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谷澍的普惠金融之道

发布时间:2021-01-18 09:35:32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本报记者 赵辉

在2021年的新年致辞中,中国农业银行党委书记谷澍指出,要以更具适应性、竞争力和普惠性的金融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求。

看得出,普惠金融作为各大银行的战略高地,也得到了这位新任大行掌门人的重视。

今天,无论是从国家发展战略需求,还是从银行增长突破点看,普惠金融成为各个大行发力的重心,得到了银行家们的高度关注。

谷澍

做可持续的普惠金融

此前担任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期间,谷澍在一次活动演讲中曾提到,发展普惠金融,是我国金融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党中央、国务院就发展普惠金融作出重要的决策部署,监管部门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商业银行也把发展普惠金融作为服务好实体经济、实现自身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2020年以来,面对新冠疫情冲击和全球经济衰退风险,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更是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促进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在此期间,工行坚持把缓解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作为普惠金融的突破点。

做好普惠金融,关键是确保可持续性。正如一位经济学家指出的,“普惠金融要成为可持续的金融活动,需要遵循金融活动的一些基本逻辑:需求有可持续性,盈利有可持续性。如何不可持续,它就很难吸引足够多的资源来进入这个领域,让更多的人受惠。”

“普惠金融不仅要做好,更要做持久。”在“2020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上,谷澍指出。

科技赋能持久普惠之路

普惠金融好做,但可持续的普惠金融难做。因为服务小微企业等普惠对象,由于服务对象数量的分散,信息的缺乏,使得这些业务经营成本、风险成本都很高。

那么如何能够做久普惠金融?谷澍给到的一个解决方案是科技。他曾在《中国金融》上撰文指出,工行将“重点依托丰富的场景数据资源和科技支撑,围绕“数据驱动、场景获客、智能监测、动态调整”发展思路,加强与各类场景的连接和互通,打造一批定位精准、使用灵活的数字普惠产品,促进资金直达企业,打通资金流入实体经济末梢的“经脉”。

他在工行担任行长期间,工行推出线上信用贷款产品——“经营快贷”,运用大数据技术,到2020年7月末,累计为近110万客户授信超过8500亿元。在贷后管理方面,运用风险画像技术,打造全流程风控管理体系,实现对全行普惠贷款的动态监测和实时预警。

这个产品背后是强大科技系统的支持,谷澍担任工行行长一年后,2017年工行全面实施智慧银行ECOS工程,着力推进银行与生态的深度融合,促进智慧化、普惠化、开放化金融服务建设。经过持续建设,工商银行于2019年11月8日正式发布智慧银行生态系统ECOS,成为工商银行信息科技发展史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未来的银行就是一家金融科技公司”谷澍坚信这一点。

科技赋能,风控、效率、服务是抓手

用科技驱动普惠金融业务过程中,谷澍将发力点集中放到了风控、效率和服务方面。

在“2020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上,他指出,工行要“加强金融科技应用,进一步整合内外部信息资源,构建智能化、穿透式、全流程的动态风控体系。”“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加快数字化转型,构建‘信息共享、流程联动、渠道协同’的服务体系,提升集约运营能力和业务处理效率。注重发挥规模效益,运用好传统的专业、资金、技术、网点优势,夯实客户基础,扩大业务规模,不断增强对小微企业的服务能力。”“进一步完善综合服务体系。构建‘融资、融智、融商’综合服务体系,建立专人定期问诊机制,为小微企业提供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

看得出,除了服务外,他对于风控和效率非常重视,这也成为他多次讲话的关键词。而这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他财务专家的出身经历。

从工行官网信息可以看到,谷澍1998年3月来到了工行会计结算部工作。先后历任工行会计结算部副处长、处长、工行会计结算部副总经理、工行计划财务部副总经理、工行财务会计部总经理。

出众的学术背景和一路深耕的职业经历使谷澍成为工行现代会计体系的主要构建人。

一提到银行,风险控制是一个逃不开的话题。他曾主笔制定了《中国工商银行基层营业机构负责人管理办法》,通过双线控制、定期轮岗、离岗稽核等手段,加强对基层营业机构负责人的管理。

