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名家▪王和专栏

王和:迎接车险发展新时代

发布时间:2020-07-13 08:28:25    作者:王和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王和

近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实施车险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这次的改革将是一次更为彻底、系统和全面的改革,通过综合施策、协同推进,力求标本兼治,建立长效机制。

纵观我国车险的发展历史,存在的突出问题可以归结为“三个公平”和“两个效率”,这也是车险改革需要解决的核心和关键问题。“三个公平”是指消费者之间、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消费者与保险公司之间的公平问题。“两个效率”是指风险保费和附加保费的管理效率。如果行业不能很好地理解、把握并践行这一根本诉求,车险改革就缺乏了必要的思想基础。

从消费者之间的公平看,这种公平应是个体间保费负担的相对公平。从消费者与生产者的公平看,改革要解决被保险人与汽车相关行业的公平问题,破除汽车行业不规范、不公平和不道德的问题,营造良好的汽车社会环境和生态圈。从消费者与保险公司的公平看,这是车险改革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就效率而言,是行业存在的基本逻辑,更是行业能力的具体体现。在没有保险市场前,社会的风险分散与管理效率相对较低,总体供给不足。保险市场的出现是基于市场机制的效率优势,因此效率是行业存在的基础,更是前提。就社会而言,如果没有效率,就意味着不公平,不公平就难以生存和发展。观察保险效率,通常是基于两个维度,一是风险保费管理维度,二是附加保费管理维度。

从总体上看,公平与效率是相互联系的,没有效率,就没有公平。保险公司的“两个效率”不高,就可能加剧“三个不公平”。效率,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能力,没有相应的能力,效率就无从谈起。深入分析我国车险行业存在的问题,就不难发现:行业的能力滞后和不匹配是一个突出且根本的问题。就保险公司而言,首先是销售能力问题,4S店之所以可以利用汽车销售的渠道优势控制了车险销售,并利用这种渠道优势“漫天要价”,是因为一些保险公司缺乏自身的销售能力,就不得不接受并支付了高额的“代理费”,但从根本上看,这个高额费用的最终买单人还是消费者。车险改革的初衷是希望将改革红利,一方面回馈给消费者;另一方面促进行业能力,特别是市场营销和服务能力的提升。但从实际情况看,却有点“事与愿违”。车险改革之后,赔付率下降了,但少数公司却将改革的红利用于盲目拼规模、抢份额以及渠道的恶性争夺,导致费用率畸高,引发社会的批评与指责。其次是理赔服务能力问题,一些保险公司的车险理赔服务能力,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均与业务规模不匹配,结果不仅“疲于奔命”,还“吃力不讨好”,导致客户的抱怨和投诉不断。一些保险公司不得不与外部机构合作,将理赔服务“外包”,由于合作机构良莠不齐,导致服务水平难以保证,而最终“吃瓜落”还是保险公司,更要命的是这种模式为保险欺诈大开了“方便之门”,导致了风险保费的不真实问题。车险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将选择权交给市场,特别是交还给消费者,理赔服务是保险客户体验的重要环节,也是决定选择的重要因素,因此改革将推动并最终实现车险市场基于客户服务和体验的优胜劣汰。

“三个公平”和“两个效率”固然重要,但仍属于“术”的层面,要真正解决好车险改革的深层次问题,则要更多地从“道”的层面加以思考并理清。首先,要认识到保险是一种社会互助制度。社会性是保险的基本属性,因此保险企业应当更多地关注社会公平与责任,保险经营管理者是需要情怀和坚守的。从根本上讲,是要解决好“为了谁”的问题,如果仅仅是为了企业和股东的利益,甚至是少数人的利益,并将其与社会和消费者利益对立,是做不好保险的。

其次,要认识到保险的经营基础是大数法则。因此,保险是典型的“群众事业”,离开了社会和广大消费者的认可,保险是难以生存的,理解了这一切,就明白“以客户为中心”不是说说而已,而是要身体力行,客户体验和老百姓口碑是衡量的唯一标准。

再次,保险的射悻合同特点,决定了行业强调并坚持“最大诚信原则”。因此,要求保险行业要有更高的诚信标准,因为保险是一个“救人于水火”和“为人养老送终”的行业,要对“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有更深刻理解,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行业的信誉。保险行业要多一点真诚,少一点“话术”,让消费者放心和安心是最好的营销。

最后,保险的经营原理决定了行业的“周期特质”。因此,敬畏周期、敬畏时间是保险经营,乃至生存的根本。经营保险要清醒地意识到,面对时间和周期,我们往往是“孤陋寡闻”的,甚至是“浅薄”的,因此扩大视野,认识规律固然重要,心存敬畏更重要。

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选择保险的同时,也选择了一份事业,关键是如何理解保险的事业属性。保险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成人达己”,是“先人后己”,因此保险不是一个人人都能够做的行业,做保险,需要一种“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远见、胸怀和情怀,是需要在更高层次理解个体与群体关系的人。

面向未来,保险业需要一场“克己复礼”的运动,因为孔子说过:不知礼,无以立也。行业要通过“知行合一”的修炼,觉悟并坚守保险行业的良知,以达成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集体共识。同时,要清醒地认识到知易行难。车险改革,也包括行业新秩序的建立和维护,需要行业的集体共识,更要将认知和觉悟转化为行业协同的自觉行动,并持之以恒,去迎接我国车险发展的新时代。

(作者系中国人保财险原执行副总裁)


