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发展第三支柱重在完善机制

发布时间:2021-01-18 09:18:19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马惠良

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使其成为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老龄化程度日益提高,三支柱发展极不平衡的情形下,显得格外迫切而重要,任重而道远。

制约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发展的原因有很多,包括:一是基本养老待遇逐年提高抑制了第三支柱的需求;二是养老保险的长期性和人性中与生俱来的短视性,其间的鸿沟很难弥合;三是广义货币M2的逐年快速递增,稀释了货币资产的购买力,百姓积累养老资产的积极性大大降低;四是养老保险是收益敏感型产品,高成本的销售模式会稀释产品收益,而百姓购买养老保险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够,势必推高销售难度和成本,很难满足其业务发展要求等。

对此,探索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发展的对策,笔者建议如下:

一是明确发展定位,设定发展目标。适当降低基本养老保险目标替代率,让企业和个人承担更多的养老责任,是推动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发展的关键性制度安排。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金由统筹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从养老金管理模式看,统筹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采用现收现付制,个人账户养老金采用基金积累制,但由于个人账户的空账运行,导致基金积累严重不足。随着“未富先老”的老龄化程度提高,年轻劳动力充足的人口红利消失,导致基本养老保险的支付负担加重。从依靠人口和就业红利的现收现付制养老金向依靠资本红利的积累制养老金转型,势在必行。有了这样的政策目标转变,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就有了最好的发展基础和条件。

二是完善政策制度,建立转移机制。目前的基本养老保险个人缴费约为8%,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的个人缴费为4%,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的缴费为6%,三者合计为18%。在税收优惠制度设计上,基本养老保险采用EEE模式,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和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采用EET模式,而且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和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的EET模式还有差异,需要归并和统一,降低制度管理成本。为适应人员的流动性,要建立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中个人账户金额的转移机制,让第三支柱的个人退休金账户IRA成为个人管理养老资产的最终工具和手段,增加计划的可携带性,激发员工参与的积极性。当然,对于非正规就业群体要考虑对等的政策补偿机制,如引入视同缴费和记账利率机制,形成类似共同缴费的模式,让更多群体受益。

三是增加产品供给,满足客户需求。养老保险产品设计的核心理念是“账户管理,缴费灵活,收益稳健,成本适当”,最难的是收益稳健和成本适当。这需要由一个健康稳定的资本市场作保证。一方面,养老金作为长期资金可以为资本市场注入新鲜血液,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资本市场能够为养老金增值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四是重塑队伍能力,重构经营模式。养老保险业务的专业性极高,目前的队伍能力和经营模式很难适应。在队伍能力上,需要深刻理解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的制度内涵和相互关系,深刻理解养老保险的产品精髓,即“收益、成本和风险”三者之间的关系,深刻理解政策支持的要点,发挥政策牵引的作用,降低销售难度,提高业务规模。同时,基于“创造价值才能分享价值”的市场化机制获取利润,应该成为金融主体的普遍共识。

五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百姓意识。组建宣讲团,通过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六进”活动,提高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在百姓中的普及和认知,为业务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作者单位:太平洋寿险浙江分公司)


发展第三支柱重在完善机制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1-01-18

□马惠良

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使其成为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老龄化程度日益提高,三支柱发展极不平衡的情形下,显得格外迫切而重要,任重而道远。

制约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发展的原因有很多,包括:一是基本养老待遇逐年提高抑制了第三支柱的需求;二是养老保险的长期性和人性中与生俱来的短视性,其间的鸿沟很难弥合;三是广义货币M2的逐年快速递增,稀释了货币资产的购买力,百姓积累养老资产的积极性大大降低;四是养老保险是收益敏感型产品,高成本的销售模式会稀释产品收益,而百姓购买养老保险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够,势必推高销售难度和成本,很难满足其业务发展要求等。

对此,探索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发展的对策,笔者建议如下:

一是明确发展定位,设定发展目标。适当降低基本养老保险目标替代率,让企业和个人承担更多的养老责任,是推动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发展的关键性制度安排。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金由统筹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从养老金管理模式看,统筹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采用现收现付制,个人账户养老金采用基金积累制,但由于个人账户的空账运行,导致基金积累严重不足。随着“未富先老”的老龄化程度提高,年轻劳动力充足的人口红利消失,导致基本养老保险的支付负担加重。从依靠人口和就业红利的现收现付制养老金向依靠资本红利的积累制养老金转型,势在必行。有了这样的政策目标转变,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就有了最好的发展基础和条件。

二是完善政策制度,建立转移机制。目前的基本养老保险个人缴费约为8%,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的个人缴费为4%,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的缴费为6%,三者合计为18%。在税收优惠制度设计上,基本养老保险采用EEE模式,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和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采用EET模式,而且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和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的EET模式还有差异,需要归并和统一,降低制度管理成本。为适应人员的流动性,要建立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中个人账户金额的转移机制,让第三支柱的个人退休金账户IRA成为个人管理养老资产的最终工具和手段,增加计划的可携带性,激发员工参与的积极性。当然,对于非正规就业群体要考虑对等的政策补偿机制,如引入视同缴费和记账利率机制,形成类似共同缴费的模式,让更多群体受益。

三是增加产品供给,满足客户需求。养老保险产品设计的核心理念是“账户管理,缴费灵活,收益稳健,成本适当”,最难的是收益稳健和成本适当。这需要由一个健康稳定的资本市场作保证。一方面,养老金作为长期资金可以为资本市场注入新鲜血液,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资本市场能够为养老金增值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四是重塑队伍能力,重构经营模式。养老保险业务的专业性极高,目前的队伍能力和经营模式很难适应。在队伍能力上,需要深刻理解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的制度内涵和相互关系,深刻理解养老保险的产品精髓,即“收益、成本和风险”三者之间的关系,深刻理解政策支持的要点,发挥政策牵引的作用,降低销售难度,提高业务规模。同时,基于“创造价值才能分享价值”的市场化机制获取利润,应该成为金融主体的普遍共识。

五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百姓意识。组建宣讲团,通过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六进”活动,提高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在百姓中的普及和认知,为业务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作者单位:太平洋寿险浙江分公司)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