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刘延辉:不盲目乐观 不轻易妥协

发布时间:2020-09-14 08:49:38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刘延辉

较长一段时期以来,中美关系波折不断,美国的对华政策出现了重大调整与转向,总体形势复杂严峻。

面对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一时间各种声音纷纷扰扰,归结起来,国内有两种声音与认识值得警惕。一种可称为“强硬派”,认为中国早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实力已经到了可以和美国掰手腕的程度,面对美国的无理打压,中美脱钩在所难免,应毫不退让以牙还牙。另一种可称为“妥协派”,认为我国在与美国的对抗中全面处于下风,悲观失望,应迎合与全面答应美方条件,换取中美和平共处,得以有时间与条件继续发展自己。

鉴往可以知今,更有利于冷静客观分析与看待中美关系的现状与未来,提出应对之策。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美关系会发现,起起伏伏,一波三折,中美关系总是在曲折中调整与发展。

1949年新中国甫一成立,基于意识形态、地缘政治、国家利益等种种考量,也由于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奉行对新中国的敌对态度与行为,我国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新中国倒向社会主义阵营。后来的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使中美两国经历了长达22年的对立与隔绝状态。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更由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瞻远瞩与宽阔胸襟,敏锐地捕捉到微妙信号,直接推动了1971年的乒乓外交,随后基辛格秘密访华,促成了不久后的尼克松访华,《中美联合公报》发表。虽然迟至1979年1月1日才正式建交,但从尼克松访华为开端,中美隔绝的状况终于被打破,中国结束了同时对抗两个超级大国的局面,与西方交往的大门逐渐打开,正式加入联合国,建交国家也迅速增加,国际处境日益改善。

随着中美正式建交,中越自卫反击战打响,更由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中美关系进入了所谓“蜜月期”,八九年政治风波及其后的十多年里,虽不时有诸如最惠国待遇、涉藏问题、银河号、 “台海危机”、驻南使馆“误炸”、南海撞机等事件出现,但总体上看中美关系是向前发展的。

以“9·11事件”为标志,国际上反对恐怖主义成为最强音,中国也对美国的“反恐”予以支持与配合,当时新上台的布什政府奉行单边主义政策也由此得以扭转,中国有了十余年发展自己的战略机遇期。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更由于美国国内右翼势力的抬头与国际形势的变化,特朗普政府上台后,美国的对华政策出现了重大调整与转向。

面对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中美双方都明显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乐观派”与“妥协派”的观点都是不切实际与站不住脚的,既不理智也不明智。第一种观点无非是前些年个别学者鼓吹的中国综合国力已超过美国的延伸与翻版,第二种观点是新时代的投降主义,不值一驳。

在笔者看来,面对美国的围追堵截甚至极限施压,任何主张中美完全脱钩与对立的观点都是危险与不负责任的,任何悲观失望看不到前途的观点更是要不得的,应对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中美关系的策略可以归结为一个字——“熬”。

“熬”不是消极等待,更不是悲观失望得过且过,而是冷静观察,稳住阵脚,保持战略定力,绝不意气用事;而是要本着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和对方周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争取更多的同情、理解与支持,像抗日战争时期那样“到敌人后方去,建立巩固的根据地”,造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要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发展自己,改变力量对比。

要清醒地认识到中美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高科技(特别是新材料、精密仪器仪表、芯片与发动机制造、高端装备制造等代表性领域)等方面的客观差距,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不仅在硬实力上同美国尚有较大差距,更表现在软实力(突出表现为美元霸权、石油霸权等)上。要清醒地认识到以美国为中心并主导的由众多盟国参与的国际政治经济体系仍然主导着世界秩序,这个格局与秩序的变化与打破必然是长期的、渐进的、波浪式的。

中国绝不能关起门来,以国内循环为主、国际国内互促的双循环发展的新格局绝不意味着对外开放的“收”。当今世界,封闭与固步自封绝没有出路,只有主动融入世界体系才能获得真正的发展,前面回顾中美关系几十年的历史可见一斑。例如,尼克松访华后我国国际形势的改善,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经济带来的促进作用。同时,我们也必须要有自信,作为拥有14亿人口、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大国,任何没有中国参与与发挥重要作用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与秩序都是不完整的,也是不切实际的。

另外,我们具备“熬”的条件,要看到美国国内并非铁板一块,美国与所谓“五眼联盟”更不是铁板一块,美国与西欧传统盟国利益不尽一致,亚洲的日、韩、新等国更不会完全坚定站在美国一边。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有较多的共同利益,具备政治经济合作的基础和广阔空间,我们并不孤独。但是,我国应牢记老一辈教导,绝不要组建发展中国家联盟与西方对抗,绝不当头,更不与西方搞意识形态争论与论战。

“熬”到什么时候?简单地说,“熬”到美国国内政治力量分化、认识到中美和则两利斗则双输。“熬”到美国国内的进步力量与有识之士认识到同一个地球村里中美合作共赢才是出路。“熬”到西方国家阵营分化,同情、理解与支持中国的力量越来越多。中国具有巨大的民族耐力与韧性,埋头苦干,发展自己,补齐短板,“熬”到中美力量对比出现新形势直至有利于我国。

当前美国政府逆潮流而动与逆全球化的政策不得人心,不符合时代潮流,是注定行不通的。“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世界潮流,浩浩荡荡,不以一时一事而发生改变,我们应对国际形势乃至中美关系的未来充满信心。

(作者系理学博士、中国保险学会研究二部负责人)


