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记者观察:让学生远离债务陷阱

发布时间:2021-03-26 09:45:06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记者 于晗

过去几年,大学生“校园贷”泛滥,“裸条贷”等乱象时有发生,加重了大学生债务负担,扰乱了大学校园秩序,也积聚了金融风险。

3月17日,银保监会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加强放贷机构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监督管理,规定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并对放贷机构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的营销管理、风险防范和额度管控等提出了严格要求。

大学生互联网贷款引发的各类风险问题引起监管机构的高度重视。《通知》也是监管机构继《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之后,针对互联网消费贷款进一步严格监管的明确信号。

目前,市场上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主要依托于小贷公司牌照进行经营。譬如,度小满金融设有度小满小贷、京东科技设有同盈小贷、美团有三快小贷,小米金融、众安在线分别有小米小贷和众安小贷。该类平台业务覆盖全国,是提供大学生消费贷款的主力军。

《通知》严格要求和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一方面可以遏制互联网贷款平台随意给大学生发放贷款的行为,尤其可有效防止一些互联网贷款平台趁机向大学生发放高利贷的行为,消除互联网贷款平台侵害大学生权益的行为发生,净化互联网金融生态。有业内人士提到,对于金融机构来说,以后在提供校园信贷服务时,不仅要加强风险防控,从源头上把控信贷风险,还要采取“刚性扣减”的原则,防范对大学生多头授信、过度授信。

另一方面,禁止小贷公司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可以抑制大学生借助互联网贷款平台盲目贷款,防止学生各类不切实际或超过自身经济能力的高消费行为。同时,《通知》提到,要“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教育”“不断完善帮扶求助工作机制”以及“全面引导树立正确消费观点”,借此,可进一步防范事前风险,营造良好的金融消费环境。

对于大学生而言,信用是“经济身份证”,也是大学生的“隐形简历”。大学生要养成良好的金融消费习惯,合理借贷,将借贷资金用于学习培训及必要的生活开支,杜绝高消费、过度消费;借贷之后应及时还贷,保持良好的个人信用记录。同时,要保护好个人信息,不轻易对外提供,特别是不能轻易在网上提供给非法金融机构。

教育主管部门、金融机构和各高校还应加强联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金融知识,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群体识别诈骗、防范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记者观察:让学生远离债务陷阱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1-03-26

□记者 于晗

过去几年,大学生“校园贷”泛滥,“裸条贷”等乱象时有发生,加重了大学生债务负担,扰乱了大学校园秩序,也积聚了金融风险。

3月17日,银保监会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加强放贷机构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监督管理,规定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并对放贷机构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的营销管理、风险防范和额度管控等提出了严格要求。

大学生互联网贷款引发的各类风险问题引起监管机构的高度重视。《通知》也是监管机构继《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之后,针对互联网消费贷款进一步严格监管的明确信号。

目前,市场上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主要依托于小贷公司牌照进行经营。譬如,度小满金融设有度小满小贷、京东科技设有同盈小贷、美团有三快小贷,小米金融、众安在线分别有小米小贷和众安小贷。该类平台业务覆盖全国,是提供大学生消费贷款的主力军。

《通知》严格要求和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一方面可以遏制互联网贷款平台随意给大学生发放贷款的行为,尤其可有效防止一些互联网贷款平台趁机向大学生发放高利贷的行为,消除互联网贷款平台侵害大学生权益的行为发生,净化互联网金融生态。有业内人士提到,对于金融机构来说,以后在提供校园信贷服务时,不仅要加强风险防控,从源头上把控信贷风险,还要采取“刚性扣减”的原则,防范对大学生多头授信、过度授信。

另一方面,禁止小贷公司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可以抑制大学生借助互联网贷款平台盲目贷款,防止学生各类不切实际或超过自身经济能力的高消费行为。同时,《通知》提到,要“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教育”“不断完善帮扶求助工作机制”以及“全面引导树立正确消费观点”,借此,可进一步防范事前风险,营造良好的金融消费环境。

对于大学生而言,信用是“经济身份证”,也是大学生的“隐形简历”。大学生要养成良好的金融消费习惯,合理借贷,将借贷资金用于学习培训及必要的生活开支,杜绝高消费、过度消费;借贷之后应及时还贷,保持良好的个人信用记录。同时,要保护好个人信息,不轻易对外提供,特别是不能轻易在网上提供给非法金融机构。

教育主管部门、金融机构和各高校还应加强联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金融知识,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群体识别诈骗、防范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