名家▪王和专栏

王和:迎接车险发展新时代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0-07-13

□王和

近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实施车险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这次的改革将是一次更为彻底、系统和全面的改革,通过综合施策、协同推进,力求标本兼治,建立长效机制。

纵观我国车险的发展历史,存在的突出问题可以归结为“三个公平”和“两个效率”,这也是车险改革需要解决的核心和关键问题。“三个公平”是指消费者之间、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消费者与保险公司之间的公平问题。“两个效率”是指风险保费和附加保费的管理效率。如果行业不能很好地理解、把握并践行这一根本诉求,车险改革就缺乏了必要的思想基础。

从消费者之间的公平看,这种公平应是个体间保费负担的相对公平。从消费者与生产者的公平看,改革要解决被保险人与汽车相关行业的公平问题,破除汽车行业不规范、不公平和不道德的问题,营造良好的汽车社会环境和生态圈。从消费者与保险公司的公平看,这是车险改革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就效率而言,是行业存在的基本逻辑,更是行业能力的具体体现。在没有保险市场前,社会的风险分散与管理效率相对较低,总体供给不足。保险市场的出现是基于市场机制的效率优势,因此效率是行业存在的基础,更是前提。就社会而言,如果没有效率,就意味着不公平,不公平就难以生存和发展。观察保险效率,通常是基于两个维度,一是风险保费管理维度,二是附加保费管理维度。

从总体上看,公平与效率是相互联系的,没有效率,就没有公平。保险公司的“两个效率”不高,就可能加剧“三个不公平”。效率,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能力,没有相应的能力,效率就无从谈起。深入分析我国车险行业存在的问题,就不难发现:行业的能力滞后和不匹配是一个突出且根本的问题。就保险公司而言,首先是销售能力问题,4S店之所以可以利用汽车销售的渠道优势控制了车险销售,并利用这种渠道优势“漫天要价”,是因为一些保险公司缺乏自身的销售能力,就不得不接受并支付了高额的“代理费”,但从根本上看,这个高额费用的最终买单人还是消费者。车险改革的初衷是希望将改革红利,一方面回馈给消费者;另一方面促进行业能力,特别是市场营销和服务能力的提升。但从实际情况看,却有点“事与愿违”。车险改革之后,赔付率下降了,但少数公司却将改革的红利用于盲目拼规模、抢份额以及渠道的恶性争夺,导致费用率畸高,引发社会的批评与指责。其次是理赔服务能力问题,一些保险公司的车险理赔服务能力,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均与业务规模不匹配,结果不仅“疲于奔命”,还“吃力不讨好”,导致客户的抱怨和投诉不断。一些保险公司不得不与外部机构合作,将理赔服务“外包”,由于合作机构良莠不齐,导致服务水平难以保证,而最终“吃瓜落”还是保险公司,更要命的是这种模式为保险欺诈大开了“方便之门”,导致了风险保费的不真实问题。车险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将选择权交给市场,特别是交还给消费者,理赔服务是保险客户体验的重要环节,也是决定选择的重要因素,因此改革将推动并最终实现车险市场基于客户服务和体验的优胜劣汰。

“三个公平”和“两个效率”固然重要,但仍属于“术”的层面,要真正解决好车险改革的深层次问题,则要更多地从“道”的层面加以思考并理清。首先,要认识到保险是一种社会互助制度。社会性是保险的基本属性,因此保险企业应当更多地关注社会公平与责任,保险经营管理者是需要情怀和坚守的。从根本上讲,是要解决好“为了谁”的问题,如果仅仅是为了企业和股东的利益,甚至是少数人的利益,并将其与社会和消费者利益对立,是做不好保险的。

其次,要认识到保险的经营基础是大数法则。因此,保险是典型的“群众事业”,离开了社会和广大消费者的认可,保险是难以生存的,理解了这一切,就明白“以客户为中心”不是说说而已,而是要身体力行,客户体验和老百姓口碑是衡量的唯一标准。

再次,保险的射悻合同特点,决定了行业强调并坚持“最大诚信原则”。因此,要求保险行业要有更高的诚信标准,因为保险是一个“救人于水火”和“为人养老送终”的行业,要对“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有更深刻理解,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行业的信誉。保险行业要多一点真诚,少一点“话术”,让消费者放心和安心是最好的营销。

最后,保险的经营原理决定了行业的“周期特质”。因此,敬畏周期、敬畏时间是保险经营,乃至生存的根本。经营保险要清醒地意识到,面对时间和周期,我们往往是“孤陋寡闻”的,甚至是“浅薄”的,因此扩大视野,认识规律固然重要,心存敬畏更重要。

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选择保险的同时,也选择了一份事业,关键是如何理解保险的事业属性。保险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成人达己”,是“先人后己”,因此保险不是一个人人都能够做的行业,做保险,需要一种“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远见、胸怀和情怀,是需要在更高层次理解个体与群体关系的人。

面向未来,保险业需要一场“克己复礼”的运动,因为孔子说过:不知礼,无以立也。行业要通过“知行合一”的修炼,觉悟并坚守保险行业的良知,以达成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集体共识。同时,要清醒地认识到知易行难。车险改革,也包括行业新秩序的建立和维护,需要行业的集体共识,更要将认知和觉悟转化为行业协同的自觉行动,并持之以恒,去迎接我国车险发展的新时代。

(作者系中国人保财险原执行副总裁)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