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权威解读

养老年金险是应对人口老龄化一支主力军

发布时间:2020-01-02 08:18:54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编者按: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12月30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对促进发展社会服务领域商业保险确定了三件大事,即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提升商业保险产品和服务质量、加快推进保险市场对外开放。这三项重要举措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商业保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人身险回归保障本源的转型升级,有利于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国银行保险报》将刊发系列文章,对此进行分析解读。

□郑秉文

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指出,要借鉴国际经验,支持开发多样化的养老年金保险产品,开发适应60岁以上老人需求的意外伤害、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产品,为商业保险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

养老年金险是最接近社会养老保险的养老金融产品,其领取形式能够对基本养老保险形成有效衔接和补充。在过去20年里,年金险发展迅速,年金保险的原保费收入增加了7倍,保费收入呈现出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年金险保费收入增长速度快于寿险业务保费收入。例如,2013年至2017年年金险保费收入每年分别增长77.21%、91.56%、57.43%、33.39%,而同期寿险业务保费收入增长率分别是15.67%、21.46%、31.72%、23.01%。2018年年金险保费收入是10476亿元,是2001年315亿元的33倍,而寿险业务保费收入是27倍。

二是年金险保费收入增长主要来自新单的增加。例如,2013年至2018年,新单在年金保费中的占比分别是33.25%、60.32%、75.39%、76.16%、70.16%和40.01%,而续期保费的占比分别是66.75%、39.68%、24.61%、23.84%、29.84%和59.99%。

三是年金险保费收入在寿险业务保费收入占比中不断提高。2001年,年金险保费收入占寿险业务保费收入的24.45%,到2018年就提高到50.55%,这说明年金险在寿险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养老的因素逐年增加。

四是个人年金险保费收入大大快于团体年金险。在年金险保费收入中,2001年个人年金险和团体年金险的规模旗鼓相当,他们分别是163亿元和153亿元,但此后团体年金险逐年下降,个人年金险直线上升,2018年个人年金险保费收入达10456亿元,而团体年金险仅为20亿元,团体年金险所占年金比例从2001年的48.4%急剧下降到2018年的0.2%,到了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这当然主要是政策规制的原因,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体现个人对商业养老险越来越重视。

五是年金险的给付率始终比较稳定。2001年年金险给付率为10.2%,2018年是11.7%;其间,最低的年份是2016年和2017年,分别低于8%,最高的2013年是17.7%,大多数年份为10%左右。这样的给付水平可明显提升已退休投保人退休收入的总体替代率,丰富退休人员收入结构的多样性,增强其稳定性。

六是年金险存量增长迅速。2001年的年金险存量仅为252亿元,2018年则高达33823亿元,增加了134倍,这也从一个侧面显示出商业养老保险的作用与日俱增,同时也大大提升了年金险责任准备金的规模,为夯实第四层次养老储备和扩大进入资本市场“长钱”的规模作出了贡献。

估计截至2019年12月底,经营年金险业务的人身保险公司将超过30家,在售产品数量200多个,年金险存量接近4万亿元。

但是,从规模上看,在年金险中,教育年金险占有相当的比例,养老年金险只占其中一部分而已,重要的是,即使在养老年金险中,相当一部分的定期年金险领取年限是50岁和55岁,60岁及以上领取的养老年金险占比很小。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将近4万亿元的年金险存量并不能真实反映中国目前“商业养老保险”和“养老年金险”的真实情况。例如,从目前累计的5100亿元养老年金保险责任准备金来看,60岁领取的养老年金险占比就更少了。

从替代率上看,差距就更大了。目前城镇职工基本养老的替代率大约是46%左右,而2018年年金险的给付额仅为1227亿元,2017年是893亿元;如果剔除教育年金险,养老年金险的赔付额就更少了,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替代率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从养老年金险产品多样性上看,同质性竞争非常明显,难以满足安全性高、保障性强、长期或终身领取的不同群体的社会要求。例如,发达国家商业养老保险提供的共同年金、即期年金、定额年金、变额年金、指数型年金等各类产品在我国保险市场比较少见,不受老百姓欢迎,难以真正发挥第4支柱的非正式家庭养老保障的功能,在制度安排上(第1支柱是国家举办的基本养老保险,第2支柱是企业主举办的企业年金,第3支柱是税收政策支持的个人商业养老保险)距离个人和家庭养老保障补充手段的功能定位存在较大差距。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


