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全球化:公司在崛起

发布时间:2020-10-19 09:04:38    作者:王文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王文

新冠肺炎疫情正在瓦解原有的治理体系,国际权力结构进一步碎片化、分层化、区域化。正如笔者曾写过的一篇文章中讲到,由一个国家或国家集团主导的全球化时代已终结,国际秩序不可能由G2、G7或G20主导,而是有n种力量在不同层面影响或主导着全球不同的事态,即Gn。

换句话说,Gn的力量不局限于传统大国,更有区域强国、国际组织、非政府机构、金融机构、跨国公司、意见领袖、智库、媒体等,组成了交叉重叠的国际权力网络,模糊化了全球权威归属,突破了主权归属权益,削弱了传统政治结构。全球化呈现了比过去更复杂的境况,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跨国公司的崛起。

公司的崛起或许是过去8个月人们沉浸在恐怖与消极情绪中的另一面。新冠肺炎疫情让各国政府都受到很大的压力,许多国家因此陷入经济衰退、政治困境、社会混乱,但多数跨国大公司却都从中受益。

2020年,全球市值前100的公司规模,80%以上都呈现增长趋势,市值前十大公司增长超过20%。以9月17日为例,苹果公司市值1.9万亿美元,比2019年8960亿美元增长了210%;微软公司1.55万亿美元,比2019年9050亿美元增长了165%。这种增长趋势仍在持续。

相比之下,各国GDP则是另一番景象。根据6月底IMF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预计2020年全球GDP增速为-4.9%,此前的预期为-3%;美国GDP增速为-8.0%,低于此前预期-5.9%;欧元区GDP增速为-10.2%,低于此前预期-7.5%。除了中国、越南等少数几个国家外,2020年超过170个国家GDP都将出现负增长。

不可否认,这场1945年来最大的人类危机导致经济增长的K形分化,金融业、美国五大科技巨头(FAANG)、物流、速消品、在线教育利润暴涨;而旅游业2020年减幅79%。奢侈品(包括化妆品、饰品)、文娱体育类持续低迷。

很不幸,国家作为一种组织形态,处在K形的下面半个区间中。全球贸易严重萎缩,根据此前WTO预测,2020年将处于-13%至-32%。各国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将长期低于50%的荣枯线下方。

我们不得不思考的一个全新问题是,在危机中,公司的韧性或许比国家更强大。人类历史上至少有3家1000年以上历史的公司,分别是成立于705年的日本西山温泉庆云馆、成立于803年的奥地利萨尔斯堡Stiftskeller餐厅、始于公元900年的爱尔兰阿斯隆市Sean酒吧。有数百年历史的公司更是不计其数,200年以上的家族企业也不少。

但大家想象一下,500年历史以上的国家有多少呢?200年以上的政府呢?或许我们能用手指数出来。

学术界曾关注过公司破产与国家兴衰,但却是分学科讨论,商学界更关注公司运营与成败;而国际政治学界在讨论国家兴衰。但似乎人们都没有讨论过公司、国家作为人类文明的组织形态,到底对人类发展意味着什么?

公司的出现晚于国家,但公司在未来的生命力却越来越强。在当下,那些顶级跨国大公司的市值远远超过绝大多数国家的经济规模,全球市值排名前5位的公司市值都可以排入国家GDP排名的前20位。

国家衰弱一个明显的现象是,市值排名前100位的公司都能挤进全球GDP前65位!而GDP排名65位后的国家经济规模连全球百大公司的市值都不如。换句话说,约三分之二的国家经济规模比不过全球公司100强。

更糟糕的是,全球化推动着国家的“碎片化”。1945年,联合国只有51个成员国,2009年则变成了192个,至今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或自称是“国家”但尚未被广泛接纳的国际行为体。冷战结束以后,信息化革命、跨国文化与意识形态传播、航运网络的发达都极度缩短了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物理距离,但是国家分裂却仍在继续。过去30年,苏联、南斯拉夫、苏丹、捷克斯伐洛克、乌克兰都分裂了,下一波可能还有英国、西班牙,甚至在美国也有呼吁州独立的声音。

