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医疗新基建将成医改破局之刃

发布时间:2020-04-02 08:41:01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康良金

近一个月来,中央层面连续7次提及加快新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生物医药、医疗设备、5G、工业互联网等加快发展,“新基建”将会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认为,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我国医疗体制的部分短板,在医疗健康领域,一场“新基建”革命也亟待推进,成为推动医疗体制改革的有效突破口。医疗新基建这个破局之刃,将带领医改走向更坚实的未来。

从2009年至今的新医改实质更多是“药改”,可理解为医疗“旧基建”,因此我们提出医疗新基建是新医改的破局之刃,应着力于六新:革新医保制度、优化医院公卫系统、提升医务人员待遇、创新医疗工具、改进医学教育、健全医疗法规与改善舆论环境。

一是夯实医疗新基建的基础——医保制度。医保是我国医疗行业最大的支付方,没有良好的医保制度,医疗新基建就是无本之木。我国已建立世界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参保人数超过13.5亿,覆盖面超过95%,但医保制度存在碎片化、待遇不平衡、保障有短板、监管不完善等问题,并在少子化老龄化背景下压力加剧。随着国家医保局成立,医保制度改革获得实质推进,尤其是3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将建成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医疗救助为托底,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慈善捐赠、医疗互助共同发展的医保体系,设定了未来十年的医保制度目标。

作为医疗新基建的基础,我们建议革新现有医保制度,以《意见》为蓝图,在待遇保障、筹资运行、医保支付与管理、基金监管等方面形成可持续、成熟稳定的机制,并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发展。

二是强健医疗新基建的主体——医院和公卫系统。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暴露了我国医院公卫系统不充足、不合理、不平衡的问题,虽然各级财政对全国公立医院的直接补助从2010年的849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2705亿元,但仍然不足(2018年A股上市公司获补助1527亿元)。

作为医疗新基建的主体,我们建议持续加大政府投入并优化医院公卫系统,提升基层全科医疗和县级医院服务能力,深化医联体机制,推进分级诊疗体系落地,合理规划医疗资源布局,规范民营、互联网医疗发展。建立预防型公卫和独立应急医疗体系,加强培训使现有医院在极端情况下具备基本控制重大传染病的能力。

三是抓好医疗新基建的实施——医务人员。医务人员是医疗新基建的实施人员,我们建议加强医务人员配置,完善激励机制,合理提升一线医务人员薪酬待遇和职业空间、保障执业环境安全,持续增强其职业荣誉感,减少人员流失,并优化多点执业等政策。同时,规范、监督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诊疗行为,建立奖惩机制。

四是升级医疗新基建的配套工程——医疗工具。药品、器械、医疗设备等可统称医疗工具,是医疗新基建必不可少的配套工程,目前存在外资为主,国产创新不强,回扣普遍等问题。医疗工具的出路在创新,我们建议加快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在创新药械产业链、高端医疗装备、医疗信息化及新技术等领域加大投入和政策扶持,推进国产医疗工具行业的扩容和升级换代。

五是关注医疗新基建的持续建设——医学教育。持续完备的医学教育体系,才能高质量建设医疗新基建工程。医学教育要加强知识和临床实践的结合,提高医学生质量,缩短医生成长周期,加强基础科研、公卫、医工交叉等人才的培养,同时合理审视科研文章在医生职称评定中的权重,结合医联体搭建医生进修通道。

六是完善医疗新基建的维修工程——医疗法规与舆论。良好的外部环境,才能保障医疗新基建顺利推进。为改善国内医患关系,我们建议加强执法力度,建立应急机制,并健全医疗立法,同时引导媒体客观专业报道,改善舆论环境,营造尊医重卫的良好风气。

医改在路上,医疗旧基建发挥效果有限,期待医疗新基建成为破题之刃。

(作者系资深医疗人士,现任道远资本高级投资总监)


医疗新基建将成医改破局之刃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0-04-02

□康良金

近一个月来,中央层面连续7次提及加快新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生物医药、医疗设备、5G、工业互联网等加快发展,“新基建”将会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认为,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我国医疗体制的部分短板,在医疗健康领域,一场“新基建”革命也亟待推进,成为推动医疗体制改革的有效突破口。医疗新基建这个破局之刃,将带领医改走向更坚实的未来。

从2009年至今的新医改实质更多是“药改”,可理解为医疗“旧基建”,因此我们提出医疗新基建是新医改的破局之刃,应着力于六新:革新医保制度、优化医院公卫系统、提升医务人员待遇、创新医疗工具、改进医学教育、健全医疗法规与改善舆论环境。

一是夯实医疗新基建的基础——医保制度。医保是我国医疗行业最大的支付方,没有良好的医保制度,医疗新基建就是无本之木。我国已建立世界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参保人数超过13.5亿,覆盖面超过95%,但医保制度存在碎片化、待遇不平衡、保障有短板、监管不完善等问题,并在少子化老龄化背景下压力加剧。随着国家医保局成立,医保制度改革获得实质推进,尤其是3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将建成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医疗救助为托底,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慈善捐赠、医疗互助共同发展的医保体系,设定了未来十年的医保制度目标。

作为医疗新基建的基础,我们建议革新现有医保制度,以《意见》为蓝图,在待遇保障、筹资运行、医保支付与管理、基金监管等方面形成可持续、成熟稳定的机制,并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发展。

二是强健医疗新基建的主体——医院和公卫系统。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暴露了我国医院公卫系统不充足、不合理、不平衡的问题,虽然各级财政对全国公立医院的直接补助从2010年的849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2705亿元,但仍然不足(2018年A股上市公司获补助1527亿元)。

作为医疗新基建的主体,我们建议持续加大政府投入并优化医院公卫系统,提升基层全科医疗和县级医院服务能力,深化医联体机制,推进分级诊疗体系落地,合理规划医疗资源布局,规范民营、互联网医疗发展。建立预防型公卫和独立应急医疗体系,加强培训使现有医院在极端情况下具备基本控制重大传染病的能力。

三是抓好医疗新基建的实施——医务人员。医务人员是医疗新基建的实施人员,我们建议加强医务人员配置,完善激励机制,合理提升一线医务人员薪酬待遇和职业空间、保障执业环境安全,持续增强其职业荣誉感,减少人员流失,并优化多点执业等政策。同时,规范、监督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诊疗行为,建立奖惩机制。

四是升级医疗新基建的配套工程——医疗工具。药品、器械、医疗设备等可统称医疗工具,是医疗新基建必不可少的配套工程,目前存在外资为主,国产创新不强,回扣普遍等问题。医疗工具的出路在创新,我们建议加快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在创新药械产业链、高端医疗装备、医疗信息化及新技术等领域加大投入和政策扶持,推进国产医疗工具行业的扩容和升级换代。

五是关注医疗新基建的持续建设——医学教育。持续完备的医学教育体系,才能高质量建设医疗新基建工程。医学教育要加强知识和临床实践的结合,提高医学生质量,缩短医生成长周期,加强基础科研、公卫、医工交叉等人才的培养,同时合理审视科研文章在医生职称评定中的权重,结合医联体搭建医生进修通道。

六是完善医疗新基建的维修工程——医疗法规与舆论。良好的外部环境,才能保障医疗新基建顺利推进。为改善国内医患关系,我们建议加强执法力度,建立应急机制,并健全医疗立法,同时引导媒体客观专业报道,改善舆论环境,营造尊医重卫的良好风气。

医改在路上,医疗旧基建发挥效果有限,期待医疗新基建成为破题之刃。

(作者系资深医疗人士,现任道远资本高级投资总监)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