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记者观察:出重拳是为市场规范撑腰

发布时间:2020-01-13 08:21:24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记者 张爽

近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规范短期健康保险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稿)》,要求保险公司明确表述产品“非保证续保”,不得随意停售在售短期健康险产品,每年定期公布赔付情况等等,剑指以百万医疗险为代表的短期健康险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

自从2016年众安保险推出“尊享e生”以来,百万医疗险以便捷的投保、高额的保障、优惠的保费成为保险业与互联网结合后迸发出的第一个爆款产品,为健康险保费快速增长增加了马力。另一个具有同等爆发力的产品是至今仍然没有得到“身份认证”的“相互宝”。

不能否认,深受消费者,特别是年轻群体欢迎的百万医疗险,为降低保险消费门槛、普及保险教育、填补社会医疗保障缺口立下功劳。截至2019年6月末,29家保险公司销售百万医疗险产品,累计承保4728万件,保费收入261亿元,投保人数4112万,成为商业医疗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大干快上”的事业总会蕴藏风险,高速发展之下的百万医疗险所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凸显。

有些产品保额虚高,一些公司甚至推出保额超千万元的产品,严重脱离中国医疗服务市场实际。其中的原因在于精算定价基础薄弱,产品开发缺乏医疗费用实际发生率基础,不顾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盲目定价,导致本该严格以数据为支撑的保额变成了蹭热点的噱头。

一方面,财产险公司面临的挑战更大。根据统计,2017年至2019年上半年在售的317个百万医疗险产品中,人身险公司占40个、财产险公司占277个,并且对财产险公司的产品没有保额上限的要求。相对于人身险公司来说,健康险承保理赔能力、健康管理能力等并不是财产险公司的强项,甚至有人认为,部分财产险公司正在用经营车险的方式经营健康险。即使产品本身符合科学定理,但能否实现就医绿色通道等增值承诺值得考虑。

另一方面,百万医疗险的优势是高保额、低保费,但相应的理赔门槛颇高,再加上互联网渠道带来的信息不对称、保险基本知识缺乏等,百万医疗险的理赔维权困难日趋普遍,其中最主要的拒赔原因是“未如实告知”。

无论是不是有意为之,与理赔条件严苛相伴随的是百万医疗险的低赔付率。据了解,目前百万医疗险人均赔付仅1.26万元,且绝大多数消费者获赔金额低于5万元,其中71%的消费者获赔金额在1万元以下。与动辄几百万的诱人保额相比,有点“干打雷不下雨”。

正因为如此,上述通知对理赔、如实告知和投保提示进行了明确规范,比如健康告知信息的设定不得出现有违一般医学常识等情形,严禁保险公司通过设定产品拒赔率等考核指标影响保险消费者正常、合理的理赔诉求。同时规定,保险公司应当于每年第一季度将上一年度个人短期健康保险综合赔付率指标在公司官网进行披露。今后如果仍然是“说的好,赔的少”,就要在公众面前亮亮相了。

正如所有的监管政策,出重拳是为了营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虽然把健康险当车险来经营是一种灾难,但是把规范车险市场的决心用在健康险市场,却是对后者的保护。否则,“劣币驱良币”的结果可能会是像百万医疗险这种普惠型的短期健康险退出市场,最终受损失的将不只是保险消费者。


记者观察:出重拳是为市场规范撑腰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0-01-13

□记者 张爽

近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规范短期健康保险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稿)》,要求保险公司明确表述产品“非保证续保”,不得随意停售在售短期健康险产品,每年定期公布赔付情况等等,剑指以百万医疗险为代表的短期健康险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

自从2016年众安保险推出“尊享e生”以来,百万医疗险以便捷的投保、高额的保障、优惠的保费成为保险业与互联网结合后迸发出的第一个爆款产品,为健康险保费快速增长增加了马力。另一个具有同等爆发力的产品是至今仍然没有得到“身份认证”的“相互宝”。

不能否认,深受消费者,特别是年轻群体欢迎的百万医疗险,为降低保险消费门槛、普及保险教育、填补社会医疗保障缺口立下功劳。截至2019年6月末,29家保险公司销售百万医疗险产品,累计承保4728万件,保费收入261亿元,投保人数4112万,成为商业医疗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大干快上”的事业总会蕴藏风险,高速发展之下的百万医疗险所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凸显。

有些产品保额虚高,一些公司甚至推出保额超千万元的产品,严重脱离中国医疗服务市场实际。其中的原因在于精算定价基础薄弱,产品开发缺乏医疗费用实际发生率基础,不顾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盲目定价,导致本该严格以数据为支撑的保额变成了蹭热点的噱头。

一方面,财产险公司面临的挑战更大。根据统计,2017年至2019年上半年在售的317个百万医疗险产品中,人身险公司占40个、财产险公司占277个,并且对财产险公司的产品没有保额上限的要求。相对于人身险公司来说,健康险承保理赔能力、健康管理能力等并不是财产险公司的强项,甚至有人认为,部分财产险公司正在用经营车险的方式经营健康险。即使产品本身符合科学定理,但能否实现就医绿色通道等增值承诺值得考虑。

另一方面,百万医疗险的优势是高保额、低保费,但相应的理赔门槛颇高,再加上互联网渠道带来的信息不对称、保险基本知识缺乏等,百万医疗险的理赔维权困难日趋普遍,其中最主要的拒赔原因是“未如实告知”。

无论是不是有意为之,与理赔条件严苛相伴随的是百万医疗险的低赔付率。据了解,目前百万医疗险人均赔付仅1.26万元,且绝大多数消费者获赔金额低于5万元,其中71%的消费者获赔金额在1万元以下。与动辄几百万的诱人保额相比,有点“干打雷不下雨”。

正因为如此,上述通知对理赔、如实告知和投保提示进行了明确规范,比如健康告知信息的设定不得出现有违一般医学常识等情形,严禁保险公司通过设定产品拒赔率等考核指标影响保险消费者正常、合理的理赔诉求。同时规定,保险公司应当于每年第一季度将上一年度个人短期健康保险综合赔付率指标在公司官网进行披露。今后如果仍然是“说的好,赔的少”,就要在公众面前亮亮相了。

正如所有的监管政策,出重拳是为了营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虽然把健康险当车险来经营是一种灾难,但是把规范车险市场的决心用在健康险市场,却是对后者的保护。否则,“劣币驱良币”的结果可能会是像百万医疗险这种普惠型的短期健康险退出市场,最终受损失的将不只是保险消费者。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