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银行家思想

陈四清:实现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

发布时间:2020-09-02 09:28:31    作者:陈四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中国工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陈四清

结构、质量、效益是银行内源性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分别代表银行的“体型”“体质”和“体能”。“体型”好才能走得更轻松,“体质”好才能走得更稳健,“体能”好才能走得更长远。结构是支撑,质量是前提,效益是目标。


陈四清

结构均衡性决定着发展的协同性和经营韧性

结构是银行各经营要素的组合构成或比例关系。银行经营结构通常具有三个特征。一是多元性。银行结构指标是多维度的,如客户结构、资产结构、负债结构、区域结构、行业结构等。每个大结构下,还有具体的细分结构,如资产结构中,包括信贷、非信贷资产结构等;信贷资产结构中,又包括行业、品种、区域、期限、利率分布等结构。二是均衡性。一定意义上,结构的均衡性决定着发展的协同性和经营韧性。犹如建房子,结构不均衡稳定,压力集中在某一个支柱上,既容易受到单一业务和市场增长空间有限的制约,也容易因外部冲击不能有效分散而出现垮塌。三是动态性。结构调整优化是一个持续、动态、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以收益结构为例,目前中国银行业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低于国际性大银行。这既与我国以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结构有关,也与我国银行业自身经营结构相关。需要顺势而为,从国情行情出发,稳步有序推进收益结构的优化。

没有质量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发展

没有质量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发展。质量分过程质量和结果质量。基于过程质量的管理,带来结果质量。追求结果质量,会迫使银行业追溯源头管控过程质量。质量体现在经营发展的各个条线和各个环节。对我国银行业来讲,信贷资产质量是“牛鼻子”。信贷赢,则全盘活;信贷输,则满盘皆输。信贷资产质量的损耗,是最大的效益损耗。

在指导思想上,信贷资产质量要打好“三战”。一是保卫战。坚持底线思维,严守风险底线,守住质量“阵地”。二是攻坚战。点面结合、标本兼治,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找准主攻方向和突破口。三是持久战。健全长期性、机制性工作安排,夯实基础管理。

在具体策略上,要“四管齐下”。一是疏源。管住贷款质量,必须正本清源。选准目标市场,把好“蓄水池”的库容和质量,防止“病从口入”,止住新的出血点。二是堵漏。即堵住资产质量劣变的“漏洞”。逾期和潜在风险贷款是资产质量的“堰塞湖”。既要有序化解,以时间换空间;又不能饮鸩止渴,以留给明天更大的包袱来解决今天的问题。三是清淤。银行不良资产大致分为三类。“冰棍类”是指资产随着时间推移而出现价值明显贬损,需要快速处置。“根雕类”是指具备盘活潜力、预期收益较好的资产,不宜盲目追求变现速度。“顽石类”资产是指预期回收价值较低的资产。要树立不良资产经营理念,针对三类资产的特点,分类施策。四是固本。通过夯实信贷基础管理、强化金融科技运用、培育专家治贷和从严治贷文化,来塑造质量之魂、培元固本。

效益性目标是经营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效益是投入与产出之比,是经营的综合结果。商业银行的效益性目标,是经营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银行保持合理的利润增速,是增强资本补充能力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重要基础。

银行利润增长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来自于规模增长。银行是典型规模经济的行业。资产规模的扩大,会带来相应的利润增长。二是来自于质量改善。资产质量的稳定改善,带来了信贷成本率(减值计提与贷款总额比例)的下降,能直接推动利润增长。三是来自于技术和业务创新。据统计,银行线上渠道办理业务的成本是柜台交易的20%。产品和业务创新的加快,在更好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也成为银行新的盈利增长极。四是来自于成本控制。最直接的衡量指标就是成本收入比。我国银行业的成本收入比平均为30%,而国际大银行一般在60%左右。

从更广义的概念来讲,银行是经济组织,同时也承担着社会责任。特别是国有大型银行,更应当积极运用金融手段和力量,助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面对经营本质,要不忘初心,坚守本源,着力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适应性、竞争力和普惠性。面对客户需求,要践行“以客户为中心”理念,持续打造卓越服务体验和良好口碑形象。面对社会期盼,要坚持扶贫济困、守望相助,做有情怀、有温度、负责任的银行。面对生态环境,要倡导绿色金融理念,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面对全球化发展,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助力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

结构、质量、效益是银行行稳致远的内在保证。一定程度上来说,结构的优劣影响质量高低,最终体现为效益的好坏。在银行经营中,要向结构优化升级要效益,向高质量发展要效益,实现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


