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再保险业需要寻找新盈利点

发布时间:2020-11-09 09:15:54    作者:于文哲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实习记者 于文哲

人保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张青近日在第二届陆家嘴国际再保险会议上表示,当前,再保行业在监管、市场、资本等多个环节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在三重约束下,再保险行业孕育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重约束推动高质量发展

“从监管约束看,强监管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张青表示,近两年来,银保监会就风险计量的规则、行业监管政策进行了多项改革,以强监管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在风险计量规则方面,偿二代二期即将实施,新规则填补了原有制度空白,修正了个别风险因子,扩大了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的权重,更加真实地反映行业真实水平。在保障行业健康稳健发展的同时,也对直保公司、再保公司偿付能力带来了数十个百分点的影响,有的公司则会更大一些。保险机构对改善偿付能力的压力和需求都会提升。

在行业监管政策方面,监管部门实施车险综合改革,下发文件规范健康保险,规范农险业务经营条件等,推动行业从重规模向重质量转变。以车险综合改革为例,监管采取措施以推进商车险费改进入深水区,化解高手续费、粗放经营、无序竞争的问题。在规范行业环境的同时,也使直保公司面临的保险风险持续增加,客观上加大了对分保的需求。“我们认为在强监管环境下,风险管理的要求将促进再保险的提升,中国再保险市场的蛋糕会越来越大。”张青表示。

从市场约束看,后疫情时期保险和再保业具有更广阔发展的空间。

一方面,商业保险的巨灾保障深度和广度有待提升。张青表示,今年遭遇了新冠肺炎疫情、南方的洪涝灾害,政府在灾害救助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商业保险在抵御巨灾的作用上比较有限。比如目前疫情专属理赔就几十万件,累计赔付不到10亿元,洪涝灾害赔付也不到30亿元,反映出商业保险在巨灾方面的覆盖率、渗透率比较低。

另一方面,疫情下,尤其后疫情时代,再保险在双循环新格局下更大有可为。在经济去全球化、产业链、供应链受阻,金融市场动荡的环境下,经济运行风险持续增加。再保险具有天然的国际属性,应该在打通双循环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包括进一步或者更深刻地帮助双循环构筑良性互动模式,实现国内风险在全球的有效分散。

从资本约束看,再保险传统的盈利天花板促使行业转型,并寻找新的盈利点。承保端,境内以比例合约为主的传统财再业务,其综合成本率长期维持在100%左右,承保难盈利;投资端,市场利率持续下行是大概率长期趋势,低利率环境对保险资金运用提出严峻挑战。这些都迫使再保公司必须在承保端改善条件,承保盈利将成为刚性要求。

拓展“5To”业务

张青表示,传统上再保险是To B的行业,如今可以从 “五个To”,即To C、To G、To T、To P、To R方面,寻找新的盈利突破点,以共治风险、共享未来推进再保险行业转型发展之路。

一是To C方面,提升市场的敏锐性,主动融入市场发展。再保险是保险的保险,其最终服务对象仍是实体经济中的个人和企业。后疫情时代,传统的再保服务不能满足日常增长的保险保障需求,需要再保险公司从后台走向前端,在To B的基础上延伸到To C,利用再保险的数据优势、经验优势,洞察实体经济保险需求,创新开发电子化产品,有效拓展可保业务边界,与直保公司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治风险,共享未来。

二是To G方面,参与社会公共治理,防范化解巨灾风险。针对保险参与社会公共治理不足的现状,应发挥再保险公司风险识别、风险定价、风险转移的优势,大力拓展To G政府业务,支持政府通过政府采购,将社会公共治理职能通过保险、再保险机制加以解决。支持政府在财政支出不增加的前提下,通过保险、再保险的双重乘数效应扩大资金使用效能。服务政府化解公共制约的难题,将巨灾风险纳入保险、再保险管理架构,探索基于指数的参数化巨灾解决方案,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巨灾风险的能力,深度服务政府公共治理,共治风险、共享未来。