打造跨界普惠金融生态圈

科技对普惠的支持作用,不仅仅在于成本、效率和服务,还在于构建跨界金融生态。谷澍在一次媒体采访中,指出最重要的是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树立“用户即客户”的开放理念。在传统模式下,客户需要先在工行开一个账户,再使用工行的产品。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客户金融行为与生产生活场景越来越密不可分,客户在教育、医疗、旅游、政务等各种场景中都需要金融服务。

“现在,不管客户在工行有没有账户,都可以享受到工行的产品和服务。这种‘用户即客户’跨界理念,是我们建立跨界生态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把银行的支付、融资、理财、投资等金融产品和教育、医疗、商业等场景融合起来,实现跨界服务,共享共赢。”他说。

他当时披露,在构建跨界生态过程中,工行采用了“走出去”和“引进来”两种方式。“走出去”是通过工行API开放平台,把工行的服务和产品做成标准化接口,开放给有需要的合作方,同时把客户的各种生产生活场景与工行的金融服务连接;“引进来”则是通过工行云,与合作伙伴携手为客户提供“行业+金融”的综合服务。

要做好新技术风险防范

在用科技提升普惠金融可持续性的同时,谷澍还非常重视科技带来的相关风险。在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金融科技与创新”平行论坛上,他指出:

从商业银行角度,要平衡好新技术应用与风险防范。新技术的应用可能引发新的风险点,例如,金融生态云、API的开放互联可能带来交叉风险传导;KYC(了解客户)过程中采集的人脸、指纹等敏感身份信息,一旦被攻击者非法获取则客户终身无法更换;公有云的推广将原来基础设施单点风险影响面大幅扩大,对信息系统风险的有效隔离带来挑战;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将监管对象从人转向模型甚至是机器人等。对此,商业银行应重点强化风险防控、风险补偿等机制,与监管协同,建立可靠的信息传输方式和严密的信息使用管理制度,拧紧金融科技创新的“安全阀”。

今天的谷澍已经成为中国农业银行的掌门人,相比与工行的体量和业务复杂程度,农行的业务聚焦在传统银行业务,且有较大业务比重分布在“三农”和县域金融,普惠更是其战略发展的重心之重。谷澍赴任农行后,如何将工行的转型经验与农行的业务定位有机结合,用金融科技来开创农行普惠金融的新局面值得关注。

(以上照片由本报记者史方舟拍摄)


谷澍的普惠金融之道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1-01-18

□本报记者 赵辉

在2021年的新年致辞中,中国农业银行党委书记谷澍指出,要以更具适应性、竞争力和普惠性的金融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求。

看得出,普惠金融作为各大银行的战略高地,也得到了这位新任大行掌门人的重视。

今天,无论是从国家发展战略需求,还是从银行增长突破点看,普惠金融成为各个大行发力的重心,得到了银行家们的高度关注。

谷澍

做可持续的普惠金融

此前担任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期间,谷澍在一次活动演讲中曾提到,发展普惠金融,是我国金融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党中央、国务院就发展普惠金融作出重要的决策部署,监管部门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商业银行也把发展普惠金融作为服务好实体经济、实现自身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2020年以来,面对新冠疫情冲击和全球经济衰退风险,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更是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促进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在此期间,工行坚持把缓解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作为普惠金融的突破点。

做好普惠金融,关键是确保可持续性。正如一位经济学家指出的,“普惠金融要成为可持续的金融活动,需要遵循金融活动的一些基本逻辑:需求有可持续性,盈利有可持续性。如何不可持续,它就很难吸引足够多的资源来进入这个领域,让更多的人受惠。”

“普惠金融不仅要做好,更要做持久。”在“2020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上,谷澍指出。

科技赋能持久普惠之路

普惠金融好做,但可持续的普惠金融难做。因为服务小微企业等普惠对象,由于服务对象数量的分散,信息的缺乏,使得这些业务经营成本、风险成本都很高。

那么如何能够做久普惠金融?谷澍给到的一个解决方案是科技。他曾在《中国金融》上撰文指出,工行将“重点依托丰富的场景数据资源和科技支撑,围绕“数据驱动、场景获客、智能监测、动态调整”发展思路,加强与各类场景的连接和互通,打造一批定位精准、使用灵活的数字普惠产品,促进资金直达企业,打通资金流入实体经济末梢的“经脉”。

他在工行担任行长期间,工行推出线上信用贷款产品——“经营快贷”,运用大数据技术,到2020年7月末,累计为近110万客户授信超过8500亿元。在贷后管理方面,运用风险画像技术,打造全流程风控管理体系,实现对全行普惠贷款的动态监测和实时预警。