银行家思想

陈四清:实现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0-09-02

□中国工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陈四清

结构、质量、效益是银行内源性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分别代表银行的“体型”“体质”和“体能”。“体型”好才能走得更轻松,“体质”好才能走得更稳健,“体能”好才能走得更长远。结构是支撑,质量是前提,效益是目标。


陈四清

结构均衡性决定着发展的协同性和经营韧性

结构是银行各经营要素的组合构成或比例关系。银行经营结构通常具有三个特征。一是多元性。银行结构指标是多维度的,如客户结构、资产结构、负债结构、区域结构、行业结构等。每个大结构下,还有具体的细分结构,如资产结构中,包括信贷、非信贷资产结构等;信贷资产结构中,又包括行业、品种、区域、期限、利率分布等结构。二是均衡性。一定意义上,结构的均衡性决定着发展的协同性和经营韧性。犹如建房子,结构不均衡稳定,压力集中在某一个支柱上,既容易受到单一业务和市场增长空间有限的制约,也容易因外部冲击不能有效分散而出现垮塌。三是动态性。结构调整优化是一个持续、动态、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以收益结构为例,目前中国银行业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低于国际性大银行。这既与我国以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结构有关,也与我国银行业自身经营结构相关。需要顺势而为,从国情行情出发,稳步有序推进收益结构的优化。

没有质量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发展

没有质量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发展。质量分过程质量和结果质量。基于过程质量的管理,带来结果质量。追求结果质量,会迫使银行业追溯源头管控过程质量。质量体现在经营发展的各个条线和各个环节。对我国银行业来讲,信贷资产质量是“牛鼻子”。信贷赢,则全盘活;信贷输,则满盘皆输。信贷资产质量的损耗,是最大的效益损耗。

在指导思想上,信贷资产质量要打好“三战”。一是保卫战。坚持底线思维,严守风险底线,守住质量“阵地”。二是攻坚战。点面结合、标本兼治,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找准主攻方向和突破口。三是持久战。健全长期性、机制性工作安排,夯实基础管理。

在具体策略上,要“四管齐下”。一是疏源。管住贷款质量,必须正本清源。选准目标市场,把好“蓄水池”的库容和质量,防止“病从口入”,止住新的出血点。二是堵漏。即堵住资产质量劣变的“漏洞”。逾期和潜在风险贷款是资产质量的“堰塞湖”。既要有序化解,以时间换空间;又不能饮鸩止渴,以留给明天更大的包袱来解决今天的问题。三是清淤。银行不良资产大致分为三类。“冰棍类”是指资产随着时间推移而出现价值明显贬损,需要快速处置。“根雕类”是指具备盘活潜力、预期收益较好的资产,不宜盲目追求变现速度。“顽石类”资产是指预期回收价值较低的资产。要树立不良资产经营理念,针对三类资产的特点,分类施策。四是固本。通过夯实信贷基础管理、强化金融科技运用、培育专家治贷和从严治贷文化,来塑造质量之魂、培元固本。

效益性目标是经营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效益是投入与产出之比,是经营的综合结果。商业银行的效益性目标,是经营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银行保持合理的利润增速,是增强资本补充能力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重要基础。

银行利润增长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来自于规模增长。银行是典型规模经济的行业。资产规模的扩大,会带来相应的利润增长。二是来自于质量改善。资产质量的稳定改善,带来了信贷成本率(减值计提与贷款总额比例)的下降,能直接推动利润增长。三是来自于技术和业务创新。据统计,银行线上渠道办理业务的成本是柜台交易的20%。产品和业务创新的加快,在更好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也成为银行新的盈利增长极。四是来自于成本控制。最直接的衡量指标就是成本收入比。我国银行业的成本收入比平均为30%,而国际大银行一般在60%左右。

从更广义的概念来讲,银行是经济组织,同时也承担着社会责任。特别是国有大型银行,更应当积极运用金融手段和力量,助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面对经营本质,要不忘初心,坚守本源,着力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适应性、竞争力和普惠性。面对客户需求,要践行“以客户为中心”理念,持续打造卓越服务体验和良好口碑形象。面对社会期盼,要坚持扶贫济困、守望相助,做有情怀、有温度、负责任的银行。面对生态环境,要倡导绿色金融理念,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面对全球化发展,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助力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

结构、质量、效益是银行行稳致远的内在保证。一定程度上来说,结构的优劣影响质量高低,最终体现为效益的好坏。在银行经营中,要向结构优化升级要效益,向高质量发展要效益,实现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