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网络互助医疗平台的风险与对策

发布时间:2021-02-19 08:45:31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姚奕

互助组织历史悠久,在欧洲曾一度非常兴盛。例如,16世纪荷兰的行会(guilds)为成员提供包括丧葬、疾病、养老等在内的一系列保障;19世纪英国的友谊会则为福利国家的构建打下基础。友谊会也称兄弟会,是一种近代的民间互助组织,会员通过定期缴纳会费的模式来保证成员在遭受风险事件(如死亡、失业、疾病、生育、养老)时,向协会申请救济并获得经济援助。其会员主要是产业工人,他们的收入有限,个体抗风险能力弱。协会运营秉持“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平等互助精神。

互助精神互联网化

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在我国迅速发展和普及,基于新一代的技术革命和人们社交、购物方式的更新迭代,传统的互助组织在网络平台上焕发新生。2011年,抗癌公社(现名康爱公社)的建立开网络大病互助医疗之先河,它继承了传统互助精神,并用互联网的方式创新性地为癌症患者筹措医疗费用,为这一传统上被商业医疗保险拒之门外的群体提供保障。

2016年,各大互联网平台大举进入网络互助领域,平台基于母公司网络平台庞大的用户群体,互助会员屡创新高。针对某平台的会员调研显示,80%的会员年收入低于10万元,68%的会员没有商业保险。成员中一半来自三线以下城市,农村和县城成员比例超过3成。由此可见,互助医疗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针对中低收入人群健康保障的空白。

我国社会医疗保险秉承“广覆盖、适度保障”的原则,为城乡居民提供了基础医疗保障,具有其适用性。但客观而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医疗费用普遍上涨,社会医疗保险的保障程度总体偏低。此外,社会保险受制于医保三目录的范围限制,在罹患大病时,为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很多项目需要自费,导致社保的实际保障程度更低。针对大病和高额医疗费用的客观需求催发了近年来商业健康保险的迅猛发展——在过去10年,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市场的规模扩大了10倍,几乎保持了每年20%以上的增速,成为人身险中最抢眼的险种。但是,商业健康保险毕竟主要针对中高收入人群,而且对于被保险人投保时的健康水平有一定要求;相较而言,中低收入人群,以及不符合商业健康保险核保条件的申请人,在医疗保障方面依旧存在很大的缺口。网络医疗互助平台应运而生,契合了这一部分人群的内在需求,也顺应了年轻人的消费习惯,在短短几年内获得了飞速发展。

伴随着市场的高速发展,一些内在问题也逐步暴露。网络互助平台非持牌经营且会员数量庞大,引发监管关注。2021年年初,拥有1500万会员的美团互助宣布关停,引发了业界对于网络互助医疗平台发展的担忧。虽然网络互助医疗平台潜在存在一些风险,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平台在短期内为众多用户提供了价格低廉、力度合理的保障,并实实在在为数十万发生风险事故的个人和家庭带来了急需的资金。由于会员数量庞大,各平台实际分摊金额虽有大幅上涨,但仍属于可承受范围;并且会员拥有入会、退会自由,分摊互助金属于自由意愿表达。从这一角度来看,平台风险依旧可控,监管不宜一禁了之。

三大风险

目前网络互助医疗平台主要面临的风险包括三个。首先,是合规风险。其次,是财务风险。第三,是产品战略风险。

如果个别平台经营不善,挪用前置收费资金,甚至跑路,很可能引发监管进一步收紧,甚至关停网络平台。这是后果最严重的一类合规风险。降低合规风险,一方面倚仗平台及其母公司加强自身的内部管理,提高运营透明度;另一方面,也需要监管在设立平台门槛方面探索经验。背靠互联网平台的互助平台通常具有较好的信用背书,实际操作中的跑路风险较低。

