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记者观察:外资资管“扎根”中国还需“服水土”

发布时间:2020-01-16 11:11:51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实习记者 于文哲

随着我国保险业持续对外开放,外资保险资管公司也纷纷“入场”。近日,银保监会有关负责人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招商信诺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已于2019年获批筹建,有望成为第四家外资保险资管公司。目前,工银安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和交银康联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交银康联资管”)已正式开业,中信保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已完成开业验收。

业界普遍相信,外资保险资管公司将同其他外资资管机构一起为保险资管业乃至整个大资管行业带来深刻影响。除了加剧竞争和带来先进经验以外,其谨慎、长期化的投资风格会带来“鲶鱼效应”,加速行业转型升级。

不过,中国市场和海外市场的运作毕竟有很多不同,外资资管机构这条“鲶鱼”在充分“搅动”市场前还需应对诸多挑战。

首先是人才问题。外资资管机构需要的是“十项全能、中外贯通”型人才,这样的人才既具有丰富经验、了解国内市场,又秉持与外资一致的长期稳健投资理念;既拥有极高的外语水平,又认可和能够融入外企文化。

交银康联资管此前面向全市场招聘总经理,要求其具备丰富的投研经验和良好的风控意识、营销能力,还要求“在金融行业具有良好的个人声誉”,对于这样的高标准,交银康联资管承诺给出“相当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

除了用重金“收买”,外资资管机构还通过进入各大高校招收管培生来扩充人才资源。据了解,目前很多外资公司高管都是从管培生培养起来的,自己培养的管培生既符合公司要求,又对公司有较高的忠诚度。

本土化也是一大挑战。先锋集团中国区总经理赵曌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外资资管机构还是要花很长的时间研究,探索出一个既满足总部对全球化的统一管理,又符合本地化要求的运作方式。

除了人才资源争夺、经营理念和运作方式上的本土化,外资资管机构面临的另一挑战是监管合规,需要适应中国的监管体制、税务以及资本管制。一位资管业资深人士告诉记者,当前外资资管机构没有公募牌照,做不了个人业务,部分机构没有投顾资格,不能受托管理保险资金,这些限制了外资资管机构发展规模和策略,也使其享受不到规模效应。

针对这一情况,外资资管机构在主动争取监管上的接洽。施罗德中国业务总裁郭炜表示:“投资流程上,外资机构都是非常精简的,成本核算也都是非常严格的。我们会在依据现有规定合规经营的同时,不断与监管方沟通,希望能把风险管理和产品管理的做法带入国内。”

中外制度上的碰撞倒逼我国监管机构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和管理水平,正如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近期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我们将原来不合理的制度取消,从更精细化、规范化、更符合国际规则和市场要求的角度设计新的制度,以同国际接轨,实现更高水平开放。

不光是外资资管机构,其实外资保险机构,乃至整个金融业外资机构都会在进入中国市场时面临多重挑战,有前述人才问题、本土化问题、监管合规问题,还有比如外资机构如何在中国拓展渠道、客源,如何在科技赋能和产品创新方面不落后于已走在世界前列的中资机构。因此,即使是“鲶鱼”也需思考如何在异国之水中生存,同时,对于外来“鲶鱼”的到来,中资机构应怀着包容自信的心态欢迎。

相信未来中外机构能够在互相学习和良性竞争中共同进步,推动我国金融业发展攀上新的高峰。


记者观察:外资资管“扎根”中国还需“服水土”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0-01-16

□实习记者 于文哲

随着我国保险业持续对外开放,外资保险资管公司也纷纷“入场”。近日,银保监会有关负责人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招商信诺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已于2019年获批筹建,有望成为第四家外资保险资管公司。目前,工银安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和交银康联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交银康联资管”)已正式开业,中信保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已完成开业验收。

业界普遍相信,外资保险资管公司将同其他外资资管机构一起为保险资管业乃至整个大资管行业带来深刻影响。除了加剧竞争和带来先进经验以外,其谨慎、长期化的投资风格会带来“鲶鱼效应”,加速行业转型升级。

不过,中国市场和海外市场的运作毕竟有很多不同,外资资管机构这条“鲶鱼”在充分“搅动”市场前还需应对诸多挑战。

首先是人才问题。外资资管机构需要的是“十项全能、中外贯通”型人才,这样的人才既具有丰富经验、了解国内市场,又秉持与外资一致的长期稳健投资理念;既拥有极高的外语水平,又认可和能够融入外企文化。

交银康联资管此前面向全市场招聘总经理,要求其具备丰富的投研经验和良好的风控意识、营销能力,还要求“在金融行业具有良好的个人声誉”,对于这样的高标准,交银康联资管承诺给出“相当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

除了用重金“收买”,外资资管机构还通过进入各大高校招收管培生来扩充人才资源。据了解,目前很多外资公司高管都是从管培生培养起来的,自己培养的管培生既符合公司要求,又对公司有较高的忠诚度。

本土化也是一大挑战。先锋集团中国区总经理赵曌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外资资管机构还是要花很长的时间研究,探索出一个既满足总部对全球化的统一管理,又符合本地化要求的运作方式。

除了人才资源争夺、经营理念和运作方式上的本土化,外资资管机构面临的另一挑战是监管合规,需要适应中国的监管体制、税务以及资本管制。一位资管业资深人士告诉记者,当前外资资管机构没有公募牌照,做不了个人业务,部分机构没有投顾资格,不能受托管理保险资金,这些限制了外资资管机构发展规模和策略,也使其享受不到规模效应。

针对这一情况,外资资管机构在主动争取监管上的接洽。施罗德中国业务总裁郭炜表示:“投资流程上,外资机构都是非常精简的,成本核算也都是非常严格的。我们会在依据现有规定合规经营的同时,不断与监管方沟通,希望能把风险管理和产品管理的做法带入国内。”

中外制度上的碰撞倒逼我国监管机构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和管理水平,正如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近期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我们将原来不合理的制度取消,从更精细化、规范化、更符合国际规则和市场要求的角度设计新的制度,以同国际接轨,实现更高水平开放。

不光是外资资管机构,其实外资保险机构,乃至整个金融业外资机构都会在进入中国市场时面临多重挑战,有前述人才问题、本土化问题、监管合规问题,还有比如外资机构如何在中国拓展渠道、客源,如何在科技赋能和产品创新方面不落后于已走在世界前列的中资机构。因此,即使是“鲶鱼”也需思考如何在异国之水中生存,同时,对于外来“鲶鱼”的到来,中资机构应怀着包容自信的心态欢迎。

相信未来中外机构能够在互相学习和良性竞争中共同进步,推动我国金融业发展攀上新的高峰。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