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防范通缩风险

发布时间:2020-06-18 08:54:47    作者:张德礼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张德礼

今年3月开始,全国CPI同比快速回落,对物价的担忧很快从通胀切换到通缩。站在现在的时点,笔者认为通缩有加速趋势,需要防范通缩风险。

第一,CPI猪肉项的同比将继续下滑。5月CPI猪肉项同比上涨81.7%,涨幅相比于2月的高点135.2%下滑了53.5个百分点。尽管如此,猪肉仍然是CPI的最核心支撑因素,对CPI同比的贡献率达到了82.5%,甚至还高于4月的71.5%。换句话说,如果不考虑猪肉,其他项的价格涨幅下滑得更快。

往后看,猪肉价格有继续下跌的压力,而且由于高基数,今年四季度CPI猪肉项同比将转负,从CPI同比的主要支撑因素变为拖累。

后续生猪供给的压力将不断缓和,在猪肉需求并不强的情况下,猪肉价格可能不断回落。叠加低基数,今年四季度CPI猪肉项同比单月可能跌到0以下。

第二,现在的需求并不强。CPI反映的是消费品和服务价格变动情况,任何消费品和服务的价格,都是受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的。需求不强的情况下,CPI并不具备通胀的基础,如果需求持续较弱,通缩的概率更大。

随着国内疫情的好转,复工复产有序推进,经济秩序有所恢复。5月官方PMI的分项指数,呈现出生产强、库存下降、价格上涨的组合,这意味着短期的需求确实不弱。但必须注意的是,需求恢复主要由房地产和基建等固定资产投资贡献,消费和出口并不强,总的需求也很难说强劲。

2019年11月到今年1月,市场对经济是否出现复苏有很多讨论,当时的制造业新订单指数在51.2-51.4之间小幅波动。今年在疫情冲击、需求冻结后,4月和5月分别只有50.2和50.9,制造业新订单的恢复节奏,比正常经济周期复苏阶段的初期还要慢。因此,迄今为止的需求恢复并不乐观。

第三,去库存仍然是企业面临的重点任务。国内疫情好转后,生产得到较快恢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4月份工业生产尤其是制造业生产,已基本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但因为需求恢复得要慢些,生产强的结果就是库存累积。4月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累计同比,尽管从14.9%下降到10.6%,但仍然在两位数以上。如果再考虑到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是按价值统计的,会受价格的影响,在工业品通缩的情况下,工业品实际库存规模要比名义值高。

去库存之下,工业消费品可能有持续的降价压力。5月生活资料PPI环比为-0.5%,其中耐用品PPI环比为-0.2%,连续第八个月为负值。反映了终端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工业消费品供给过剩的局面,并没有得到缓解,疫情冲击后甚至有加深的趋势。

第四,可贸易部门萎缩,劳动力向服务业转移,拉低服务价格的同时,灵活就业人数的增加,也会降低一些食品和工业消费品的价格。

据统计,出口产业链直接和间接的就业人数1.8亿人,海外需求收缩,以及全球经济衰退后的贸易摩擦加剧,影响中国的可贸易部门就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可贸易部门岗位需求减少后,劳动力将以更为灵活的方式向服务业转移,比如兼职、从事个体经营等,都会拉低服务价格。

预计今年三季度CPI同比可能转负。CPI同比包括翘尾和新涨价两部分,今年7月开始CPI翘尾将快速回落,从7月的2.9%降低到9月的1.3%,10到12月则分别只有0.4%、0.0%和0.0%。今年5月的新涨价已经降到了-0.8%,如果后续供过于求的局面未能改善,CPI环比继续弱于季节性,9月CPI同比有较大的概率会转负。

(作者系粤开证券首席宏观研究员)


防范通缩风险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0-06-18

□张德礼

今年3月开始,全国CPI同比快速回落,对物价的担忧很快从通胀切换到通缩。站在现在的时点,笔者认为通缩有加速趋势,需要防范通缩风险。

第一,CPI猪肉项的同比将继续下滑。5月CPI猪肉项同比上涨81.7%,涨幅相比于2月的高点135.2%下滑了53.5个百分点。尽管如此,猪肉仍然是CPI的最核心支撑因素,对CPI同比的贡献率达到了82.5%,甚至还高于4月的71.5%。换句话说,如果不考虑猪肉,其他项的价格涨幅下滑得更快。

往后看,猪肉价格有继续下跌的压力,而且由于高基数,今年四季度CPI猪肉项同比将转负,从CPI同比的主要支撑因素变为拖累。

后续生猪供给的压力将不断缓和,在猪肉需求并不强的情况下,猪肉价格可能不断回落。叠加低基数,今年四季度CPI猪肉项同比单月可能跌到0以下。

第二,现在的需求并不强。CPI反映的是消费品和服务价格变动情况,任何消费品和服务的价格,都是受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的。需求不强的情况下,CPI并不具备通胀的基础,如果需求持续较弱,通缩的概率更大。

随着国内疫情的好转,复工复产有序推进,经济秩序有所恢复。5月官方PMI的分项指数,呈现出生产强、库存下降、价格上涨的组合,这意味着短期的需求确实不弱。但必须注意的是,需求恢复主要由房地产和基建等固定资产投资贡献,消费和出口并不强,总的需求也很难说强劲。

2019年11月到今年1月,市场对经济是否出现复苏有很多讨论,当时的制造业新订单指数在51.2-51.4之间小幅波动。今年在疫情冲击、需求冻结后,4月和5月分别只有50.2和50.9,制造业新订单的恢复节奏,比正常经济周期复苏阶段的初期还要慢。因此,迄今为止的需求恢复并不乐观。

第三,去库存仍然是企业面临的重点任务。国内疫情好转后,生产得到较快恢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4月份工业生产尤其是制造业生产,已基本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但因为需求恢复得要慢些,生产强的结果就是库存累积。4月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累计同比,尽管从14.9%下降到10.6%,但仍然在两位数以上。如果再考虑到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是按价值统计的,会受价格的影响,在工业品通缩的情况下,工业品实际库存规模要比名义值高。

去库存之下,工业消费品可能有持续的降价压力。5月生活资料PPI环比为-0.5%,其中耐用品PPI环比为-0.2%,连续第八个月为负值。反映了终端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工业消费品供给过剩的局面,并没有得到缓解,疫情冲击后甚至有加深的趋势。

第四,可贸易部门萎缩,劳动力向服务业转移,拉低服务价格的同时,灵活就业人数的增加,也会降低一些食品和工业消费品的价格。

据统计,出口产业链直接和间接的就业人数1.8亿人,海外需求收缩,以及全球经济衰退后的贸易摩擦加剧,影响中国的可贸易部门就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可贸易部门岗位需求减少后,劳动力将以更为灵活的方式向服务业转移,比如兼职、从事个体经营等,都会拉低服务价格。

预计今年三季度CPI同比可能转负。CPI同比包括翘尾和新涨价两部分,今年7月开始CPI翘尾将快速回落,从7月的2.9%降低到9月的1.3%,10到12月则分别只有0.4%、0.0%和0.0%。今年5月的新涨价已经降到了-0.8%,如果后续供过于求的局面未能改善,CPI环比继续弱于季节性,9月CPI同比有较大的概率会转负。

(作者系粤开证券首席宏观研究员)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