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全面客观看待信贷资产不良率回升

发布时间:2020-07-13 08:29:06    作者:顾雷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顾雷

目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银行业保险业信用风险有所上升。截至6月30日,监管机构统计显示:我国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总体较年初有所上升,不良贷款余额3.6万亿元,比年初增加4004亿元;不良贷款率2.10%,比年初上升0.08个百分点。

笔者认为,现阶段我国信贷资产不良率略有回升是正常经济现象,无需过度解读和特别担心。首先是疫情期间财政部、中央银行颁布了一系列货币、财政优惠政策。这些政策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由于这些政策着眼点并不是赚取利润,而旨在帮助中小微企业、个人工商户以及下岗员工渡过疫情难关。因此,货币、财政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是不惜成本的,不考虑经济效益的,更多的是带有保民生、稳就业性质。经过一段时间运作,由此产生的一些不良率当属正常反应。其次,虽然央行、财政部和银保监会采取了一系列临时延期还本付息、借新还旧、展期、修改贷款合同等对冲政策措施,但经营不善的中小微企业本身存在的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加之不断爆雷的互金平台、P2P机构积累的大量违约风险逐步暴露出来,商业银行和地方政府不愿故意粉饰,不良贷款公布于众也是必然的选择。

目前,我国虽遭受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金融市场也出现过一些波动,但是国内整体经济和金融市场是正常的,没有出现市场恐慌、运转失灵的情况。银行不良贷款呈现上升势头也是近年来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在金融领域的一种滞后反映,符合经济周期发展规律,没有必要对微微上升的不良资产率过度敏感。当然,我们必须做好控制不良贷款可能大幅反弹的必要准备。

一要对于不适应当前经济形势的货币、财政政策,特别是对于疫情期间特殊设计的、临时性的优惠政策,如果政策设定情形已经发生变化,不再适用,采取“该退就退,应废则废”原则,监管部门应该当机立断调整,严格按规定资产分类,区分受疫情影响出现困难的企业和本身经营风险较高的企业不良资产情况,分类处置。

二要完善授信管理。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及地区、行业变化对自身资产质量的影响,及时调整地区、行业信贷政策,加大对大额授信、关注类授信、集团授信等高风险特征授信的监控力度,根据客户变化情况及时采取对策,加强贷后管理工作,加大对抵、质押品的管理力度,提高不良形成后的变现能力与处置成效。同时,在不良资产的处置过程中,坚持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程序合法、公开、接受监督,进一步加强市场建设、扩大投资主体、完善政策法规,为创新性资产处置创造更加适合的外部环境。

三要拓宽不良资产处置方式,针对不同企业采取不同处置策略。对于去杠杆过程中,由于僵尸企业出清造成的不良和损失,金融机构要通过核销、不良资产证券化等进行处置,确保新增授信资产质量;对于疫情期间面临短暂经营压力的中小微企业,通过债转股等方式缓解银行不良资产压力,做到平稳去杠杆;对于经济效益比较好的国有企业,通过加大资本市场发展、提升直接融资占比等,优化融资结构,提前化解不良资产形成风险。

四要继续加大处置力度,使用大数据处置不良资产更加简单有效。根据国家制定的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新的政策和制度,结合现阶段实际情况,继续完善后疫情时代的资产处置办法,建立符合疫情期间企业特点随时处置不良资产、随时追究责任的良性机制。加大不良资产清收力度,规范抵债资产处置和以物抵债管理流程,积极探索资产证券化、打包处置、核销、清收、批量转让、债务重组等创新手段,试点开展不良资产批量处置,做到应核尽核,应处尽处,总结经验后逐步推广。

与此同时,针对不良资产处置的复杂性,采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技术与应用场景相结合的办法,让先进技术直接服务于处置场景,用“大数据+精确处理”“大数据+精确查找”“大数据+精确定价”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精确交易”方式,提供有针对性的技术,为处置不良资产提供更为可靠的处置思路和交易方式,提供数字化、科技化的手段,让不良资产处置变得更加简单和有效,解决客户在不良资产处置工作中的各类难点和痛点问题。

笔者认为,这次疫情稳定后不良率上升表明经济因素引发的比例远高于非经济因素。因为当前消费需求短期内无法完全恢复,刺激经济阶段主要由投资拉动。而在宽松的货币、财政政策背景下,宏观不良资产率上升和流动性过多导致的通胀压力是两个必然结果。因此,不良资产今后是否还会有一些新的变化都取决于今后国内经济发展的情况。

我们必须看到,本次疫情对我国经济所造成的创伤虽然较大,但通过减免税费等纾困政策,中小微企业大部分都生存下来了,产业链、供应链仍然是完整的,市场需求还在,且有回暖上升趋势。明年我国经济将逐渐恢复正常,预计恢复到5%-6%左右的增速。这说明我国经济增长动力还在,市场追求财富的积极性还在,国家改革红利还在,未来国内经济还会继续增长。因此,只要我们将财政赤字率降至3%以下,预计明年金融资产不良资产率不会有太大反弹,不良资产总量也会趋稳下降,保持在一个可以接受的水平上。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全面客观看待信贷资产不良率回升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0-07-13

