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险企投资养老产业有三项不足

发布时间:2020-12-14 11:08:37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中国银行保险报网讯【记者 王方琪】

寿险资金具有稳定性、长期性、规模性的特点,这与康养产业资金需求量大、投资周期较长等特征相吻合。截至2020年9月末,共有中国人寿、泰康人寿、太平人寿等10家保险机构投资47个养老社区项目,分布于北京、上海、海南、江苏、广东、安徽等东部沿海以及中部的20个省市区,床位数84155个。同时,保险资金通过直接股权和间接股权投向产业方向为养老及养老产业上下游医疗、健康行业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2347.82亿元。

但是,险企投资养老产业有三项不足。

首先,保险产品不能真正满足老年人需求。目前,市场上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可以购买的保险产品虽然有上千个,但大多数保险产品只是在普通产品基础上,放宽了投保年龄和投保条件的限制,真正结合老年人身体状况量身定制的专属产品比较少。并且,同样保障金额的保险产品,老年人保费有可能达到中青年人的十倍。相当部分老年人因为身体情况欠佳无法通过核保,无法投保重大疾病保险和医疗保险等产品。

因此,保险机构应积极创新,开发针对60岁及以上老年人需求的保险产品,研发老年人疾病保险、医疗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等专属产品等,提升老年人群的医疗服务良好的体验。要优化健康险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个人税收优惠型健康险政策已于2017年7月1日起推广至全国,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也已于2018年5月在上海市、福建省(含厦门市)以及苏州工业园区等地开展试点。但税优健康险业务和税优养老险业务发展均低于预期。截至2019年12月末,67款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产品获批上市,19家公司实现出单,实现保费收入约12.4亿元,累计参保人数4.7万人。加之,保险业对优惠政策宣传力度不大、政策优惠覆盖面窄、优惠力度缺乏吸引力是二者面临的共同问题。为充分发挥政策效率,有必要再将步子迈得大一点,进一步提升优惠力度。

其次,保险作为医疗和养老体系建设的支付方不够到位。近年来,我国商业健康险市场保持着3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2019年我国商业健康险赔付支出2351亿元,同比增长34.8%,为参保群众积累了超过1万亿元的长期健康保障风险准备金。尽管商业健康险赔付增长很快,但在医疗卫生总费用中的占比仅为3.6%,与2025年积累6万亿元健康保障风险准备金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与我国社会医保体系模式相近的德国,早在2015年商业健康险占比已达10%。可见,商业健康作为医疗支付方,还有较大的空间。

因此,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允许商业机构有序的投资设立中西医等医疗机构和康复照护医养结合的健康服务机构。鼓励保险资金与其他社会资本合作设立具备医养结合服务功能的养老机构,规范开展康养小镇等复合业态投资,增加多样化养老服务供给。

第三,保险在当好康养产业数据资源平台投资方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数据是重要资产、是不可多得的重要资源、是保险定价的要素。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数字技术推动了保险业数字化转型。在居民健康需求提升时,多样化的医疗健康要求创造了丰富多样的保险场景。无论是保险业还是医疗机构、养老机构都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行为和场景数据。尽管数字技术收集整理能力已经具备,但是数据挖掘分析潜能价值却没有得到体现。

保险业要承担起数据资源的收集整理和管理任务,多投入一些资源包括资金和科技,建设能为广大患者服务的医保信息平台,服务消费者在线症状自查,自行购药服务,减少就医劳顿方面有所作为,要在医疗健康体系、消费者赋能、建立新的支付方式和创新综合保险产品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为今后保险医疗产品精准定价服务。


险企投资养老产业有三项不足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0-12-14

中国银行保险报网讯【记者 王方琪】

寿险资金具有稳定性、长期性、规模性的特点,这与康养产业资金需求量大、投资周期较长等特征相吻合。截至2020年9月末,共有中国人寿、泰康人寿、太平人寿等10家保险机构投资47个养老社区项目,分布于北京、上海、海南、江苏、广东、安徽等东部沿海以及中部的20个省市区,床位数84155个。同时,保险资金通过直接股权和间接股权投向产业方向为养老及养老产业上下游医疗、健康行业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2347.82亿元。

但是,险企投资养老产业有三项不足。

首先,保险产品不能真正满足老年人需求。目前,市场上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可以购买的保险产品虽然有上千个,但大多数保险产品只是在普通产品基础上,放宽了投保年龄和投保条件的限制,真正结合老年人身体状况量身定制的专属产品比较少。并且,同样保障金额的保险产品,老年人保费有可能达到中青年人的十倍。相当部分老年人因为身体情况欠佳无法通过核保,无法投保重大疾病保险和医疗保险等产品。

因此,保险机构应积极创新,开发针对60岁及以上老年人需求的保险产品,研发老年人疾病保险、医疗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等专属产品等,提升老年人群的医疗服务良好的体验。要优化健康险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个人税收优惠型健康险政策已于2017年7月1日起推广至全国,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也已于2018年5月在上海市、福建省(含厦门市)以及苏州工业园区等地开展试点。但税优健康险业务和税优养老险业务发展均低于预期。截至2019年12月末,67款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产品获批上市,19家公司实现出单,实现保费收入约12.4亿元,累计参保人数4.7万人。加之,保险业对优惠政策宣传力度不大、政策优惠覆盖面窄、优惠力度缺乏吸引力是二者面临的共同问题。为充分发挥政策效率,有必要再将步子迈得大一点,进一步提升优惠力度。

其次,保险作为医疗和养老体系建设的支付方不够到位。近年来,我国商业健康险市场保持着3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2019年我国商业健康险赔付支出2351亿元,同比增长34.8%,为参保群众积累了超过1万亿元的长期健康保障风险准备金。尽管商业健康险赔付增长很快,但在医疗卫生总费用中的占比仅为3.6%,与2025年积累6万亿元健康保障风险准备金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与我国社会医保体系模式相近的德国,早在2015年商业健康险占比已达10%。可见,商业健康作为医疗支付方,还有较大的空间。

因此,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允许商业机构有序的投资设立中西医等医疗机构和康复照护医养结合的健康服务机构。鼓励保险资金与其他社会资本合作设立具备医养结合服务功能的养老机构,规范开展康养小镇等复合业态投资,增加多样化养老服务供给。

第三,保险在当好康养产业数据资源平台投资方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数据是重要资产、是不可多得的重要资源、是保险定价的要素。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数字技术推动了保险业数字化转型。在居民健康需求提升时,多样化的医疗健康要求创造了丰富多样的保险场景。无论是保险业还是医疗机构、养老机构都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行为和场景数据。尽管数字技术收集整理能力已经具备,但是数据挖掘分析潜能价值却没有得到体现。

保险业要承担起数据资源的收集整理和管理任务,多投入一些资源包括资金和科技,建设能为广大患者服务的医保信息平台,服务消费者在线症状自查,自行购药服务,减少就医劳顿方面有所作为,要在医疗健康体系、消费者赋能、建立新的支付方式和创新综合保险产品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为今后保险医疗产品精准定价服务。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