如果会员分摊额不断加倍上涨,引发会员的退会潮,尤其是健康会员集中退会,那么风险池会进一步恶化,并持续加剧推动会员分摊额继续上涨,引发更多健康会员退会——这类似于保险中经典的由逆向选择所引发的“死亡螺旋”。如果这一趋势无法通过新会员的加入而逆转,长期而言平台可能出现财务风险。毕竟,互助平台不同于保险,无法进行太多核保和风险定价,会员平摊赔偿金的做法从本质上需要维持一个规模稳定、构成合理的会员群体,才能够持续运营。降低财务风险需要平台对潜在用户和现有用户进行持续的用户教育。由于入会的便捷性,以及大多数平台进出自由零门槛的宽松性,很多用户对于互助平台的机制、属性缺乏了解,对自身的义务和未来分摊金的规模没有形成充分和正确的预期,因此,一旦分摊额上升,而自己又没有体验到互助的好处,很容易引发退会。持续的用户教育和用户体验是稳定会员规模,形成互助社区归属感和信任感的重要途径。不论是对于已赔付案例的宣传、信息公开,还是通过短片、模拟游戏清晰界定分摊金的概念、性质和范围,都有助于用户真正理解互助平台的机制,建立信任感、获得感和归属感。加强用户教育有利于增加用户黏性,避免死亡螺旋所引发的财务风险。

如果各大平台持续进行同质化产品竞争,会加剧产品战略风险。目前,绝大部分互联网医疗平台的主打产品是将重疾险短期化,产品设计比较雷同。那么随着用户年龄增大,风险自然恶化并积聚;并且在这一前提下,平台只能着眼于白热化的单一规模竞争。随着会员数激增,市场日渐趋于饱和;为了降低产品战略风险,平台需要考虑转向差异化产品竞争,并开发自己的细分市场。康爱公社之所以会员规模稳定,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会员本身的黏性高,社区归属感强。最初,其会员限定为癌症患者及其家属,也是商业保险通常不加涉足的群体。类似地,一些互助平台结合原有的特定人群和社区资源,为心智障碍群体、志愿者群体、货运司机、建筑工人等提供互助保障。很多这样的产品面对的是商业保险所认定的次标准体,可能不符合严格意义上的核保条件,但是这类人群总体而言仍属于一个健康的风险池,通过互助的方式,可以以较低的分摊金额,获得合理的保障。无论是对目标人群,还是产品设计方面进行差异化定位和设计,都有利于降低平台战略风险,促进平台长期发展。

(作者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长聘副教授)


网络互助医疗平台的风险与对策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1-02-19

□姚奕

互助组织历史悠久,在欧洲曾一度非常兴盛。例如,16世纪荷兰的行会(guilds)为成员提供包括丧葬、疾病、养老等在内的一系列保障;19世纪英国的友谊会则为福利国家的构建打下基础。友谊会也称兄弟会,是一种近代的民间互助组织,会员通过定期缴纳会费的模式来保证成员在遭受风险事件(如死亡、失业、疾病、生育、养老)时,向协会申请救济并获得经济援助。其会员主要是产业工人,他们的收入有限,个体抗风险能力弱。协会运营秉持“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平等互助精神。

互助精神互联网化

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在我国迅速发展和普及,基于新一代的技术革命和人们社交、购物方式的更新迭代,传统的互助组织在网络平台上焕发新生。2011年,抗癌公社(现名康爱公社)的建立开网络大病互助医疗之先河,它继承了传统互助精神,并用互联网的方式创新性地为癌症患者筹措医疗费用,为这一传统上被商业医疗保险拒之门外的群体提供保障。

2016年,各大互联网平台大举进入网络互助领域,平台基于母公司网络平台庞大的用户群体,互助会员屡创新高。针对某平台的会员调研显示,80%的会员年收入低于10万元,68%的会员没有商业保险。成员中一半来自三线以下城市,农村和县城成员比例超过3成。由此可见,互助医疗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针对中低收入人群健康保障的空白。

我国社会医疗保险秉承“广覆盖、适度保障”的原则,为城乡居民提供了基础医疗保障,具有其适用性。但客观而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医疗费用普遍上涨,社会医疗保险的保障程度总体偏低。此外,社会保险受制于医保三目录的范围限制,在罹患大病时,为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很多项目需要自费,导致社保的实际保障程度更低。针对大病和高额医疗费用的客观需求催发了近年来商业健康保险的迅猛发展——在过去10年,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市场的规模扩大了10倍,几乎保持了每年20%以上的增速,成为人身险中最抢眼的险种。但是,商业健康保险毕竟主要针对中高收入人群,而且对于被保险人投保时的健康水平有一定要求;相较而言,中低收入人群,以及不符合商业健康保险核保条件的申请人,在医疗保障方面依旧存在很大的缺口。网络医疗互助平台应运而生,契合了这一部分人群的内在需求,也顺应了年轻人的消费习惯,在短短几年内获得了飞速发展。