这个产品背后是强大科技系统的支持,谷澍担任工行行长一年后,2017年工行全面实施智慧银行ECOS工程,着力推进银行与生态的深度融合,促进智慧化、普惠化、开放化金融服务建设。经过持续建设,工商银行于2019年11月8日正式发布智慧银行生态系统ECOS,成为工商银行信息科技发展史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未来的银行就是一家金融科技公司”谷澍坚信这一点。

科技赋能,风控、效率、服务是抓手

用科技驱动普惠金融业务过程中,谷澍将发力点集中放到了风控、效率和服务方面。

在“2020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上,他指出,工行要“加强金融科技应用,进一步整合内外部信息资源,构建智能化、穿透式、全流程的动态风控体系。”“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加快数字化转型,构建‘信息共享、流程联动、渠道协同’的服务体系,提升集约运营能力和业务处理效率。注重发挥规模效益,运用好传统的专业、资金、技术、网点优势,夯实客户基础,扩大业务规模,不断增强对小微企业的服务能力。”“进一步完善综合服务体系。构建‘融资、融智、融商’综合服务体系,建立专人定期问诊机制,为小微企业提供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

看得出,除了服务外,他对于风控和效率非常重视,这也成为他多次讲话的关键词。而这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他财务专家的出身经历。

从工行官网信息可以看到,谷澍1998年3月来到了工行会计结算部工作。先后历任工行会计结算部副处长、处长、工行会计结算部副总经理、工行计划财务部副总经理、工行财务会计部总经理。

出众的学术背景和一路深耕的职业经历使谷澍成为工行现代会计体系的主要构建人。

一提到银行,风险控制是一个逃不开的话题。他曾主笔制定了《中国工商银行基层营业机构负责人管理办法》,通过双线控制、定期轮岗、离岗稽核等手段,加强对基层营业机构负责人的管理。

打造跨界普惠金融生态圈

科技对普惠的支持作用,不仅仅在于成本、效率和服务,还在于构建跨界金融生态。谷澍在一次媒体采访中,指出最重要的是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树立“用户即客户”的开放理念。在传统模式下,客户需要先在工行开一个账户,再使用工行的产品。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客户金融行为与生产生活场景越来越密不可分,客户在教育、医疗、旅游、政务等各种场景中都需要金融服务。

“现在,不管客户在工行有没有账户,都可以享受到工行的产品和服务。这种‘用户即客户’跨界理念,是我们建立跨界生态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把银行的支付、融资、理财、投资等金融产品和教育、医疗、商业等场景融合起来,实现跨界服务,共享共赢。”他说。

他当时披露,在构建跨界生态过程中,工行采用了“走出去”和“引进来”两种方式。“走出去”是通过工行API开放平台,把工行的服务和产品做成标准化接口,开放给有需要的合作方,同时把客户的各种生产生活场景与工行的金融服务连接;“引进来”则是通过工行云,与合作伙伴携手为客户提供“行业+金融”的综合服务。

要做好新技术风险防范

在用科技提升普惠金融可持续性的同时,谷澍还非常重视科技带来的相关风险。在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金融科技与创新”平行论坛上,他指出:

从商业银行角度,要平衡好新技术应用与风险防范。新技术的应用可能引发新的风险点,例如,金融生态云、API的开放互联可能带来交叉风险传导;KYC(了解客户)过程中采集的人脸、指纹等敏感身份信息,一旦被攻击者非法获取则客户终身无法更换;公有云的推广将原来基础设施单点风险影响面大幅扩大,对信息系统风险的有效隔离带来挑战;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将监管对象从人转向模型甚至是机器人等。对此,商业银行应重点强化风险防控、风险补偿等机制,与监管协同,建立可靠的信息传输方式和严密的信息使用管理制度,拧紧金融科技创新的“安全阀”。

今天的谷澍已经成为中国农业银行的掌门人,相比与工行的体量和业务复杂程度,农行的业务聚焦在传统银行业务,且有较大业务比重分布在“三农”和县域金融,普惠更是其战略发展的重心之重。谷澍赴任农行后,如何将工行的转型经验与农行的业务定位有机结合,用金融科技来开创农行普惠金融的新局面值得关注。

(以上照片由本报记者史方舟拍摄)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