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市场乱象整治信号

发布时间:2020-11-09 08:52:54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赵泽轩

一段时间以来,农商银行运行中出现的部分市场乱象值得重点关注。

比如:一个月时间内,合计被罚近300万元,资产规模过万亿元的最大农商银行——重庆农商银行近期以另类方式,引起了市场广泛关注。

重庆农商银行一个月内两次被罚,都是市场乱象惹的祸,归根到底是由“未严格监控贷款资金流向致部分贷款被土储机构使用”“个别关联企业未落实统一授信要求”“违规办理票据转贴现业务规避信贷规模管控”“对同业业务风险管理审查不到位,资金投向监测管控措施不足,导致同业投资资金用途违规”“部分理财资金、自有资金相互混用”“贷款资金被挪用”等市场乱象而“引火烧身”,在给农商银行违规处罚警示的同时,也发出了强监管、重典整治市场乱象的强信号。

农商银行根植“三农”,服务“三农”,脱离了实体经济本源,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农商银行要专注主业、回归本源,坚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道路自信,不能走违规投机套利的歪路,不能走金融泡沫自我循环的歧路,不能走市场乱象扰乱金融稳定的邪路,要坚持金融发展基本规律和金融从业人员基本戒律,把握市场新趋势、新机遇,支持经济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要以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为宗旨,整治市场乱象,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责任高度。虽然农商银行在支持实体经济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但仍需对照监管要求,更加审视规范自身行为,向有悖审慎经营、片面追逐利润、严重脱实向虚行为宣战,把有限金融资源有效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满足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要紧跟国家政策和监管指引,通过对普惠金融单列信贷规模、实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优惠,加大首贷培植、提高信用贷款占比等多种方式,切实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要用好各类政策工具,形成有利于稳定市场主体、改善民生就业,有效扩大内需、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金融体系。要推动金融市场环境和金融机构体系协调发展,优化市场机制,促进形成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有利于支持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体系。

要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为根本,整治市场乱象,提高公司治理地位作用。农商银行获领罚单较多,固然与其小法人机构数量多的特点有关。但也不可否认,部分由农信社转型而来的农商银行不仅背负了农信社时代的不良资产包袱,也沿袭了农信社时代很多不规范惯例做法。事实上,从目前已改制的农商银行来看,法人治理机制不健全、“三会一层”制度未真正落实的情况并不少见;部分机构甚至包括一些改制多年的农商银行在很多工作上仍然沿用原农信社时代的管理模式,未能真正实现对标转型。随着经济金融发展进入新常态,农商银行发展面临实体经济运行中各种矛盾和压力的持续影响,使企业风险和金融风险叠加交织。特别是历史包袱沉重、前期经营偏离定位、所处区域经济发展相对较慢的农商银行资产质量劣变,流动性风险凸显。因此,农商银行要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为目的,整治市场乱象,提高金融自治能力。进一步厚植合规文化,提高违规成本,完善宏观政策传导落实长效机制,推动机构体系优化,把机构落实嵌入到日常监管监督中,使金融调控更加适应开放条件下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要以提高“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为目标,整治市场乱象,提高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农商银行作为商业性机构,追求利润增长本无可厚非。特别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农商银行改制上市,对监管指标优化和利润增长的追求更为迫切,为了粉饰财报指标、优化监管指标,一些农商银行不择手段,或脱实向虚,或违规套利,或政策投机,让资金游走于灰色地带、远离于实体经济。这样做,尽管短期内监管指标、财务指标短期也会有所改善,但却将银行信贷资金置于高风险之中,最终走向崩溃的边沿。农商银行要按照资金资产透明化和投向投量合规化要求,使资本约束机制真正发挥作用。要通过主动暴露和积极化解风险,校正市场运行中的偏离,防止风险滋生蔓延。

要以审慎监督“自我革命”为核心,整治市场乱象,提升宏观监管政策传导有效性。部分农商银行公司治理混乱,内部制衡机制失灵,风险管控体系形同虚设,埋下恶意违规经营、利益输送和过度承担风险的祸根。随着金融市场发展,农商银行业务结构和风险表象的新形式、新变化将对农商银行有效监管“自我革命”提出了新挑战,加之此前监督管理更多考虑发展因素,致使存在事实上的质量效益模块监管短板问题,如农商银行股权管理弱化、不良资产劣变管控与处置不及时、对跨业跨市场套利穿透监管不到位问题。因此,农商银行要以金融监管的“自我革命”为核心,整治市场乱象,提升宏观政策传导有效性,一方面,加强金融监管政策与经济发展规划的契合度,并积极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等密切配合提升风险内控能力,查找弥补体制机制、流程控制和系统应用等方面薄弱环节,推动机构将“问题整改”上升到“问题治理”;另一方面,加强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督的协调,逐步将各类金融活动和资产扩张行为全部纳入统一的审慎监管体系,提升宏观政策传导有效性。要充分发挥处罚问责“利器”作用,让制度“长牙”、纪律“带电”,促进形成理性发展、审慎经营的金融市场主体,筑牢金融安全防线。

(作者单位:河南西峡农商银行)


