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留得青山,方能赢得未来

发布时间:2020-07-31 09:38:42    作者:李林文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李林文

目前,金融政策着力于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向企业合理让利,着力稳住经济基本盘,并明确金融系统全年向各类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以上,规模之大彰显了决策者的鲜明导向和决心。不搞“大水漫灌”,而采取“放水养鱼”的策略,实质是对金融部门和企业部门之间利益关系的一次重新调整,关键之举正是金融系统向中小微企业合理让利,前提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金融与经济、银行与企业的关系,更加注重从全面、辩证、长远的角度,推动构建共生共荣、平等协商、诚信合规的新型银企关系。

王梓/制图

第一,把握共生共荣的本质特征。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企业是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服务实体经济是银行的根本职责。同时,银行是经营风险的专业机构,在法律制度、监管政策、会计准则等多个维度,建立了系统完备、科学有效的风险分散和化解机制,包括严格的资本监管、风险拨备、呆账核销、集中度监管、信息披露等,风险抵补能力理应比一般工商企业更强。同时,作为重要的宏观调控工具,银行承担着市场化逆周期调节机制的功能作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给企业带来严重“阵痛”,银行当然不能袖手旁观、无动于衷,此时不救企业,有悖其存在价值,无异于自断生路。从现实情况看,得益于我国经济几十年连续保持快速增长,加上市场化改革取得重要成功,我国银行体系总体处于稳健向上状态,资本实力和服务能力达到历史最好水平,抵御经济波动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优于国际大多数经济体。面对百年不遇的疫情影响,商业银行应该更加坚定地拥抱企业、支持企业、反哺企业,自觉履行支持实体经济的天然职责,进一步通过引导利率下行、发放优惠利率贷款、实施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支持发放小微企业无担保信用贷款、减少银行收费等一系列合理让利措施,切实让市场主体实际融资成本明显下降、贷款难度进一步降低。

第二,善用沟通商量的合作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有事好商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宝贵智慧,也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商量聚共识,商量增感情,商量促团结,商量兴事业。当前企业面临的困难很多,各种风险和矛盾也不可避免地要集中暴露,有些困难和矛盾甚至还比较棘手,不大容易解决。越是困难大的时候,越需要多商量、先商量、好好商量,把党的路线优势和国家的制度优势发挥出来,转化成整合资源、凝聚共识、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切实维护各方共同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要注意做好几个层面的沟通商量:一是银企之间多商量。企业要坚持诚信经营的底线,配合银行履行好财务披露、资金监管等义务,该提交的报告要如实提交,做出的承诺要全力兑现,不能挪用、截留贷款资金,更不能“躲猫猫”甚至“跑路”。银行要充分了解客户,客观分析企业的状况和诉求,不能盲目抽贷、断贷。二是多和党政部门汇报沟通。银行要积极主动对接各级党委、政府,及时掌握政策精神,做好政策传导和效果反馈,让政策红利直接惠企利民。企业碰到困难,鼓励通过正当途径进行反映、争取扶持,同时要履行好稳定员工、稳定社会的责任,当好企业公民。三是职能部门之间多商量。相关部门在制定政策、落实政策、反馈政策的全过程,都应保持密切沟通,注重协同作战、不搞单边冒进,确保形成政策合力。同时,要建立多层次、常态化交流机制,及时高效解决涉企、涉稳、涉诉问题,为促进产业链循环、维护供应链畅通、提升资金链效能注入“润滑剂”,减少不必要的经济社会微观运行损耗。

第三,共守诚信合规的法律底线。当前,各方面支持企业、帮扶企业的政策很多,一方面要求银行更加有担当精神和紧迫意识,“特事特办、急事急办”,提高审批效率,缩短融资链条,让资金“直达”企业,提升企业的获得感。另一方面,还要遵循市场规律,防范金融风险,要求银行必须把准政策、吃透政策,不突破政策底线,不踩监管红线,不碰违法违规的高压线。一是把准规模性政策,综合运用降准、再贷款等工具,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力度解决融资难,把“救急纾困”作为重点,缓解企业资金压力,维护企业资金链安全,但不能搞“一刀切”和“运动式”放贷,不能设定激进的考核指标,确保把合规理念贯穿始终。二是把握结构性政策,按照有保有控的要求,确保新增金融资金主要流向制造业、一般服务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更好发挥救急抒困、“雪中送炭”效应,防止资金跑偏和“空转”,防止制造新的金融风险。三是把握操作性政策,既加大不良贷款核销处置力度、落实尽职免责制度,严禁发放贷款时附加不合理条件,还要“看住人、管住钱、扎牢制度的防火墙”,防止弄虚作假、浑水摸鱼、利益输送等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

留得青山,方能赢得未来。对银行和企业而言,此时更应全面激发理性精神、合作精神和企业家精神,进一步坚定市场化、法治化信念和高质量发展目标,全面辩证地认识问题,系统前瞻地破解难题,用智慧和韧性共同应对考验,携手闯过难关。

