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碳达峰”“碳中和”带来巨大机遇

发布时间:2021-03-25 09:04:00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本报记者 黄明明

在近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主办的第二届“碳中和与绿色金融论坛”上,众多业界权威专家和学者展开了讨论。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全面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将带来巨大的投资和商业机会。

会上,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就碳中和为金融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以及金融体系应该如何改革以符合碳中和要求做了论述。马骏认为,碳中和预计将在未来30年内带来180多万亿的绿色金融投资,为能源、交通、建筑、工业、林业等行业带来巨大的投资和商业机会,但也将带来应对气候变化所需面临的物理风险与转型风险。面对机遇和挑战,金融机构应该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绿色金融标准要进一步完善以更加符合碳中和、做好环境信息披露、强化对低碳投融资的激励机制、开展产品创新、开启金融机构自身碳中和以及强化国际合作。

碳达峰、碳中和这个话题,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减碳问题,更多的必须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上来看待全球生态问题,一定要包容和谐、共同建设。中石化原董事长、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傅成玉就碳达峰、碳中和领域如何“提升认识的自觉性,促进行动的坚定性”发表了看法。他表示,碳达峰、碳中和,是为了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一场全面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我们要通过碳达峰、碳中和来推动中国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要达成这两个目标,我们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所有变革的生产方式要通过智能化来改变。第二,就是技术减碳。这涉及到技术问题,通过计数算法来算出实际的碳排放量。第三,金融能促进企业的活跃性。中国将会成为世界最大的碳贸易中心,无论从规模还是现有的推动力度上,都是必然的结果。所有的社会进步都必须克服种种困难,提高认识的自觉性,确定行动的坚定性。

中国的碳达峰、碳中和归根到底是取决于能源结构调整,经济结构调整,也取决于资金效率的提升。北京绿色交易所总经理梅德文表示,从各方面讲都需要有一个碳交易市场。碳交易市场是为数不多的最低成本、最高效率的促进经济效能提升、能源效能提升的工具。只有包括能源和资金这两个要素在内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才能够真正低成本、高效率地完成我国的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要实现碳达峰及碳中和战略目标,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徐小东认为,绿色电源将成为我国主体电源。为实现目标,我们要重构电力系统,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以适应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接入,电网形态将更加多元。加快能源低碳转型需要对现存的能源消费和利用方式进行重塑,这在消费、供给、输送、储存、市场机制等环节均面临着技术挑战,需要开展技术创新,以提供高效的解决方案。

碳中和就是“碳排放=碳吸收”。中国工商银行现代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殷红认为,金融机构面临的主要机遇包括:第一,会有大量的投融资机会;第二,投融资产品会迅速地创新;第三,市场上寻找绿色低碳和ESG投资的比较资金规模会迅速增加。金融机构面临的主要挑战是:第一,高碳排放行业未来的成长空间会收窄,利润会受到压缩,持有较多高碳金融资产,则面临较大转型风险;第二,监管可能对金融机构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不仅会提出一些激励的政策,而且会对支持绿色低碳以及压降高碳有一些考核或约束。

若想推动绿色发展,首先要了解碳中和、碳达峰的真正的含义,不同的企业应该了解自身的碳路径。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表示,这里主要提及三个主要的技术路径。这些路径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因此要充分发挥绿色金融对相关产业和企业的支持作用,引导资金流向绿色低碳领域,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第一,加强政策激励与支持。第二,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及绿色产业相关标准,即国际标准和国内标准要统一等。通过标准的制定及完善,有利于进一步厘清绿色项目边界,明确绿色投融资方向,可将资金引导到真正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和行业,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第二,需要大量的金融产品广泛运用到绿色发展中。当前,绿色信贷仍在绿色金融产品中占据主要地位,其他产品的规模仍旧较小。因此,绿色金融应当在产品创新及推广应用方面下功夫,以此增强绿色金融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第三,加强绿色金融与数字科技等融合。绿色金融创新同样离不开科技支持,将科技与金融融合是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因此,应通过建设和完善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充分发挥绿色金融科技作用,利用数字技术、金融科技等解决当前阻碍绿色金融发展的工具、方法学等问题,开拓绿色金融发展新境地,助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我国要实现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需要加快产业升级转型,推动生产、生活方式根本改变。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涂永红教授表示,在十四五期间,应将发展绿色产业集群作为加速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中之重。金融是经济的血液,发展绿色产业集群离不开充分的金融支持,而绿色金融就是最好的推动力和加速器,应从法律层面加强顶层设计,抓住重点和关键领域,强化金融协同和基础设施建设,调动政府的积极性,引导金融机构将全社会各种金融资源不断配置到绿色产业中,夯实绿色产业基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碳达峰”“碳中和”带来巨大机遇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1-03-25