世界上约有4000个民族,只有一半国家的人口是由75%以上的单一种族组成,约有90个国家人口在500万以下,约有30个国家人口在50万以下,多数超小国家如卢森堡、塞舌尔、多米尼克等经济规模本身就像是一家小公司。

很明显,公司将越来越强大,国家则越来越碎片化。通过兼并、重组、投资,现在已有市值超过2万亿美元的公司,可以想象,不会超过20年,世界最大公司的市值一定超过世界最大经济体的GDP。而那些小国家可能会越来越被公司所控制。

这个问题的思考仍需深入。透过疫情可以发现,在危机时刻中,公司调整与改革的速度明显快于国家。在和平年代,公司进取心也要高于国家。当然,公司的竞争残酷性与更新换代速度也快于国家。

200多年前,法国思想家卢梭就曾思考过“国家的消亡”,后来,卡尔·马克思坚信,国家与阶级都终将消亡。20年前,亚历山大·温特等国际关系学者就曾讨论过“国家会像人一样吗”,他的意思是,国家会不会生、老、病、死?目前看来,国家的确是有寿命的。苏联寿命仅有69岁,南斯拉夫寿命仅有74岁。

从这个角度看,新冠肺炎疫情正在促使人们萌生关于组织治理模式的新思考。从理论上讲,多数公司实行的是精英主义原则下的股权治理、绩效评判制度。谁股权多,谁管理能力好,就由股权多的股东推选来治理公司。多数国家,在过去200多年前的西方选举民主制牵引下,变成了平民主义原则下的均权治理、程序评判制度。谁得到选票,谁能当国家领导人,而平时则需要按程序来做事,程序第一,好坏第二。

从数量上看,好的公司不少,但好的国家却越来越少。把公司与国家相比较,肯定是一个新题目,也是一个受争议的主题。但应该没有争议的一点是,当新冠肺炎疫情启发我们思考人类治理模式时,历史重新开始,而不是终结。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


全球化:公司在崛起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0-10-19

□王文

新冠肺炎疫情正在瓦解原有的治理体系,国际权力结构进一步碎片化、分层化、区域化。正如笔者曾写过的一篇文章中讲到,由一个国家或国家集团主导的全球化时代已终结,国际秩序不可能由G2、G7或G20主导,而是有n种力量在不同层面影响或主导着全球不同的事态,即Gn。

换句话说,Gn的力量不局限于传统大国,更有区域强国、国际组织、非政府机构、金融机构、跨国公司、意见领袖、智库、媒体等,组成了交叉重叠的国际权力网络,模糊化了全球权威归属,突破了主权归属权益,削弱了传统政治结构。全球化呈现了比过去更复杂的境况,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跨国公司的崛起。

公司的崛起或许是过去8个月人们沉浸在恐怖与消极情绪中的另一面。新冠肺炎疫情让各国政府都受到很大的压力,许多国家因此陷入经济衰退、政治困境、社会混乱,但多数跨国大公司却都从中受益。

2020年,全球市值前100的公司规模,80%以上都呈现增长趋势,市值前十大公司增长超过20%。以9月17日为例,苹果公司市值1.9万亿美元,比2019年8960亿美元增长了210%;微软公司1.55万亿美元,比2019年9050亿美元增长了165%。这种增长趋势仍在持续。

相比之下,各国GDP则是另一番景象。根据6月底IMF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预计2020年全球GDP增速为-4.9%,此前的预期为-3%;美国GDP增速为-8.0%,低于此前预期-5.9%;欧元区GDP增速为-10.2%,低于此前预期-7.5%。除了中国、越南等少数几个国家外,2020年超过170个国家GDP都将出现负增长。

不可否认,这场1945年来最大的人类危机导致经济增长的K形分化,金融业、美国五大科技巨头(FAANG)、物流、速消品、在线教育利润暴涨;而旅游业2020年减幅79%。奢侈品(包括化妆品、饰品)、文娱体育类持续低迷。

