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记者观察:破解绿色金融难题需多方合力

发布时间:2020-11-13 09:00:17    作者:于晗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记者 于晗

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市场规模正在逐渐扩大,但仍存在较大缺口。据《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研究报告2019》显示,2018年中国绿色金融资金总需求为2.1万亿元,但总供给只有1.3万亿元,供求缺口仍高达8000亿元。

信息不对称是供需矛盾突出的一个主要原因。兴业银行绿色金融部总经理罗施毅表示:“绿色金融看着确实需求量很大,但是却很难找到很好的项目。绿色金融的深化,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共同搭建起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的信息平台,对接企业绿色项目的需求。”

绿色金融缺乏统一标准,也是制约相关业务发展的一个关键。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中长期借贷项目是绿色金融的主要业务,在项目投资过程中,高风险、低收益成为绿色金融业务的普遍情况。由于缺少统一的业务指导标准和定价标准,商业银行往往需要长时间承担较大风险,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商业银行开展绿色金融的积极性。

实际上,近年来,央行、银保监会等部门在不断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对银行绿色金融发展提出了较高要求,比如客户环境和社会风险分类管理、环保违法违规客户名单制管理及预警管理、环境和社会风险审查、绿色金融统计等。但是,由于绿色金融涉及多个主体,针对绿色金融的机制创新和标准建设,仍需多方合力不断深化。

2017年,国务院在5省区设立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用于探索和示范绿色金融发展。其中,浙江湖州搭建的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绿贷通”,是较早实现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信息互通的创举。当地监管部门介绍,通过技术合作,湖州有效解决了商业银行面临的绿色项目信息获取的可靠性、可信性和风险问题,从而提升了绿色信贷识别能力。

世界银行旗下的开发金融机构IFC(国际金融公司)提供了一个来自绿色投资机构的借鉴。该机构中国首席代表瑞沛霖介绍,作为投资机构,IFC并不只是提供资金,为了实现项目的稳健发展和提高项目效益,IFC建立了一套强有力的环境和社会标准,即《IFC环境和社会绩效标准》,要求客户逐步实施。另外,IFC还提供技术援助,帮助企业和重点行业与国际标准接轨。

作为中国首家赤道银行,兴业银行近年来也在不断探索有效的绿色金融发展模式。兴业银行绿色金融部相关人士透露,为了更好使业务落地,该行积极推进“银政企”合作,将绿色金融业务和政府绿色金融政策结合,推出“环保贷”“绿票通”“绿创贷”等一系列金融产品和服务,为绿色产业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融资支持。此外,该行也积极参与首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规划方案的起草制定,并与超过7省区展开针对性的绿色金融业务合作。

在瑞沛霖看来,经过多年努力,中国在可持续金融改革方面实际上已取得不少进展。中国银行业在管理社会和环境风险实践上向国际标准靠拢,相关标准建设日趋完善。但他也指出,可持续金融改革要见效,相关机制、标准的落地仍是关键,金融机构应与政府、机构加强合作和分享经验,让绿色金融的发展效益最大化。


记者观察:破解绿色金融难题需多方合力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0-11-13

□记者 于晗

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市场规模正在逐渐扩大,但仍存在较大缺口。据《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研究报告2019》显示,2018年中国绿色金融资金总需求为2.1万亿元,但总供给只有1.3万亿元,供求缺口仍高达8000亿元。

信息不对称是供需矛盾突出的一个主要原因。兴业银行绿色金融部总经理罗施毅表示:“绿色金融看着确实需求量很大,但是却很难找到很好的项目。绿色金融的深化,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共同搭建起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的信息平台,对接企业绿色项目的需求。”

绿色金融缺乏统一标准,也是制约相关业务发展的一个关键。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中长期借贷项目是绿色金融的主要业务,在项目投资过程中,高风险、低收益成为绿色金融业务的普遍情况。由于缺少统一的业务指导标准和定价标准,商业银行往往需要长时间承担较大风险,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商业银行开展绿色金融的积极性。

实际上,近年来,央行、银保监会等部门在不断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对银行绿色金融发展提出了较高要求,比如客户环境和社会风险分类管理、环保违法违规客户名单制管理及预警管理、环境和社会风险审查、绿色金融统计等。但是,由于绿色金融涉及多个主体,针对绿色金融的机制创新和标准建设,仍需多方合力不断深化。

2017年,国务院在5省区设立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用于探索和示范绿色金融发展。其中,浙江湖州搭建的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绿贷通”,是较早实现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信息互通的创举。当地监管部门介绍,通过技术合作,湖州有效解决了商业银行面临的绿色项目信息获取的可靠性、可信性和风险问题,从而提升了绿色信贷识别能力。

世界银行旗下的开发金融机构IFC(国际金融公司)提供了一个来自绿色投资机构的借鉴。该机构中国首席代表瑞沛霖介绍,作为投资机构,IFC并不只是提供资金,为了实现项目的稳健发展和提高项目效益,IFC建立了一套强有力的环境和社会标准,即《IFC环境和社会绩效标准》,要求客户逐步实施。另外,IFC还提供技术援助,帮助企业和重点行业与国际标准接轨。

作为中国首家赤道银行,兴业银行近年来也在不断探索有效的绿色金融发展模式。兴业银行绿色金融部相关人士透露,为了更好使业务落地,该行积极推进“银政企”合作,将绿色金融业务和政府绿色金融政策结合,推出“环保贷”“绿票通”“绿创贷”等一系列金融产品和服务,为绿色产业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融资支持。此外,该行也积极参与首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规划方案的起草制定,并与超过7省区展开针对性的绿色金融业务合作。

在瑞沛霖看来,经过多年努力,中国在可持续金融改革方面实际上已取得不少进展。中国银行业在管理社会和环境风险实践上向国际标准靠拢,相关标准建设日趋完善。但他也指出,可持续金融改革要见效,相关机制、标准的落地仍是关键,金融机构应与政府、机构加强合作和分享经验,让绿色金融的发展效益最大化。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