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共担当 克时艰 做好疫情防控金融保障

发布时间:2020-02-13 10:45:34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曾刚

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导致全国各地生产、生活不同程度受到影响。从2003年SARS的经历来看,在应对得当,及时、有效控制疫情的情形下,经济的长期增长趋势不会受到显著影响。但在短期内,新冠肺炎对经济活动的冲击仍不可忽视,尤其是现金流紧张的中小微企业面临较大压力,需要及时、积极的政策应对,尽可能减少疫情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损失,并为疫情之后的经济活动恢复创造更好的外部条件。对金融业来说,全力以赴支持疫情防治和民生保障工作开展,更好服务支持实体经济,是当下首要的工作任务。

本次疫情中,各界对中小微企业的生存问题关注较多。中小微企业面临风险具有天然的脆弱性,且更集中于第三产业,面临本次疫情受到的冲击更大。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截至2018年,我国共有中小微企业法人单位1807万家,占全部企业99.8%,其中,中、小、微型企业分别占比1.3%、13.2%、85.3%。从行业分布看,中小微企业主要以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旅游业、商贸业等劳动密集型以及轻资产的行业为主,占全部中小微企业数的比例超过70%。中小微企业受冲击最大,会对银行业产生两个方面的间接影响,一方面,从响应政策的角度,如何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降低其融资成本,会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的重要任务;另一方面,小微企业的经营风险,势必会转化成银行的信用风险。虽然从银行业整体看,中小微企业信贷占比并不高,但对区域性中小银行而言,这部分信贷占绝对比重。这意味着,疫情对中小银行的冲击可能会比大型银行更为显著。

在习近平总书记“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的指示要求下,银行需要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树立“共担当、克时艰”思维,积极做好疫情防控金融保障工作,全力以赴支持企业恢复生产经营和抗击疫情。笔者认为,工作重点应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大防疫企业融资支持。各银行机构应主动对接参与抗击疫情的企业,了解资金及其他金融服务需求,对有需求的企业增加授信,提供信贷支持。此外,进一步提高信贷业务审批效率,对涉及疫情防控的信贷业务,开通绿色审批通道,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优先办理、即来即审。

二是提供专项融资额度保障。联合政府相关部门,建立疫情防控应急融资工作机制,提供专项融资额度,支持重点生产企业融资需求,帮助疫情影响复产复工的制造业企业和生产服务业企业恢复生产经营。在融资方式上,给予符合条件的企业流动资金贷款支持;根据企业资信状况给予专属优惠利率;为企业量身定制服务方案,提高信用贷款占比,减少对抵押担保的过度依赖;等等。

三是及时对接企业开工需求。为助力企业快速复苏,银行应对自身客户进行全面摸排,了解企业开工状况(或开工计划)及受疫情影响情况。对排查出的各类客户,根据其开工情况(及预计开工的时间),主动做好服务预案,全力以赴支持企业恢复正常生产经营。

四是通过续贷解除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对因疫情影响正常经营、遇到暂时困难的行业及企业不予盲目抽贷、断贷、压贷;对于期间到期贷款续作无还本续贷的客户,主动做好预案,解决受困企业转贷难题。在支持企业发展的同时,化解银行中长期的信用风险。

五是适度调整还款期,缓解企业短期还款压力。本次疫情造成社会普遍延迟复工,企业恢复产能难度加大,贷款还款压力剧增。其中,部分现金流紧张的中小微企业受影响更为严重,有可能出现暂时的逾期和欠息。对此,银行应积极与受疫情影响较严重的客户协商,将贷款到期日适当延长至企业正式开工后再进行归还,以解企业燃眉之急。

六是减轻企业资金成本负担。为缓解小微企业面临的疫情冲击和自身经营双重压力,银行机构应通过适当利率优惠、差异化定价等方式,降低企业成本,帮助小微企业渡过难关。一方面,对于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小微企业,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以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为出发点,完善成本分摊和收益分享机制,加大企业贷款内部资金转移价格优惠幅度,切实降低其贷款内部资金成本。另一方面,进一步实施差异化优惠利率贷款审批机制,缩短优惠利率贷款审批流程,对符合条件的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实行“一户一策”,给予价格优惠政策。

八是保障疫情期间客户权益。从实践中看,许多银行对疫情期间到期的定期存款实行自动续存;灵活调整住房按揭、信用卡等个人信贷还款安排,合理延后还款期限,如客户因疫情导致还款逾期,暂不纳入个人征信系统。通过各种政策优化,充分保障客户在疫情期间的权益。

九是强化线上服务能力,确保金融服务不缺位。在疫情防控期间,银行的网点服务遭受到严重影响。从目前的运行情况看,应该说,金融业在过去几年的数字化转型是比较成功的,基本经受住了考验,保证了金融生命线的畅通,为疫情防控和民生保障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从未来看,此次疫情有可能进一步强化中国经济的数字化步伐,除个人金融业务外,企业经营活动(包括内部管理、远程办公等)的线上化也有加速的可能。在这种背景下,金融业必须坚定数字化转型方向、加快创新步伐,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从监管层面讲,通过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也应更充分认识到金融业数字化和线上化的必然趋势,未来可以考虑适度调整和优化现有的监管理念和政策,鼓励金融机构与金融科技企业的合作,为提升金融机构(尤其是中小金融机构)数字化和在线服务能力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