很不幸,国家作为一种组织形态,处在K形的下面半个区间中。全球贸易严重萎缩,根据此前WTO预测,2020年将处于-13%至-32%。各国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将长期低于50%的荣枯线下方。

我们不得不思考的一个全新问题是,在危机中,公司的韧性或许比国家更强大。人类历史上至少有3家1000年以上历史的公司,分别是成立于705年的日本西山温泉庆云馆、成立于803年的奥地利萨尔斯堡Stiftskeller餐厅、始于公元900年的爱尔兰阿斯隆市Sean酒吧。有数百年历史的公司更是不计其数,200年以上的家族企业也不少。

但大家想象一下,500年历史以上的国家有多少呢?200年以上的政府呢?或许我们能用手指数出来。

学术界曾关注过公司破产与国家兴衰,但却是分学科讨论,商学界更关注公司运营与成败;而国际政治学界在讨论国家兴衰。但似乎人们都没有讨论过公司、国家作为人类文明的组织形态,到底对人类发展意味着什么?

公司的出现晚于国家,但公司在未来的生命力却越来越强。在当下,那些顶级跨国大公司的市值远远超过绝大多数国家的经济规模,全球市值排名前5位的公司市值都可以排入国家GDP排名的前20位。

国家衰弱一个明显的现象是,市值排名前100位的公司都能挤进全球GDP前65位!而GDP排名65位后的国家经济规模连全球百大公司的市值都不如。换句话说,约三分之二的国家经济规模比不过全球公司100强。

更糟糕的是,全球化推动着国家的“碎片化”。1945年,联合国只有51个成员国,2009年则变成了192个,至今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或自称是“国家”但尚未被广泛接纳的国际行为体。冷战结束以后,信息化革命、跨国文化与意识形态传播、航运网络的发达都极度缩短了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物理距离,但是国家分裂却仍在继续。过去30年,苏联、南斯拉夫、苏丹、捷克斯伐洛克、乌克兰都分裂了,下一波可能还有英国、西班牙,甚至在美国也有呼吁州独立的声音。

世界上约有4000个民族,只有一半国家的人口是由75%以上的单一种族组成,约有90个国家人口在500万以下,约有30个国家人口在50万以下,多数超小国家如卢森堡、塞舌尔、多米尼克等经济规模本身就像是一家小公司。

很明显,公司将越来越强大,国家则越来越碎片化。通过兼并、重组、投资,现在已有市值超过2万亿美元的公司,可以想象,不会超过20年,世界最大公司的市值一定超过世界最大经济体的GDP。而那些小国家可能会越来越被公司所控制。

这个问题的思考仍需深入。透过疫情可以发现,在危机时刻中,公司调整与改革的速度明显快于国家。在和平年代,公司进取心也要高于国家。当然,公司的竞争残酷性与更新换代速度也快于国家。

200多年前,法国思想家卢梭就曾思考过“国家的消亡”,后来,卡尔·马克思坚信,国家与阶级都终将消亡。20年前,亚历山大·温特等国际关系学者就曾讨论过“国家会像人一样吗”,他的意思是,国家会不会生、老、病、死?目前看来,国家的确是有寿命的。苏联寿命仅有69岁,南斯拉夫寿命仅有74岁。

从这个角度看,新冠肺炎疫情正在促使人们萌生关于组织治理模式的新思考。从理论上讲,多数公司实行的是精英主义原则下的股权治理、绩效评判制度。谁股权多,谁管理能力好,就由股权多的股东推选来治理公司。多数国家,在过去200多年前的西方选举民主制牵引下,变成了平民主义原则下的均权治理、程序评判制度。谁得到选票,谁能当国家领导人,而平时则需要按程序来做事,程序第一,好坏第二。

从数量上看,好的公司不少,但好的国家却越来越少。把公司与国家相比较,肯定是一个新题目,也是一个受争议的主题。但应该没有争议的一点是,当新冠肺炎疫情启发我们思考人类治理模式时,历史重新开始,而不是终结。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