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将研究成果发表在中国大地上

发布时间:2020-03-12 08:50:47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刘延辉

近日,教育部、科技部印发《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要准确理解SCI论文及相关指标,深刻认识论文“SCI至上”带来的负面影响,积极探索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意见》出台的两个背景值得注意:一是持续较长时间的中美贸易摩擦,美国在一些关键高技术领域卡我们脖子。二是值此新冠肺炎疫情的紧急关口,有的学者把发论文看得过重(而且此论文主要因为其占有了样本数据,并非其科研水平的体现),甚至有人借疫情之机推和自己利益相关的未经严谨论证的某些药品。结合20多年来屡屡见诸报端的学术怪象,都会使国家深刻体会到功利性科研的危害,建立新的科技评价体系迫在眉睫。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自己的客观公正衡量学术质量与贡献的科技评价体系,提高学术治理能力,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此笔者谈几点看法:

第一,要建立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分类评价体系。针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工程、重大专项(工程)等都有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标准。要进行精细化精准分析,允许指标多样化,论文、成果转化、专利(转化)、奖项、重要会议、重大立项、成果鉴定书等,都有其相应地位,客观公正体现成果的真实价值。具体地讲,基础研究仍要重视与国外的交流和互动,适当保持期刊论文包括SCI论文的应有地位,应用研究与技术工程可以根据不同情况加入市场或应用场景因素,适当实行市场赛选机制,重大专项(工程)需更多发挥同行评议的作用,重注实效。

第二,具有良好公信力是同行评议的基础和灵魂。新的评价体系的建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同行评议,同行评议制度的公信力依赖于良好的学术环境与客观公正的专家队伍。应该说,目前国内学术评价和管理制度的规范性、科学性和客观公正性都需要切实改进。事实上,19世纪90年代之前,我国的科技界大多就是实行同行评议的,随着形势的变化,其公正性和公开性遭到越来越多的质疑。SCI上世纪60年代在美国出现,南京大学80年代末最先使用SCI量化指标用于科研人员和期刊,后被逐渐接纳,之后愈演愈烈,一直发展到“SCI至上”。需要说明的是,发表SCI论文是展现和交流原创性科研成果的重要渠道,也是传承与创新知识、培养学生综合科研能力的有力手段。SCI本身并没有错,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而全盘否定SCI和量化指标。

第三,完善和严格遵守各项制度,遵循能公开一律公开的原则。在项目立项、评审、验收结题等各个环节,做到可跟踪、可追责,完善的制度、公开公正的环境会使科研人员与评议专家都有更好的责任感与敬畏心。例如,可以试行项目(特别是基础科学类)申请书、结题报告等都可查询可评论,项目做了什么、发了什么论文和专利、有什么具体成果,都放在阳光下。尤其要把好项目验收结题关,应用科研和技术工程类的验收结题,可适当加入产业尾端的专家参与。

第四,积极创造论文发表在中国大地上的条件。一是建立自己的中文核心期刊数据库,严格相关制度与评价,切实消除某些中文期刊存在的各种乱象,中文期刊要始终牢记质量是刊物的生命线,切实提高办刊水平。二是理顺学者在中文期刊上发表论文的评价问题,使得中文期刊论文也可以体现其学术水平与贡献。三是尊重客观实际不搞一刀切,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相对于自然科学更应鼓励中文发表。

作为金融保险领域的科技人员,应时刻用冷静务实的态度,立足国内鲜活的经济学素材和发展实践,强调对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提出符合国情的中国特色解决方案,用学术语言讲好中国故事。同时,积极响应将研究成果发表在中国大地上。

(作者单位:中国保险学会)


将研究成果发表在中国大地上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0-03-12

□刘延辉

近日,教育部、科技部印发《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要准确理解SCI论文及相关指标,深刻认识论文“SCI至上”带来的负面影响,积极探索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意见》出台的两个背景值得注意:一是持续较长时间的中美贸易摩擦,美国在一些关键高技术领域卡我们脖子。二是值此新冠肺炎疫情的紧急关口,有的学者把发论文看得过重(而且此论文主要因为其占有了样本数据,并非其科研水平的体现),甚至有人借疫情之机推和自己利益相关的未经严谨论证的某些药品。结合20多年来屡屡见诸报端的学术怪象,都会使国家深刻体会到功利性科研的危害,建立新的科技评价体系迫在眉睫。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自己的客观公正衡量学术质量与贡献的科技评价体系,提高学术治理能力,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此笔者谈几点看法:

第一,要建立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分类评价体系。针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工程、重大专项(工程)等都有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标准。要进行精细化精准分析,允许指标多样化,论文、成果转化、专利(转化)、奖项、重要会议、重大立项、成果鉴定书等,都有其相应地位,客观公正体现成果的真实价值。具体地讲,基础研究仍要重视与国外的交流和互动,适当保持期刊论文包括SCI论文的应有地位,应用研究与技术工程可以根据不同情况加入市场或应用场景因素,适当实行市场赛选机制,重大专项(工程)需更多发挥同行评议的作用,重注实效。

第二,具有良好公信力是同行评议的基础和灵魂。新的评价体系的建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同行评议,同行评议制度的公信力依赖于良好的学术环境与客观公正的专家队伍。应该说,目前国内学术评价和管理制度的规范性、科学性和客观公正性都需要切实改进。事实上,19世纪90年代之前,我国的科技界大多就是实行同行评议的,随着形势的变化,其公正性和公开性遭到越来越多的质疑。SCI上世纪60年代在美国出现,南京大学80年代末最先使用SCI量化指标用于科研人员和期刊,后被逐渐接纳,之后愈演愈烈,一直发展到“SCI至上”。需要说明的是,发表SCI论文是展现和交流原创性科研成果的重要渠道,也是传承与创新知识、培养学生综合科研能力的有力手段。SCI本身并没有错,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而全盘否定SCI和量化指标。

第三,完善和严格遵守各项制度,遵循能公开一律公开的原则。在项目立项、评审、验收结题等各个环节,做到可跟踪、可追责,完善的制度、公开公正的环境会使科研人员与评议专家都有更好的责任感与敬畏心。例如,可以试行项目(特别是基础科学类)申请书、结题报告等都可查询可评论,项目做了什么、发了什么论文和专利、有什么具体成果,都放在阳光下。尤其要把好项目验收结题关,应用科研和技术工程类的验收结题,可适当加入产业尾端的专家参与。

第四,积极创造论文发表在中国大地上的条件。一是建立自己的中文核心期刊数据库,严格相关制度与评价,切实消除某些中文期刊存在的各种乱象,中文期刊要始终牢记质量是刊物的生命线,切实提高办刊水平。二是理顺学者在中文期刊上发表论文的评价问题,使得中文期刊论文也可以体现其学术水平与贡献。三是尊重客观实际不搞一刀切,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相对于自然科学更应鼓励中文发表。

作为金融保险领域的科技人员,应时刻用冷静务实的态度,立足国内鲜活的经济学素材和发展实践,强调对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提出符合国情的中国特色解决方案,用学术语言讲好中国故事。同时,积极响应将研究成果发表在中国大地上。

(作者单位:中国保险学会)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