(作者单位:重庆银保监局)


留得青山,方能赢得未来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0-07-31

□李林文

目前,金融政策着力于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向企业合理让利,着力稳住经济基本盘,并明确金融系统全年向各类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以上,规模之大彰显了决策者的鲜明导向和决心。不搞“大水漫灌”,而采取“放水养鱼”的策略,实质是对金融部门和企业部门之间利益关系的一次重新调整,关键之举正是金融系统向中小微企业合理让利,前提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金融与经济、银行与企业的关系,更加注重从全面、辩证、长远的角度,推动构建共生共荣、平等协商、诚信合规的新型银企关系。

王梓/制图

第一,把握共生共荣的本质特征。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企业是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服务实体经济是银行的根本职责。同时,银行是经营风险的专业机构,在法律制度、监管政策、会计准则等多个维度,建立了系统完备、科学有效的风险分散和化解机制,包括严格的资本监管、风险拨备、呆账核销、集中度监管、信息披露等,风险抵补能力理应比一般工商企业更强。同时,作为重要的宏观调控工具,银行承担着市场化逆周期调节机制的功能作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给企业带来严重“阵痛”,银行当然不能袖手旁观、无动于衷,此时不救企业,有悖其存在价值,无异于自断生路。从现实情况看,得益于我国经济几十年连续保持快速增长,加上市场化改革取得重要成功,我国银行体系总体处于稳健向上状态,资本实力和服务能力达到历史最好水平,抵御经济波动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优于国际大多数经济体。面对百年不遇的疫情影响,商业银行应该更加坚定地拥抱企业、支持企业、反哺企业,自觉履行支持实体经济的天然职责,进一步通过引导利率下行、发放优惠利率贷款、实施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支持发放小微企业无担保信用贷款、减少银行收费等一系列合理让利措施,切实让市场主体实际融资成本明显下降、贷款难度进一步降低。

第二,善用沟通商量的合作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有事好商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宝贵智慧,也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商量聚共识,商量增感情,商量促团结,商量兴事业。当前企业面临的困难很多,各种风险和矛盾也不可避免地要集中暴露,有些困难和矛盾甚至还比较棘手,不大容易解决。越是困难大的时候,越需要多商量、先商量、好好商量,把党的路线优势和国家的制度优势发挥出来,转化成整合资源、凝聚共识、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切实维护各方共同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要注意做好几个层面的沟通商量:一是银企之间多商量。企业要坚持诚信经营的底线,配合银行履行好财务披露、资金监管等义务,该提交的报告要如实提交,做出的承诺要全力兑现,不能挪用、截留贷款资金,更不能“躲猫猫”甚至“跑路”。银行要充分了解客户,客观分析企业的状况和诉求,不能盲目抽贷、断贷。二是多和党政部门汇报沟通。银行要积极主动对接各级党委、政府,及时掌握政策精神,做好政策传导和效果反馈,让政策红利直接惠企利民。企业碰到困难,鼓励通过正当途径进行反映、争取扶持,同时要履行好稳定员工、稳定社会的责任,当好企业公民。三是职能部门之间多商量。相关部门在制定政策、落实政策、反馈政策的全过程,都应保持密切沟通,注重协同作战、不搞单边冒进,确保形成政策合力。同时,要建立多层次、常态化交流机制,及时高效解决涉企、涉稳、涉诉问题,为促进产业链循环、维护供应链畅通、提升资金链效能注入“润滑剂”,减少不必要的经济社会微观运行损耗。

第三,共守诚信合规的法律底线。当前,各方面支持企业、帮扶企业的政策很多,一方面要求银行更加有担当精神和紧迫意识,“特事特办、急事急办”,提高审批效率,缩短融资链条,让资金“直达”企业,提升企业的获得感。另一方面,还要遵循市场规律,防范金融风险,要求银行必须把准政策、吃透政策,不突破政策底线,不踩监管红线,不碰违法违规的高压线。一是把准规模性政策,综合运用降准、再贷款等工具,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力度解决融资难,把“救急纾困”作为重点,缓解企业资金压力,维护企业资金链安全,但不能搞“一刀切”和“运动式”放贷,不能设定激进的考核指标,确保把合规理念贯穿始终。二是把握结构性政策,按照有保有控的要求,确保新增金融资金主要流向制造业、一般服务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更好发挥救急抒困、“雪中送炭”效应,防止资金跑偏和“空转”,防止制造新的金融风险。三是把握操作性政策,既加大不良贷款核销处置力度、落实尽职免责制度,严禁发放贷款时附加不合理条件,还要“看住人、管住钱、扎牢制度的防火墙”,防止弄虚作假、浑水摸鱼、利益输送等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

留得青山,方能赢得未来。对银行和企业而言,此时更应全面激发理性精神、合作精神和企业家精神,进一步坚定市场化、法治化信念和高质量发展目标,全面辩证地认识问题,系统前瞻地破解难题,用智慧和韧性共同应对考验,携手闯过难关。

(作者单位:重庆银保监局)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