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孙兆东:着力两个协定 强化双向开放

发布时间:2021-03-22 09:25:40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孙兆东

2021年金融应着力两个协定的有效落实,强化人民币在亚、欧国际化新路径,有效推动金融双向开放,构建人民币发展新格局,促进“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加快形成和发展。

2020年年底国际经贸和国际投资领域,中国成功签署了具有深远影响的两大协定。一个是11月签署的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东盟十国共15方成员制定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另一个是12月签署的中国与欧盟成员国中26个国家之间订立的双边投资保护协定(Bilateral Investment Treaty,BIT)。两大协定旨在构建国际经贸和投资合作新规则与新的制度安排。

首先,以东太平洋为核心区域的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彰显了区域内各国坚定支持经济复苏、包容性发展、增加就业、增强区域供应链的承诺,同时也表明各国支持达成一个开放的、包容的、基于规则的贸易投资安排。这将是我国进一步扩展在亚洲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影响力的关键,更是提升我国人民币国际地位的重要途径,进一步完善人民币阶段体系和制度,以RCEP为基础形成全球性人民币清付、结算格局应是我国未来重要的政策战略布局。

其次,中国与欧盟成员国中26个国家之间的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展现了中方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和信心,将为中欧相互投资提供更大的市场准入、更高水平的营商环境、更有力的制度保障、更光明的合作前景。中欧之间双向直接投资的增加,将会有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出口和双边贸易,也会加强新能源以及汽车领域等产业链的融合,促进人民币与欧元强化国际合作、共同成长。

值得关注的是,2021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我国将深化双向开放,着力建设“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因此,我国的金融行业和金融机构应充分认识RCEP与BIT战略意义和长远影响,厘清机遇与挑战,积极着力两个协定的有效落实,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和金融双向开放。

进一步讲,我国金融业要抢抓RCEP与BIT机遇,强化金融双循环的建设。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覆盖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抢抓RCEP机遇当务之急是扩大金融对外开放创新,强化跨境贷款业务、跨境资金收付便利化、创投风投基金双向募集双向投资。积极将我国金融机构定位于服务境内、东南亚及RCEP国家和地区的核心贸易业务,如金融机构可从RCEP会员国吸收股东,以国际一流标准开办,可积极申报RCEP国家和地区开设分支机构,为我国金融机构“引进来”和“走出去”提供服务,在市场定位、运作机制、交易品种和服务等方面与国际惯例接轨,落实如数字货币、投融资便利方面的创新举措,在相关国家打通跨境资金链。推动构建与国际接轨的金融规则体系,服务RCEP贸易。

从BIT的金融机遇看,伴随中欧投资协定中市场准入承诺的落实,给中国企业的“外循环”和“内循环”带来重大机遇。从金融企业的双向投资角度来看,中欧投资协定的签署将进一步为欧洲的金融与保险机构、服务商与制造商打开大门。与此同时,双方在计算机、云计算等行业都将有一系列新的开放举措,这意味着中国企业赴欧投资金融服务业、高新技术等产业,其相关利益也将得到一系列保护。中欧投资协定有助于巩固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上的主导地位,提升中资企业布局掌控全球生产网络的能力。中欧双向投资的良好前景源于较好的互补性和各自需求。高水平的市场准入承诺将为双方企业带来更多投资机会,高水平的规则将为双边投资提供更好的营商环境。需要指出的是,我国金融行业应高度重视并创新服务好中欧双向深入合作。

需要强调的是,我国金融机构有效落实RCEP与BIT,抢抓金融机遇,应着力强化人民币建设,努力做强人民币。特别在跨境贸易、债券及股权市场等方面应有意识尽可能用人民币计价及交易,同时着力开放合规的外汇交易市场,以大幅提升两大区域对人民币交易的需求,以及增强人民币资产的离岸流动性。首先,我国金融机构可以在中国的离岸经济圈、“一带一路”及其他国际项目增加使用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同时,我国金融机构需要在计价、交易及价值储备三个方面尽可能推动使用人民币。如人民币在中国的离岸经济圈流通,这些合作地区经济主体的资产与负债就可以在全球市场定价、交易及配置,推动多元外汇储备及人民币国际化产生效应。此外,我国金融机构也应加强数字人民币资产的管理,提前规划好人民币数字各种方案,加快步伐顺应数字人民币的国际应用和竞争。需要指出的是,我国央行与“一带一路”央行之间互换协定上,可考虑使用数字人民币,进一步提高货币互换的便利性和效率,充分利用数字人民币加快我国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

(作者系经济学者、《世界的人民币》作者、建行大学课程设计管理中心主任)