(作者系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


共担当 克时艰 做好疫情防控金融保障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0-02-13

□曾刚

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导致全国各地生产、生活不同程度受到影响。从2003年SARS的经历来看,在应对得当,及时、有效控制疫情的情形下,经济的长期增长趋势不会受到显著影响。但在短期内,新冠肺炎对经济活动的冲击仍不可忽视,尤其是现金流紧张的中小微企业面临较大压力,需要及时、积极的政策应对,尽可能减少疫情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损失,并为疫情之后的经济活动恢复创造更好的外部条件。对金融业来说,全力以赴支持疫情防治和民生保障工作开展,更好服务支持实体经济,是当下首要的工作任务。

本次疫情中,各界对中小微企业的生存问题关注较多。中小微企业面临风险具有天然的脆弱性,且更集中于第三产业,面临本次疫情受到的冲击更大。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截至2018年,我国共有中小微企业法人单位1807万家,占全部企业99.8%,其中,中、小、微型企业分别占比1.3%、13.2%、85.3%。从行业分布看,中小微企业主要以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旅游业、商贸业等劳动密集型以及轻资产的行业为主,占全部中小微企业数的比例超过70%。中小微企业受冲击最大,会对银行业产生两个方面的间接影响,一方面,从响应政策的角度,如何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降低其融资成本,会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的重要任务;另一方面,小微企业的经营风险,势必会转化成银行的信用风险。虽然从银行业整体看,中小微企业信贷占比并不高,但对区域性中小银行而言,这部分信贷占绝对比重。这意味着,疫情对中小银行的冲击可能会比大型银行更为显著。

在习近平总书记“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的指示要求下,银行需要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树立“共担当、克时艰”思维,积极做好疫情防控金融保障工作,全力以赴支持企业恢复生产经营和抗击疫情。笔者认为,工作重点应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大防疫企业融资支持。各银行机构应主动对接参与抗击疫情的企业,了解资金及其他金融服务需求,对有需求的企业增加授信,提供信贷支持。此外,进一步提高信贷业务审批效率,对涉及疫情防控的信贷业务,开通绿色审批通道,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优先办理、即来即审。

二是提供专项融资额度保障。联合政府相关部门,建立疫情防控应急融资工作机制,提供专项融资额度,支持重点生产企业融资需求,帮助疫情影响复产复工的制造业企业和生产服务业企业恢复生产经营。在融资方式上,给予符合条件的企业流动资金贷款支持;根据企业资信状况给予专属优惠利率;为企业量身定制服务方案,提高信用贷款占比,减少对抵押担保的过度依赖;等等。

三是及时对接企业开工需求。为助力企业快速复苏,银行应对自身客户进行全面摸排,了解企业开工状况(或开工计划)及受疫情影响情况。对排查出的各类客户,根据其开工情况(及预计开工的时间),主动做好服务预案,全力以赴支持企业恢复正常生产经营。

四是通过续贷解除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对因疫情影响正常经营、遇到暂时困难的行业及企业不予盲目抽贷、断贷、压贷;对于期间到期贷款续作无还本续贷的客户,主动做好预案,解决受困企业转贷难题。在支持企业发展的同时,化解银行中长期的信用风险。

五是适度调整还款期,缓解企业短期还款压力。本次疫情造成社会普遍延迟复工,企业恢复产能难度加大,贷款还款压力剧增。其中,部分现金流紧张的中小微企业受影响更为严重,有可能出现暂时的逾期和欠息。对此,银行应积极与受疫情影响较严重的客户协商,将贷款到期日适当延长至企业正式开工后再进行归还,以解企业燃眉之急。

六是减轻企业资金成本负担。为缓解小微企业面临的疫情冲击和自身经营双重压力,银行机构应通过适当利率优惠、差异化定价等方式,降低企业成本,帮助小微企业渡过难关。一方面,对于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小微企业,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以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为出发点,完善成本分摊和收益分享机制,加大企业贷款内部资金转移价格优惠幅度,切实降低其贷款内部资金成本。另一方面,进一步实施差异化优惠利率贷款审批机制,缩短优惠利率贷款审批流程,对符合条件的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实行“一户一策”,给予价格优惠政策。

八是保障疫情期间客户权益。从实践中看,许多银行对疫情期间到期的定期存款实行自动续存;灵活调整住房按揭、信用卡等个人信贷还款安排,合理延后还款期限,如客户因疫情导致还款逾期,暂不纳入个人征信系统。通过各种政策优化,充分保障客户在疫情期间的权益。

九是强化线上服务能力,确保金融服务不缺位。在疫情防控期间,银行的网点服务遭受到严重影响。从目前的运行情况看,应该说,金融业在过去几年的数字化转型是比较成功的,基本经受住了考验,保证了金融生命线的畅通,为疫情防控和民生保障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从未来看,此次疫情有可能进一步强化中国经济的数字化步伐,除个人金融业务外,企业经营活动(包括内部管理、远程办公等)的线上化也有加速的可能。在这种背景下,金融业必须坚定数字化转型方向、加快创新步伐,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从监管层面讲,通过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也应更充分认识到金融业数字化和线上化的必然趋势,未来可以考虑适度调整和优化现有的监管理念和政策,鼓励金融机构与金融科技企业的合作,为提升金融机构(尤其是中小金融机构)数字化和在线服务能力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

(作者系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