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记者观察:销售保险不是“贩卖”焦虑

发布时间:2020-02-26 09:53:17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实习记者 王梦萦

近年来,整个社会仿佛患上了“焦虑症”,对于一些民众特别是年轻人而言,焦虑感可谓如影随行,事业、婚姻、住房、育儿、养老、理财……无一不能引发焦虑。而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发酵,健康又成了近期一些人焦虑的主因。

细究这股焦虑从何而来,大小商家或各类自媒体恐怕“功不可没”。为了商品、服务等的销售,先是强行制造焦虑,让目标用户感到自己远不如同龄人或即将被这个社会抛弃,然后推出“解决方案”,趁着用户头晕脑胀、无暇细思之时,达到销售转化的目的。

而在这场持续一个多月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我们不难发现,尽管银保监会早已三令五申,严禁利用疫情营销炒作,但仍有个别营销员频打“擦边球”,利用疫情“贩卖”焦虑来销售保险产品。这种方式虽然短期内有助于线上展业,却在无形中损害了保险业的行业形象,是不可取的。

销售保险是为消费者提供保障,不是“趁火打劫”,更不是“赚一笔就跑”。通过制造焦虑来达到销售目的容易给消费者留下“上当受骗”的不良印象,模糊其视线,使其看不清保险的本质。更何况,保险销售从来不是“一锤子买卖”,缔结合约只是开始,后续将服务做到位才是重点。

而且,保险是生活必需品,不该给消费者以“临时抱佛脚”“有需要再买”的印象,这对消费者是一种不正确也不负责任的引导。人人都会遭遇风险,有了保险才能从容应对。灾难来了才想到保险,无疑是亡羊补牢,一两次可以,绝大多数时候却是为时晚矣。

总而言之,销售方式、话术等只是技巧,注重产品研发、提高国民保障意识才是根本。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令民众对健康的关注度有了很大提升,保险业应趁此机会,优化产品,为民众提供更加周全、切实的保障,并做好消费者教育,提升民众的保险保障意识,如此,未来保险销售才能事半功倍,保险业才能迎来更好的发展。

和“贩卖”焦虑相比,疫情期间多家保险公司向一线防疫人员赠送保险、邀请用户体验的做法无疑更加明智。如此一来,既履行了社会责任,也有助于保险公司在用户心目中建立形象,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日后有针对性地进行保险推广和销售,利人利己且更易为人所接受。


记者观察:销售保险不是“贩卖”焦虑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0-02-26

□实习记者 王梦萦

近年来,整个社会仿佛患上了“焦虑症”,对于一些民众特别是年轻人而言,焦虑感可谓如影随行,事业、婚姻、住房、育儿、养老、理财……无一不能引发焦虑。而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发酵,健康又成了近期一些人焦虑的主因。

细究这股焦虑从何而来,大小商家或各类自媒体恐怕“功不可没”。为了商品、服务等的销售,先是强行制造焦虑,让目标用户感到自己远不如同龄人或即将被这个社会抛弃,然后推出“解决方案”,趁着用户头晕脑胀、无暇细思之时,达到销售转化的目的。

而在这场持续一个多月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我们不难发现,尽管银保监会早已三令五申,严禁利用疫情营销炒作,但仍有个别营销员频打“擦边球”,利用疫情“贩卖”焦虑来销售保险产品。这种方式虽然短期内有助于线上展业,却在无形中损害了保险业的行业形象,是不可取的。

销售保险是为消费者提供保障,不是“趁火打劫”,更不是“赚一笔就跑”。通过制造焦虑来达到销售目的容易给消费者留下“上当受骗”的不良印象,模糊其视线,使其看不清保险的本质。更何况,保险销售从来不是“一锤子买卖”,缔结合约只是开始,后续将服务做到位才是重点。

而且,保险是生活必需品,不该给消费者以“临时抱佛脚”“有需要再买”的印象,这对消费者是一种不正确也不负责任的引导。人人都会遭遇风险,有了保险才能从容应对。灾难来了才想到保险,无疑是亡羊补牢,一两次可以,绝大多数时候却是为时晚矣。

总而言之,销售方式、话术等只是技巧,注重产品研发、提高国民保障意识才是根本。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令民众对健康的关注度有了很大提升,保险业应趁此机会,优化产品,为民众提供更加周全、切实的保障,并做好消费者教育,提升民众的保险保障意识,如此,未来保险销售才能事半功倍,保险业才能迎来更好的发展。

和“贩卖”焦虑相比,疫情期间多家保险公司向一线防疫人员赠送保险、邀请用户体验的做法无疑更加明智。如此一来,既履行了社会责任,也有助于保险公司在用户心目中建立形象,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日后有针对性地进行保险推广和销售,利人利己且更易为人所接受。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