孙兆东:着力两个协定 强化双向开放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1-03-22

□孙兆东

2021年金融应着力两个协定的有效落实,强化人民币在亚、欧国际化新路径,有效推动金融双向开放,构建人民币发展新格局,促进“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加快形成和发展。

2020年年底国际经贸和国际投资领域,中国成功签署了具有深远影响的两大协定。一个是11月签署的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东盟十国共15方成员制定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另一个是12月签署的中国与欧盟成员国中26个国家之间订立的双边投资保护协定(Bilateral Investment Treaty,BIT)。两大协定旨在构建国际经贸和投资合作新规则与新的制度安排。

首先,以东太平洋为核心区域的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彰显了区域内各国坚定支持经济复苏、包容性发展、增加就业、增强区域供应链的承诺,同时也表明各国支持达成一个开放的、包容的、基于规则的贸易投资安排。这将是我国进一步扩展在亚洲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影响力的关键,更是提升我国人民币国际地位的重要途径,进一步完善人民币阶段体系和制度,以RCEP为基础形成全球性人民币清付、结算格局应是我国未来重要的政策战略布局。

其次,中国与欧盟成员国中26个国家之间的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展现了中方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和信心,将为中欧相互投资提供更大的市场准入、更高水平的营商环境、更有力的制度保障、更光明的合作前景。中欧之间双向直接投资的增加,将会有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出口和双边贸易,也会加强新能源以及汽车领域等产业链的融合,促进人民币与欧元强化国际合作、共同成长。

值得关注的是,2021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我国将深化双向开放,着力建设“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因此,我国的金融行业和金融机构应充分认识RCEP与BIT战略意义和长远影响,厘清机遇与挑战,积极着力两个协定的有效落实,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和金融双向开放。

进一步讲,我国金融业要抢抓RCEP与BIT机遇,强化金融双循环的建设。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覆盖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抢抓RCEP机遇当务之急是扩大金融对外开放创新,强化跨境贷款业务、跨境资金收付便利化、创投风投基金双向募集双向投资。积极将我国金融机构定位于服务境内、东南亚及RCEP国家和地区的核心贸易业务,如金融机构可从RCEP会员国吸收股东,以国际一流标准开办,可积极申报RCEP国家和地区开设分支机构,为我国金融机构“引进来”和“走出去”提供服务,在市场定位、运作机制、交易品种和服务等方面与国际惯例接轨,落实如数字货币、投融资便利方面的创新举措,在相关国家打通跨境资金链。推动构建与国际接轨的金融规则体系,服务RCEP贸易。

从BIT的金融机遇看,伴随中欧投资协定中市场准入承诺的落实,给中国企业的“外循环”和“内循环”带来重大机遇。从金融企业的双向投资角度来看,中欧投资协定的签署将进一步为欧洲的金融与保险机构、服务商与制造商打开大门。与此同时,双方在计算机、云计算等行业都将有一系列新的开放举措,这意味着中国企业赴欧投资金融服务业、高新技术等产业,其相关利益也将得到一系列保护。中欧投资协定有助于巩固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上的主导地位,提升中资企业布局掌控全球生产网络的能力。中欧双向投资的良好前景源于较好的互补性和各自需求。高水平的市场准入承诺将为双方企业带来更多投资机会,高水平的规则将为双边投资提供更好的营商环境。需要指出的是,我国金融行业应高度重视并创新服务好中欧双向深入合作。

需要强调的是,我国金融机构有效落实RCEP与BIT,抢抓金融机遇,应着力强化人民币建设,努力做强人民币。特别在跨境贸易、债券及股权市场等方面应有意识尽可能用人民币计价及交易,同时着力开放合规的外汇交易市场,以大幅提升两大区域对人民币交易的需求,以及增强人民币资产的离岸流动性。首先,我国金融机构可以在中国的离岸经济圈、“一带一路”及其他国际项目增加使用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同时,我国金融机构需要在计价、交易及价值储备三个方面尽可能推动使用人民币。如人民币在中国的离岸经济圈流通,这些合作地区经济主体的资产与负债就可以在全球市场定价、交易及配置,推动多元外汇储备及人民币国际化产生效应。此外,我国金融机构也应加强数字人民币资产的管理,提前规划好人民币数字各种方案,加快步伐顺应数字人民币的国际应用和竞争。需要指出的是,我国央行与“一带一路”央行之间互换协定上,可考虑使用数字人民币,进一步提高货币互换的便利性和效率,充分利用数字人民币加快我国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

(作者系经济学者、《世界的人民币》作者、建行大学课程设计管理中心主任)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