□本报记者 黄明明

在近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主办的第二届“碳中和与绿色金融论坛”上,众多业界权威专家和学者展开了讨论。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全面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将带来巨大的投资和商业机会。

会上,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就碳中和为金融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以及金融体系应该如何改革以符合碳中和要求做了论述。马骏认为,碳中和预计将在未来30年内带来180多万亿的绿色金融投资,为能源、交通、建筑、工业、林业等行业带来巨大的投资和商业机会,但也将带来应对气候变化所需面临的物理风险与转型风险。面对机遇和挑战,金融机构应该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绿色金融标准要进一步完善以更加符合碳中和、做好环境信息披露、强化对低碳投融资的激励机制、开展产品创新、开启金融机构自身碳中和以及强化国际合作。

碳达峰、碳中和这个话题,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减碳问题,更多的必须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上来看待全球生态问题,一定要包容和谐、共同建设。中石化原董事长、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傅成玉就碳达峰、碳中和领域如何“提升认识的自觉性,促进行动的坚定性”发表了看法。他表示,碳达峰、碳中和,是为了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一场全面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我们要通过碳达峰、碳中和来推动中国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要达成这两个目标,我们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所有变革的生产方式要通过智能化来改变。第二,就是技术减碳。这涉及到技术问题,通过计数算法来算出实际的碳排放量。第三,金融能促进企业的活跃性。中国将会成为世界最大的碳贸易中心,无论从规模还是现有的推动力度上,都是必然的结果。所有的社会进步都必须克服种种困难,提高认识的自觉性,确定行动的坚定性。

中国的碳达峰、碳中和归根到底是取决于能源结构调整,经济结构调整,也取决于资金效率的提升。北京绿色交易所总经理梅德文表示,从各方面讲都需要有一个碳交易市场。碳交易市场是为数不多的最低成本、最高效率的促进经济效能提升、能源效能提升的工具。只有包括能源和资金这两个要素在内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才能够真正低成本、高效率地完成我国的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要实现碳达峰及碳中和战略目标,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徐小东认为,绿色电源将成为我国主体电源。为实现目标,我们要重构电力系统,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以适应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接入,电网形态将更加多元。加快能源低碳转型需要对现存的能源消费和利用方式进行重塑,这在消费、供给、输送、储存、市场机制等环节均面临着技术挑战,需要开展技术创新,以提供高效的解决方案。

碳中和就是“碳排放=碳吸收”。中国工商银行现代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殷红认为,金融机构面临的主要机遇包括:第一,会有大量的投融资机会;第二,投融资产品会迅速地创新;第三,市场上寻找绿色低碳和ESG投资的比较资金规模会迅速增加。金融机构面临的主要挑战是:第一,高碳排放行业未来的成长空间会收窄,利润会受到压缩,持有较多高碳金融资产,则面临较大转型风险;第二,监管可能对金融机构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不仅会提出一些激励的政策,而且会对支持绿色低碳以及压降高碳有一些考核或约束。

若想推动绿色发展,首先要了解碳中和、碳达峰的真正的含义,不同的企业应该了解自身的碳路径。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表示,这里主要提及三个主要的技术路径。这些路径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因此要充分发挥绿色金融对相关产业和企业的支持作用,引导资金流向绿色低碳领域,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第一,加强政策激励与支持。第二,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及绿色产业相关标准,即国际标准和国内标准要统一等。通过标准的制定及完善,有利于进一步厘清绿色项目边界,明确绿色投融资方向,可将资金引导到真正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和行业,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第二,需要大量的金融产品广泛运用到绿色发展中。当前,绿色信贷仍在绿色金融产品中占据主要地位,其他产品的规模仍旧较小。因此,绿色金融应当在产品创新及推广应用方面下功夫,以此增强绿色金融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第三,加强绿色金融与数字科技等融合。绿色金融创新同样离不开科技支持,将科技与金融融合是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因此,应通过建设和完善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充分发挥绿色金融科技作用,利用数字技术、金融科技等解决当前阻碍绿色金融发展的工具、方法学等问题,开拓绿色金融发展新境地,助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我国要实现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需要加快产业升级转型,推动生产、生活方式根本改变。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涂永红教授表示,在十四五期间,应将发展绿色产业集群作为加速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中之重。金融是经济的血液,发展绿色产业集群离不开充分的金融支持,而绿色金融就是最好的推动力和加速器,应从法律层面加强顶层设计,抓住重点和关键领域,强化金融协同和基础设施建设,调动政府的积极性,引导金融机构将全社会各种金融资源不断配置到绿色产业中,夯实绿色产业基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