三是To T方面,服务科技创新,推动高精尖技术研发。高新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创新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的特征,保险机制在支持科技创新开发、拓展新兴领域等方面发挥着正向激励作用,能够为诸如芯片开发、航天科技等新技术的开发、应用与推广起到保驾护航的经济补偿作用。考虑到To T业务具有高保额、高风险特征,直保公司承保离不开再保险支持。再保险公司应积极参与到支持科技研发中,并利用科技赋能提升再保险行业的经营效率,与高新技术研发共治风险、共享未来。

四是To P方面,保障重大项目,促进实体增长。再保险机制在支持保险公司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是国内实现重大技术突破、拥有知识产权、尚未取得市场业务的装备产品。首台(套)项目具有投入多、风险高的特征,从实践看,中资再保险公司与直保公司密切合作、共担风险,推动了首台(套)等To P的大型项目保险业务的落地与快速发展,有效支持了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的发展和升级,与“中国制造”共治风险、共享未来。

五是To R方面,强化合作共赢,共同做大做强中国再保险业。

从行业起源看,再保险源于共同保险,即当单一保险人无法独立承担过高的风险敞口时,通常通过共同保险的方式,建立风险池来分散风险,再保险行业天然具有合作共赢的特征,这与直保经营的排他性具有本质区别。

从风险共担看,随着巨灾事件发生频率和损失程度逐年上升,更加需要再保人齐心协力共担风险,比如,2015年天津港爆炸事故中,再保人向保险人摊赔额约占保险赔付责任额8成以上,赔付规模接近百亿人民币,正是得益于再保险机制,在保障直保公司稳健经营的同时,再保人共担风险度过难关。

从可持续发展看,再保险在整个保险产业价值链中的功能,主要在于发挥风险定价和风险选择的机制作用。再保人更应高度重视风险,严守风险敞口底线和核保定价纪律,承接可以承担的风险。再保险合约通常需要多个再保人通力协作,再保人应共同合作对风险进行准确定价,引导保险人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促进保险行业高质量发展。当前面临的外部环境复杂多变,更加需要再保险公司之间加强合作,共同治理风险、共创美好未来,也只有强化可持续发展风险理念,行业健康发展,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的目标才有可能实现。


再保险业需要寻找新盈利点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0-11-09

□实习记者 于文哲

人保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张青近日在第二届陆家嘴国际再保险会议上表示,当前,再保行业在监管、市场、资本等多个环节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在三重约束下,再保险行业孕育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重约束推动高质量发展

“从监管约束看,强监管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张青表示,近两年来,银保监会就风险计量的规则、行业监管政策进行了多项改革,以强监管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在风险计量规则方面,偿二代二期即将实施,新规则填补了原有制度空白,修正了个别风险因子,扩大了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的权重,更加真实地反映行业真实水平。在保障行业健康稳健发展的同时,也对直保公司、再保公司偿付能力带来了数十个百分点的影响,有的公司则会更大一些。保险机构对改善偿付能力的压力和需求都会提升。

在行业监管政策方面,监管部门实施车险综合改革,下发文件规范健康保险,规范农险业务经营条件等,推动行业从重规模向重质量转变。以车险综合改革为例,监管采取措施以推进商车险费改进入深水区,化解高手续费、粗放经营、无序竞争的问题。在规范行业环境的同时,也使直保公司面临的保险风险持续增加,客观上加大了对分保的需求。“我们认为在强监管环境下,风险管理的要求将促进再保险的提升,中国再保险市场的蛋糕会越来越大。”张青表示。

从市场约束看,后疫情时期保险和再保业具有更广阔发展的空间。

一方面,商业保险的巨灾保障深度和广度有待提升。张青表示,今年遭遇了新冠肺炎疫情、南方的洪涝灾害,政府在灾害救助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商业保险在抵御巨灾的作用上比较有限。比如目前疫情专属理赔就几十万件,累计赔付不到10亿元,洪涝灾害赔付也不到30亿元,反映出商业保险在巨灾方面的覆盖率、渗透率比较低。

另一方面,疫情下,尤其后疫情时代,再保险在双循环新格局下更大有可为。在经济去全球化、产业链、供应链受阻,金融市场动荡的环境下,经济运行风险持续增加。再保险具有天然的国际属性,应该在打通双循环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包括进一步或者更深刻地帮助双循环构筑良性互动模式,实现国内风险在全球的有效分散。