权威解读

养老年金险是应对人口老龄化一支主力军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0-01-02

编者按: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12月30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对促进发展社会服务领域商业保险确定了三件大事,即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提升商业保险产品和服务质量、加快推进保险市场对外开放。这三项重要举措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商业保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人身险回归保障本源的转型升级,有利于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国银行保险报》将刊发系列文章,对此进行分析解读。

□郑秉文

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指出,要借鉴国际经验,支持开发多样化的养老年金保险产品,开发适应60岁以上老人需求的意外伤害、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产品,为商业保险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

养老年金险是最接近社会养老保险的养老金融产品,其领取形式能够对基本养老保险形成有效衔接和补充。在过去20年里,年金险发展迅速,年金保险的原保费收入增加了7倍,保费收入呈现出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年金险保费收入增长速度快于寿险业务保费收入。例如,2013年至2017年年金险保费收入每年分别增长77.21%、91.56%、57.43%、33.39%,而同期寿险业务保费收入增长率分别是15.67%、21.46%、31.72%、23.01%。2018年年金险保费收入是10476亿元,是2001年315亿元的33倍,而寿险业务保费收入是27倍。

二是年金险保费收入增长主要来自新单的增加。例如,2013年至2018年,新单在年金保费中的占比分别是33.25%、60.32%、75.39%、76.16%、70.16%和40.01%,而续期保费的占比分别是66.75%、39.68%、24.61%、23.84%、29.84%和59.99%。

三是年金险保费收入在寿险业务保费收入占比中不断提高。2001年,年金险保费收入占寿险业务保费收入的24.45%,到2018年就提高到50.55%,这说明年金险在寿险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养老的因素逐年增加。

四是个人年金险保费收入大大快于团体年金险。在年金险保费收入中,2001年个人年金险和团体年金险的规模旗鼓相当,他们分别是163亿元和153亿元,但此后团体年金险逐年下降,个人年金险直线上升,2018年个人年金险保费收入达10456亿元,而团体年金险仅为20亿元,团体年金险所占年金比例从2001年的48.4%急剧下降到2018年的0.2%,到了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这当然主要是政策规制的原因,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体现个人对商业养老险越来越重视。

五是年金险的给付率始终比较稳定。2001年年金险给付率为10.2%,2018年是11.7%;其间,最低的年份是2016年和2017年,分别低于8%,最高的2013年是17.7%,大多数年份为10%左右。这样的给付水平可明显提升已退休投保人退休收入的总体替代率,丰富退休人员收入结构的多样性,增强其稳定性。

六是年金险存量增长迅速。2001年的年金险存量仅为252亿元,2018年则高达33823亿元,增加了134倍,这也从一个侧面显示出商业养老保险的作用与日俱增,同时也大大提升了年金险责任准备金的规模,为夯实第四层次养老储备和扩大进入资本市场“长钱”的规模作出了贡献。

估计截至2019年12月底,经营年金险业务的人身保险公司将超过30家,在售产品数量200多个,年金险存量接近4万亿元。

但是,从规模上看,在年金险中,教育年金险占有相当的比例,养老年金险只占其中一部分而已,重要的是,即使在养老年金险中,相当一部分的定期年金险领取年限是50岁和55岁,60岁及以上领取的养老年金险占比很小。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将近4万亿元的年金险存量并不能真实反映中国目前“商业养老保险”和“养老年金险”的真实情况。例如,从目前累计的5100亿元养老年金保险责任准备金来看,60岁领取的养老年金险占比就更少了。

从替代率上看,差距就更大了。目前城镇职工基本养老的替代率大约是46%左右,而2018年年金险的给付额仅为1227亿元,2017年是893亿元;如果剔除教育年金险,养老年金险的赔付额就更少了,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替代率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从养老年金险产品多样性上看,同质性竞争非常明显,难以满足安全性高、保障性强、长期或终身领取的不同群体的社会要求。例如,发达国家商业养老保险提供的共同年金、即期年金、定额年金、变额年金、指数型年金等各类产品在我国保险市场比较少见,不受老百姓欢迎,难以真正发挥第4支柱的非正式家庭养老保障的功能,在制度安排上(第1支柱是国家举办的基本养老保险,第2支柱是企业主举办的企业年金,第3支柱是税收政策支持的个人商业养老保险)距离个人和家庭养老保障补充手段的功能定位存在较大差距。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