伴随着市场的高速发展,一些内在问题也逐步暴露。网络互助平台非持牌经营且会员数量庞大,引发监管关注。2021年年初,拥有1500万会员的美团互助宣布关停,引发了业界对于网络互助医疗平台发展的担忧。虽然网络互助医疗平台潜在存在一些风险,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平台在短期内为众多用户提供了价格低廉、力度合理的保障,并实实在在为数十万发生风险事故的个人和家庭带来了急需的资金。由于会员数量庞大,各平台实际分摊金额虽有大幅上涨,但仍属于可承受范围;并且会员拥有入会、退会自由,分摊互助金属于自由意愿表达。从这一角度来看,平台风险依旧可控,监管不宜一禁了之。

三大风险

目前网络互助医疗平台主要面临的风险包括三个。首先,是合规风险。其次,是财务风险。第三,是产品战略风险。

如果个别平台经营不善,挪用前置收费资金,甚至跑路,很可能引发监管进一步收紧,甚至关停网络平台。这是后果最严重的一类合规风险。降低合规风险,一方面倚仗平台及其母公司加强自身的内部管理,提高运营透明度;另一方面,也需要监管在设立平台门槛方面探索经验。背靠互联网平台的互助平台通常具有较好的信用背书,实际操作中的跑路风险较低。

如果会员分摊额不断加倍上涨,引发会员的退会潮,尤其是健康会员集中退会,那么风险池会进一步恶化,并持续加剧推动会员分摊额继续上涨,引发更多健康会员退会——这类似于保险中经典的由逆向选择所引发的“死亡螺旋”。如果这一趋势无法通过新会员的加入而逆转,长期而言平台可能出现财务风险。毕竟,互助平台不同于保险,无法进行太多核保和风险定价,会员平摊赔偿金的做法从本质上需要维持一个规模稳定、构成合理的会员群体,才能够持续运营。降低财务风险需要平台对潜在用户和现有用户进行持续的用户教育。由于入会的便捷性,以及大多数平台进出自由零门槛的宽松性,很多用户对于互助平台的机制、属性缺乏了解,对自身的义务和未来分摊金的规模没有形成充分和正确的预期,因此,一旦分摊额上升,而自己又没有体验到互助的好处,很容易引发退会。持续的用户教育和用户体验是稳定会员规模,形成互助社区归属感和信任感的重要途径。不论是对于已赔付案例的宣传、信息公开,还是通过短片、模拟游戏清晰界定分摊金的概念、性质和范围,都有助于用户真正理解互助平台的机制,建立信任感、获得感和归属感。加强用户教育有利于增加用户黏性,避免死亡螺旋所引发的财务风险。

如果各大平台持续进行同质化产品竞争,会加剧产品战略风险。目前,绝大部分互联网医疗平台的主打产品是将重疾险短期化,产品设计比较雷同。那么随着用户年龄增大,风险自然恶化并积聚;并且在这一前提下,平台只能着眼于白热化的单一规模竞争。随着会员数激增,市场日渐趋于饱和;为了降低产品战略风险,平台需要考虑转向差异化产品竞争,并开发自己的细分市场。康爱公社之所以会员规模稳定,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会员本身的黏性高,社区归属感强。最初,其会员限定为癌症患者及其家属,也是商业保险通常不加涉足的群体。类似地,一些互助平台结合原有的特定人群和社区资源,为心智障碍群体、志愿者群体、货运司机、建筑工人等提供互助保障。很多这样的产品面对的是商业保险所认定的次标准体,可能不符合严格意义上的核保条件,但是这类人群总体而言仍属于一个健康的风险池,通过互助的方式,可以以较低的分摊金额,获得合理的保障。无论是对目标人群,还是产品设计方面进行差异化定位和设计,都有利于降低平台战略风险,促进平台长期发展。

(作者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长聘副教授)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