刘延辉:不盲目乐观 不轻易妥协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0-09-14

□刘延辉

较长一段时期以来,中美关系波折不断,美国的对华政策出现了重大调整与转向,总体形势复杂严峻。

面对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一时间各种声音纷纷扰扰,归结起来,国内有两种声音与认识值得警惕。一种可称为“强硬派”,认为中国早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实力已经到了可以和美国掰手腕的程度,面对美国的无理打压,中美脱钩在所难免,应毫不退让以牙还牙。另一种可称为“妥协派”,认为我国在与美国的对抗中全面处于下风,悲观失望,应迎合与全面答应美方条件,换取中美和平共处,得以有时间与条件继续发展自己。

鉴往可以知今,更有利于冷静客观分析与看待中美关系的现状与未来,提出应对之策。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美关系会发现,起起伏伏,一波三折,中美关系总是在曲折中调整与发展。

1949年新中国甫一成立,基于意识形态、地缘政治、国家利益等种种考量,也由于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奉行对新中国的敌对态度与行为,我国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新中国倒向社会主义阵营。后来的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使中美两国经历了长达22年的对立与隔绝状态。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更由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瞻远瞩与宽阔胸襟,敏锐地捕捉到微妙信号,直接推动了1971年的乒乓外交,随后基辛格秘密访华,促成了不久后的尼克松访华,《中美联合公报》发表。虽然迟至1979年1月1日才正式建交,但从尼克松访华为开端,中美隔绝的状况终于被打破,中国结束了同时对抗两个超级大国的局面,与西方交往的大门逐渐打开,正式加入联合国,建交国家也迅速增加,国际处境日益改善。

随着中美正式建交,中越自卫反击战打响,更由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中美关系进入了所谓“蜜月期”,八九年政治风波及其后的十多年里,虽不时有诸如最惠国待遇、涉藏问题、银河号、 “台海危机”、驻南使馆“误炸”、南海撞机等事件出现,但总体上看中美关系是向前发展的。

以“9·11事件”为标志,国际上反对恐怖主义成为最强音,中国也对美国的“反恐”予以支持与配合,当时新上台的布什政府奉行单边主义政策也由此得以扭转,中国有了十余年发展自己的战略机遇期。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更由于美国国内右翼势力的抬头与国际形势的变化,特朗普政府上台后,美国的对华政策出现了重大调整与转向。

面对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中美双方都明显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乐观派”与“妥协派”的观点都是不切实际与站不住脚的,既不理智也不明智。第一种观点无非是前些年个别学者鼓吹的中国综合国力已超过美国的延伸与翻版,第二种观点是新时代的投降主义,不值一驳。

在笔者看来,面对美国的围追堵截甚至极限施压,任何主张中美完全脱钩与对立的观点都是危险与不负责任的,任何悲观失望看不到前途的观点更是要不得的,应对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中美关系的策略可以归结为一个字——“熬”。

“熬”不是消极等待,更不是悲观失望得过且过,而是冷静观察,稳住阵脚,保持战略定力,绝不意气用事;而是要本着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和对方周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争取更多的同情、理解与支持,像抗日战争时期那样“到敌人后方去,建立巩固的根据地”,造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要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发展自己,改变力量对比。

要清醒地认识到中美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高科技(特别是新材料、精密仪器仪表、芯片与发动机制造、高端装备制造等代表性领域)等方面的客观差距,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不仅在硬实力上同美国尚有较大差距,更表现在软实力(突出表现为美元霸权、石油霸权等)上。要清醒地认识到以美国为中心并主导的由众多盟国参与的国际政治经济体系仍然主导着世界秩序,这个格局与秩序的变化与打破必然是长期的、渐进的、波浪式的。

中国绝不能关起门来,以国内循环为主、国际国内互促的双循环发展的新格局绝不意味着对外开放的“收”。当今世界,封闭与固步自封绝没有出路,只有主动融入世界体系才能获得真正的发展,前面回顾中美关系几十年的历史可见一斑。例如,尼克松访华后我国国际形势的改善,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经济带来的促进作用。同时,我们也必须要有自信,作为拥有14亿人口、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大国,任何没有中国参与与发挥重要作用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与秩序都是不完整的,也是不切实际的。

另外,我们具备“熬”的条件,要看到美国国内并非铁板一块,美国与所谓“五眼联盟”更不是铁板一块,美国与西欧传统盟国利益不尽一致,亚洲的日、韩、新等国更不会完全坚定站在美国一边。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有较多的共同利益,具备政治经济合作的基础和广阔空间,我们并不孤独。但是,我国应牢记老一辈教导,绝不要组建发展中国家联盟与西方对抗,绝不当头,更不与西方搞意识形态争论与论战。

“熬”到什么时候?简单地说,“熬”到美国国内政治力量分化、认识到中美和则两利斗则双输。“熬”到美国国内的进步力量与有识之士认识到同一个地球村里中美合作共赢才是出路。“熬”到西方国家阵营分化,同情、理解与支持中国的力量越来越多。中国具有巨大的民族耐力与韧性,埋头苦干,发展自己,补齐短板,“熬”到中美力量对比出现新形势直至有利于我国。

当前美国政府逆潮流而动与逆全球化的政策不得人心,不符合时代潮流,是注定行不通的。“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世界潮流,浩浩荡荡,不以一时一事而发生改变,我们应对国际形势乃至中美关系的未来充满信心。

(作者系理学博士、中国保险学会研究二部负责人)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