从资本约束看,再保险传统的盈利天花板促使行业转型,并寻找新的盈利点。承保端,境内以比例合约为主的传统财再业务,其综合成本率长期维持在100%左右,承保难盈利;投资端,市场利率持续下行是大概率长期趋势,低利率环境对保险资金运用提出严峻挑战。这些都迫使再保公司必须在承保端改善条件,承保盈利将成为刚性要求。

拓展“5To”业务

张青表示,传统上再保险是To B的行业,如今可以从 “五个To”,即To C、To G、To T、To P、To R方面,寻找新的盈利突破点,以共治风险、共享未来推进再保险行业转型发展之路。

一是To C方面,提升市场的敏锐性,主动融入市场发展。再保险是保险的保险,其最终服务对象仍是实体经济中的个人和企业。后疫情时代,传统的再保服务不能满足日常增长的保险保障需求,需要再保险公司从后台走向前端,在To B的基础上延伸到To C,利用再保险的数据优势、经验优势,洞察实体经济保险需求,创新开发电子化产品,有效拓展可保业务边界,与直保公司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治风险,共享未来。

二是To G方面,参与社会公共治理,防范化解巨灾风险。针对保险参与社会公共治理不足的现状,应发挥再保险公司风险识别、风险定价、风险转移的优势,大力拓展To G政府业务,支持政府通过政府采购,将社会公共治理职能通过保险、再保险机制加以解决。支持政府在财政支出不增加的前提下,通过保险、再保险的双重乘数效应扩大资金使用效能。服务政府化解公共制约的难题,将巨灾风险纳入保险、再保险管理架构,探索基于指数的参数化巨灾解决方案,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巨灾风险的能力,深度服务政府公共治理,共治风险、共享未来。

三是To T方面,服务科技创新,推动高精尖技术研发。高新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创新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的特征,保险机制在支持科技创新开发、拓展新兴领域等方面发挥着正向激励作用,能够为诸如芯片开发、航天科技等新技术的开发、应用与推广起到保驾护航的经济补偿作用。考虑到To T业务具有高保额、高风险特征,直保公司承保离不开再保险支持。再保险公司应积极参与到支持科技研发中,并利用科技赋能提升再保险行业的经营效率,与高新技术研发共治风险、共享未来。

四是To P方面,保障重大项目,促进实体增长。再保险机制在支持保险公司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是国内实现重大技术突破、拥有知识产权、尚未取得市场业务的装备产品。首台(套)项目具有投入多、风险高的特征,从实践看,中资再保险公司与直保公司密切合作、共担风险,推动了首台(套)等To P的大型项目保险业务的落地与快速发展,有效支持了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的发展和升级,与“中国制造”共治风险、共享未来。

五是To R方面,强化合作共赢,共同做大做强中国再保险业。

从行业起源看,再保险源于共同保险,即当单一保险人无法独立承担过高的风险敞口时,通常通过共同保险的方式,建立风险池来分散风险,再保险行业天然具有合作共赢的特征,这与直保经营的排他性具有本质区别。

从风险共担看,随着巨灾事件发生频率和损失程度逐年上升,更加需要再保人齐心协力共担风险,比如,2015年天津港爆炸事故中,再保人向保险人摊赔额约占保险赔付责任额8成以上,赔付规模接近百亿人民币,正是得益于再保险机制,在保障直保公司稳健经营的同时,再保人共担风险度过难关。

从可持续发展看,再保险在整个保险产业价值链中的功能,主要在于发挥风险定价和风险选择的机制作用。再保人更应高度重视风险,严守风险敞口底线和核保定价纪律,承接可以承担的风险。再保险合约通常需要多个再保人通力协作,再保人应共同合作对风险进行准确定价,引导保险人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促进保险行业高质量发展。当前面临的外部环境复杂多变,更加需要再保险公司之间加强合作,共同治理风险、共创美好未来,也只有强化可持续发展风险理念,行业健康发展,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的目标才有可能实现。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