市场乱象整治信号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0-11-09

□赵泽轩

一段时间以来,农商银行运行中出现的部分市场乱象值得重点关注。

比如:一个月时间内,合计被罚近300万元,资产规模过万亿元的最大农商银行——重庆农商银行近期以另类方式,引起了市场广泛关注。

重庆农商银行一个月内两次被罚,都是市场乱象惹的祸,归根到底是由“未严格监控贷款资金流向致部分贷款被土储机构使用”“个别关联企业未落实统一授信要求”“违规办理票据转贴现业务规避信贷规模管控”“对同业业务风险管理审查不到位,资金投向监测管控措施不足,导致同业投资资金用途违规”“部分理财资金、自有资金相互混用”“贷款资金被挪用”等市场乱象而“引火烧身”,在给农商银行违规处罚警示的同时,也发出了强监管、重典整治市场乱象的强信号。

农商银行根植“三农”,服务“三农”,脱离了实体经济本源,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农商银行要专注主业、回归本源,坚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道路自信,不能走违规投机套利的歪路,不能走金融泡沫自我循环的歧路,不能走市场乱象扰乱金融稳定的邪路,要坚持金融发展基本规律和金融从业人员基本戒律,把握市场新趋势、新机遇,支持经济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要以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为宗旨,整治市场乱象,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责任高度。虽然农商银行在支持实体经济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但仍需对照监管要求,更加审视规范自身行为,向有悖审慎经营、片面追逐利润、严重脱实向虚行为宣战,把有限金融资源有效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满足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要紧跟国家政策和监管指引,通过对普惠金融单列信贷规模、实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优惠,加大首贷培植、提高信用贷款占比等多种方式,切实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要用好各类政策工具,形成有利于稳定市场主体、改善民生就业,有效扩大内需、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金融体系。要推动金融市场环境和金融机构体系协调发展,优化市场机制,促进形成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有利于支持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体系。

要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为根本,整治市场乱象,提高公司治理地位作用。农商银行获领罚单较多,固然与其小法人机构数量多的特点有关。但也不可否认,部分由农信社转型而来的农商银行不仅背负了农信社时代的不良资产包袱,也沿袭了农信社时代很多不规范惯例做法。事实上,从目前已改制的农商银行来看,法人治理机制不健全、“三会一层”制度未真正落实的情况并不少见;部分机构甚至包括一些改制多年的农商银行在很多工作上仍然沿用原农信社时代的管理模式,未能真正实现对标转型。随着经济金融发展进入新常态,农商银行发展面临实体经济运行中各种矛盾和压力的持续影响,使企业风险和金融风险叠加交织。特别是历史包袱沉重、前期经营偏离定位、所处区域经济发展相对较慢的农商银行资产质量劣变,流动性风险凸显。因此,农商银行要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为目的,整治市场乱象,提高金融自治能力。进一步厚植合规文化,提高违规成本,完善宏观政策传导落实长效机制,推动机构体系优化,把机构落实嵌入到日常监管监督中,使金融调控更加适应开放条件下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要以提高“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为目标,整治市场乱象,提高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农商银行作为商业性机构,追求利润增长本无可厚非。特别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农商银行改制上市,对监管指标优化和利润增长的追求更为迫切,为了粉饰财报指标、优化监管指标,一些农商银行不择手段,或脱实向虚,或违规套利,或政策投机,让资金游走于灰色地带、远离于实体经济。这样做,尽管短期内监管指标、财务指标短期也会有所改善,但却将银行信贷资金置于高风险之中,最终走向崩溃的边沿。农商银行要按照资金资产透明化和投向投量合规化要求,使资本约束机制真正发挥作用。要通过主动暴露和积极化解风险,校正市场运行中的偏离,防止风险滋生蔓延。

要以审慎监督“自我革命”为核心,整治市场乱象,提升宏观监管政策传导有效性。部分农商银行公司治理混乱,内部制衡机制失灵,风险管控体系形同虚设,埋下恶意违规经营、利益输送和过度承担风险的祸根。随着金融市场发展,农商银行业务结构和风险表象的新形式、新变化将对农商银行有效监管“自我革命”提出了新挑战,加之此前监督管理更多考虑发展因素,致使存在事实上的质量效益模块监管短板问题,如农商银行股权管理弱化、不良资产劣变管控与处置不及时、对跨业跨市场套利穿透监管不到位问题。因此,农商银行要以金融监管的“自我革命”为核心,整治市场乱象,提升宏观政策传导有效性,一方面,加强金融监管政策与经济发展规划的契合度,并积极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等密切配合提升风险内控能力,查找弥补体制机制、流程控制和系统应用等方面薄弱环节,推动机构将“问题整改”上升到“问题治理”;另一方面,加强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督的协调,逐步将各类金融活动和资产扩张行为全部纳入统一的审慎监管体系,提升宏观政策传导有效性。要充分发挥处罚问责“利器”作用,让制度“长牙”、纪律“带电”,促进形成理性发展、审慎经营的金融市场主体,筑牢金融安全防线。

(作者单位:河南西峡农商银行)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