经济的影响等问题有很强的解释力。3.资产配置理论。资产配置理论研究的是个体出于效用最大化的角度如何进行最优的资产投资。这一理论与养老金和养老资产的投资决策密切相关,可以解释在实务中养老金的资产配置会随着年龄、性别、职业、风险偏好等个体异质性因素而变化的现象。资产配置理论为养老相关制度和产品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到个体的不同需求这一点,提供了理论基础。4.不确定寿命消费模型。多期投资与消费模型是基于个体寿命周期效用最大化的原则,而个体寿命的不确定性是影响跨期投资和消费的重要因素。利用不确定寿命消费模型可以在考虑个体寿命不确定性的情形下,基于生命周期的消费效用最大化研究个体的消费决策,并指出年金保险是减轻和消除寿命不确定性的最有效方式。

传统的金融理论并不能完全解释老龄金融的需求、供给和市场发展,因而需要对老龄金融进行专门的研究,建立老龄金融学这一金融学的新分支。

加快发展老龄金融实务,已经无需多言。我们希望业界、学界、政府相关部门能开始真正重视老龄金融的发展。从业界来看,金融机构应该转变一些传统观念,将产品设计和服务的重点逐渐开始向老年人群体倾斜,向鼓励和帮助个人为退休进行投资和储蓄倾斜,真正将老年人作为未来金融服务业最重要的目标市场。从学界来看,希望能开始对老龄金融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为业界有针对性地开发相关产品和制定营销策略、为政府制定鼓励老龄金融发展的政策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也希望政府相关部门能对老龄金融的发展进行系统调研,对老龄金融的发展能给予更多、更有效的政策支持。

(作者系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