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坚决制止个贷违规进楼市

发布时间:2021-02-04 10:31:53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李凤文

近日,部分购房者为填补房屋交易资金缺口或进行套利,挪用消费贷、经营贷资金作为购房款或“过桥”资金等引发社会的高度关注。针对舆情反映的问题,上海、北京等地银保监局出手严查个人消费贷款和个人经营性贷款违规进入楼市问题。

近年来,监管部门对信贷资金违规进入楼市一直保持高压态势,重拳整治,发现违法违规问题毫不留情地依法予以处罚。虽然如此,但信贷资金违规进入楼市问题缘何屡禁不止?原因在于,就购房者来说,一是由于近期一些地区受房贷监管政策从严,以及相关银行机构贷款规模限制等影响,房贷一时吃紧,购房者在房贷难以获批的情况下,想方设法挪用消费贷或经营贷来弥补购房款的缺口。二是为落实疫情防控政策要求,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实行优惠,因此造成与按揭贷款利率存在明显的“倒挂”现象,加之一些不良中介帮助将购房者“包装”成小微企业主,进行套利,导致贷款被挪用于购房。三是对借款人惩戒措施有限,违规成本低,震慑力不大,对其他借款人起不到警示作用。

当然,最为重要的是,信贷资金被挪用于购房与银行机构的贷款“三查”不严有关系。有的银行认为房抵经营贷有足值的房屋做抵押,安全性高、风险低;为了完成小微企业新增贷款考核任务,因此在贷款“三查”方面只注重对房屋是否足值进行审查,忽视贷款真实用途等审查。此外,也有的因受监测手段的限制,难以精准监测贷款资金的真实流向,让一些借款人挪用经营贷购房有空子可钻。

值得关注的是,信贷资金违规进入楼市危害大,一方面影响了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有效落实,降低了政策执行效果,极易加大房地产泡沫,影响房地产行业的长期稳健发展,也给经济发展带来风险隐患。另一方面,房地产占用大量的信贷资金,对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产生挤出效应,加大了小微企业融资难度,不利于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此外,由于贷款过度集中于房地产行业,也加大了银行经营风险,不利于金融风险的有效防控。

为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坚决制止消费贷、经营贷违规进入楼市。 首先,各银行机构必须高度重视,认真执行房地产调控政策,将“房住不炒”要求落到实处。要建立健全各项内控制度,全面梳理信贷流程,堵塞各环节中存在的漏洞。严格按照“依法合规、审慎经营”原则规范开展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个人消费贷款和个人经营性贷款业务。进一步强化贷款“三查”,压实各环节、各岗位人员主体责任,防止贷款一放了之。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金融科技手段,加强数据模型和技术防控能力建设,建立贷后资金流向监测预警机制,避免贷款资金违规流入楼市。

其次,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强化监管检查,运用大数据技术主动出击,结合非现场监测数据,综合采取窗口指导、现场检查等多种措施督导银行信贷业务规范发展。持续开展房地产业务专项检查,针对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楼市问题要依法从严顶格处罚,同时严格执行机构与人“双罚”制度,加大监管处罚震慑力度。

再次,应实行联合惩戒机制。相关部门要对中介机构经营行为进行整顿规范,对中介机构参与造假等不当和违规行为启动联合惩戒机制,提高其违法违规经营的成本。对于违规的借款人,银行要采取及时收回贷款、加收罚息并记入征信黑名单等必要的惩罚措施,使其付出巨大代价。 总之,各银行机构要“因城施策”落实房地产调控政策和贷款集中度管理政策,在满足居民“刚需”的前提下,稳健开展房地产相关业务,既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又有效保证信贷资金更多流向小微企业。

(作者单位:承德银保监分局)


坚决制止个贷违规进楼市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1-02-04

□李凤文

近日,部分购房者为填补房屋交易资金缺口或进行套利,挪用消费贷、经营贷资金作为购房款或“过桥”资金等引发社会的高度关注。针对舆情反映的问题,上海、北京等地银保监局出手严查个人消费贷款和个人经营性贷款违规进入楼市问题。

近年来,监管部门对信贷资金违规进入楼市一直保持高压态势,重拳整治,发现违法违规问题毫不留情地依法予以处罚。虽然如此,但信贷资金违规进入楼市问题缘何屡禁不止?原因在于,就购房者来说,一是由于近期一些地区受房贷监管政策从严,以及相关银行机构贷款规模限制等影响,房贷一时吃紧,购房者在房贷难以获批的情况下,想方设法挪用消费贷或经营贷来弥补购房款的缺口。二是为落实疫情防控政策要求,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实行优惠,因此造成与按揭贷款利率存在明显的“倒挂”现象,加之一些不良中介帮助将购房者“包装”成小微企业主,进行套利,导致贷款被挪用于购房。三是对借款人惩戒措施有限,违规成本低,震慑力不大,对其他借款人起不到警示作用。

当然,最为重要的是,信贷资金被挪用于购房与银行机构的贷款“三查”不严有关系。有的银行认为房抵经营贷有足值的房屋做抵押,安全性高、风险低;为了完成小微企业新增贷款考核任务,因此在贷款“三查”方面只注重对房屋是否足值进行审查,忽视贷款真实用途等审查。此外,也有的因受监测手段的限制,难以精准监测贷款资金的真实流向,让一些借款人挪用经营贷购房有空子可钻。

值得关注的是,信贷资金违规进入楼市危害大,一方面影响了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有效落实,降低了政策执行效果,极易加大房地产泡沫,影响房地产行业的长期稳健发展,也给经济发展带来风险隐患。另一方面,房地产占用大量的信贷资金,对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产生挤出效应,加大了小微企业融资难度,不利于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此外,由于贷款过度集中于房地产行业,也加大了银行经营风险,不利于金融风险的有效防控。

为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坚决制止消费贷、经营贷违规进入楼市。 首先,各银行机构必须高度重视,认真执行房地产调控政策,将“房住不炒”要求落到实处。要建立健全各项内控制度,全面梳理信贷流程,堵塞各环节中存在的漏洞。严格按照“依法合规、审慎经营”原则规范开展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个人消费贷款和个人经营性贷款业务。进一步强化贷款“三查”,压实各环节、各岗位人员主体责任,防止贷款一放了之。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金融科技手段,加强数据模型和技术防控能力建设,建立贷后资金流向监测预警机制,避免贷款资金违规流入楼市。

其次,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强化监管检查,运用大数据技术主动出击,结合非现场监测数据,综合采取窗口指导、现场检查等多种措施督导银行信贷业务规范发展。持续开展房地产业务专项检查,针对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楼市问题要依法从严顶格处罚,同时严格执行机构与人“双罚”制度,加大监管处罚震慑力度。

再次,应实行联合惩戒机制。相关部门要对中介机构经营行为进行整顿规范,对中介机构参与造假等不当和违规行为启动联合惩戒机制,提高其违法违规经营的成本。对于违规的借款人,银行要采取及时收回贷款、加收罚息并记入征信黑名单等必要的惩罚措施,使其付出巨大代价。 总之,各银行机构要“因城施策”落实房地产调控政策和贷款集中度管理政策,在满足居民“刚需”的前提下,稳健开展房地产相关业务,既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又有效保证信贷资金更多流向小微企业。

(作者单位:承德银保监分局)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