□顾雷

目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银行业保险业信用风险有所上升。截至6月30日,监管机构统计显示:我国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总体较年初有所上升,不良贷款余额3.6万亿元,比年初增加4004亿元;不良贷款率2.10%,比年初上升0.08个百分点。

笔者认为,现阶段我国信贷资产不良率略有回升是正常经济现象,无需过度解读和特别担心。首先是疫情期间财政部、中央银行颁布了一系列货币、财政优惠政策。这些政策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由于这些政策着眼点并不是赚取利润,而旨在帮助中小微企业、个人工商户以及下岗员工渡过疫情难关。因此,货币、财政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是不惜成本的,不考虑经济效益的,更多的是带有保民生、稳就业性质。经过一段时间运作,由此产生的一些不良率当属正常反应。其次,虽然央行、财政部和银保监会采取了一系列临时延期还本付息、借新还旧、展期、修改贷款合同等对冲政策措施,但经营不善的中小微企业本身存在的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加之不断爆雷的互金平台、P2P机构积累的大量违约风险逐步暴露出来,商业银行和地方政府不愿故意粉饰,不良贷款公布于众也是必然的选择。

目前,我国虽遭受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金融市场也出现过一些波动,但是国内整体经济和金融市场是正常的,没有出现市场恐慌、运转失灵的情况。银行不良贷款呈现上升势头也是近年来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在金融领域的一种滞后反映,符合经济周期发展规律,没有必要对微微上升的不良资产率过度敏感。当然,我们必须做好控制不良贷款可能大幅反弹的必要准备。

一要对于不适应当前经济形势的货币、财政政策,特别是对于疫情期间特殊设计的、临时性的优惠政策,如果政策设定情形已经发生变化,不再适用,采取“该退就退,应废则废”原则,监管部门应该当机立断调整,严格按规定资产分类,区分受疫情影响出现困难的企业和本身经营风险较高的企业不良资产情况,分类处置。

二要完善授信管理。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及地区、行业变化对自身资产质量的影响,及时调整地区、行业信贷政策,加大对大额授信、关注类授信、集团授信等高风险特征授信的监控力度,根据客户变化情况及时采取对策,加强贷后管理工作,加大对抵、质押品的管理力度,提高不良形成后的变现能力与处置成效。同时,在不良资产的处置过程中,坚持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程序合法、公开、接受监督,进一步加强市场建设、扩大投资主体、完善政策法规,为创新性资产处置创造更加适合的外部环境。

三要拓宽不良资产处置方式,针对不同企业采取不同处置策略。对于去杠杆过程中,由于僵尸企业出清造成的不良和损失,金融机构要通过核销、不良资产证券化等进行处置,确保新增授信资产质量;对于疫情期间面临短暂经营压力的中小微企业,通过债转股等方式缓解银行不良资产压力,做到平稳去杠杆;对于经济效益比较好的国有企业,通过加大资本市场发展、提升直接融资占比等,优化融资结构,提前化解不良资产形成风险。

四要继续加大处置力度,使用大数据处置不良资产更加简单有效。根据国家制定的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新的政策和制度,结合现阶段实际情况,继续完善后疫情时代的资产处置办法,建立符合疫情期间企业特点随时处置不良资产、随时追究责任的良性机制。加大不良资产清收力度,规范抵债资产处置和以物抵债管理流程,积极探索资产证券化、打包处置、核销、清收、批量转让、债务重组等创新手段,试点开展不良资产批量处置,做到应核尽核,应处尽处,总结经验后逐步推广。

与此同时,针对不良资产处置的复杂性,采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技术与应用场景相结合的办法,让先进技术直接服务于处置场景,用“大数据+精确处理”“大数据+精确查找”“大数据+精确定价”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精确交易”方式,提供有针对性的技术,为处置不良资产提供更为可靠的处置思路和交易方式,提供数字化、科技化的手段,让不良资产处置变得更加简单和有效,解决客户在不良资产处置工作中的各类难点和痛点问题。

笔者认为,这次疫情稳定后不良率上升表明经济因素引发的比例远高于非经济因素。因为当前消费需求短期内无法完全恢复,刺激经济阶段主要由投资拉动。而在宽松的货币、财政政策背景下,宏观不良资产率上升和流动性过多导致的通胀压力是两个必然结果。因此,不良资产今后是否还会有一些新的变化都取决于今后国内经济发展的情况。

我们必须看到,本次疫情对我国经济所造成的创伤虽然较大,但通过减免税费等纾困政策,中小微企业大部分都生存下来了,产业链、供应链仍然是完整的,市场需求还在,且有回暖上升趋势。明年我国经济将逐渐恢复正常,预计恢复到5%-6%左右的增速。这说明我国经济增长动力还在,市场追求财富的积极性还在,国家改革红利还在,未来国内经济还会继续增长。因此,只要我们将财政赤字率降至3%以下,预计明年金融资产不良资产率不会有太大反弹,不良资产总量也会趋稳下降,保持在一个可以接受的水平上。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