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商业银行:抓住养老金融发展机遇

发布时间:2021-04-01 08:18:13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邓宇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到中度老龄化,养老金融需求不断增强,商业银行发展养老金融具有重要意义。既要探索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特色和金融发展方向的养老金融创新模式,同时可借鉴国外先进经验,逐步建立起兼具商业价值、社会效益和普惠性的养老金融服务品牌,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贡献金融力量。

养老金融面临的重要机遇

面对人口老龄化产生的巨大养老金融市场,商业银行应抓住养老金融的发展机遇期,从供给端持续发力,填补养老金融的空白。

顶层设计与金融政策全方位支持养老金融发展。“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官方预测老龄人口突破3亿,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上升为国家战略。金融在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上将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一方面是老龄化社会的普惠性、数字化金融服务需求增强,另一方面是养老产业和行业的发展需要更加健全的投融资服务支持。

我国具有发展养老金融的巨大市场和前景机遇。由于我国庞大的老龄人口基数,已形成潜力巨大的养老产业和市场。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达6.91万亿元,预计2022年将达10.29万亿元,预计2030年将达22.3万亿元,老年市场、养老产业将以9.74%、11.48%的年增长率高速发展。我国金融业须结合先进经验和国情特色,加快融入养老产业和市场培育。

商业银行的金融供给有望从养老金融领域发力。部分商业银行通过公募基金、保险以及投融资项目等介入到养老产业和养老市场,逐步探索出一些新的路径。商业银行从养老金融领域着手发力,既是紧跟国家应对老龄化战略部署的主动担当,更是从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发,谋求拓展养老金融和发展空间的创新实践。

商业银行养老金融发展面临的主要难题

现实的挑战在于养老金融发展模式还未成熟,缺乏专业和细分的养老金融产品,特别是数字化与金融科技兴起,养老金融的数字化需求更为迫切。

养老金融机制处于探索试点且模式相对单一。养老金融是一个涵盖政策、市场与社会的多元化领域,不仅涉及国家战略层面对养老市场和产业的规划,而且需要养老企业、社会组织和机构共同参与。目前我国养老金融机制还处于试点探索阶段,政府层面的养老机构和产业规划正逐步建立,市场化的养老企业和组织以中小规模为主,相对分散且部分存在行业规范问题,这也就导致商业银行参与养老市场和养老产业的程度较低,同时也面临一些行业风险,大规模发展仍较为审慎。

专业细分的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较为薄弱。从目前商业银行参与养老市场的领域看,大部分还处于摸索和初级阶段,大型商业银行具备较好的发展条件,一般从养老账户体系入手搭建养老金融部门,与财富管理品牌融合,聚焦基础服务、理财业务和财富管理,而中小银行更多以特色业务为主,如银保联动、银基协同等方式。整体看,商业银行养老金融还未形成产业链布局,大都从客户服务和理财产品介入,参与度和渗透率相对较低,无法满足更深层次的养老产业和市场需求。

养老金融数字化转型与金融科技融合度有待提升。由于互联网与线上化金融服务的深入,商业银行的客户群正在发生新的变化,传统的中老年客户成为网点、财富管理等重要类型。目前商业银行的金融科技应用普及率较高,包括消费金融、线上理财等金融科技应用平台相对健全,但针对中老年客群的特殊需求如安全性、使用便利性等方面还相对匮乏,普惠性与数字化金融服务还存在一些短板,养老金融的数字化转型还须加快步伐。

“十四五”时期商业银行养老金融的发展建议

“十四五”时期是商业银行全方位布局养老金融的发展机遇期,建议商业银行从供给端和需求端入手,从养老金融机制、金融服务和产品布局、人才队伍建设和数字化转型等着手构建养老金融体系。

探索不断完善专门养老金融机制建设。一是根据商业银行自身的发展定位和实际情况构建养老金融战略模块,在系统内形成养老金融的战略共识,从更前瞻性的战略布局出发推进养老金融发展;二是逐步探索建立专门化的养老金融事业部或板块,统筹养老金融条线管理,从养老产业项目运营、养老市场开发、客群管理到投融贷债布局等形成垂直的养老金融体系;三是适时根据养老金融的发展需求,建立更为清晰的养老金融品牌网络,或与大财富管理体系并举,或以独立的品牌机制运营,将养老金融打造成为融合财富管理、普惠性数字化的生态圈。

加强养老金融投融资布局与产品开发。一是紧跟国家养老产业规划与政策举措,通过自有或委托形式加强养老产业、养老市场的行业研究、市场分析,以适当方式创设投融贷债融资工具;二是充分运用商业银行自身拥有的资管、保险、理财等牌照资源和子公司网络,加强与证券、保险、基金公司等金融同业的协同,设计多样化的养老金融产品;三是密切与第三方养老机构协作,探索与外资机构共同设立资管、保险和理财等专业养老金融服务机构,更多借助第三方力量提升商业银行养老金融服务水平。

积极培育养老金融领域的专业人才队伍。一是搭建起养老金融服务的财富管理、产品研发和市场营销人才网络。一方面加强内部培训,提升前台养老金融服务和营销的素质、技能,满足中老年客群的金融需求;另一方面夯实中后台养老金融专业基础,打造敏捷高效的养老金融运营管理团队。二是建议通过市场化招聘模式从外部引进养老金融人才资源,包括投融资项目经理、养老财富管理顾问、金融科技专家等,同时引进外资机构养老金融高端人才和培训体系,进一步扩充养老金融人才力量。

加快推进养老金融数字化与金融科技应用。一是明确养老金融的数字化转型路径,从现有的中后台数字化与流程再造计划中,厘清养老金融服务的数字化改造项目,设计契合特定中老年客群的普惠性、数字化和线上化的操作、应用和泛金融生态。二是探索建设养老金融的科技应用平台,嵌入养老金融服务的账户、数据和客户标签,为前台网点运营、中后台财富管理机构和数字化团队提供养老财富、养老市场的可视化工具,满足养老金融的发展需求。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所在单位意见)

(作者系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商业银行:抓住养老金融发展机遇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1-04-01

□邓宇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到中度老龄化,养老金融需求不断增强,商业银行发展养老金融具有重要意义。既要探索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特色和金融发展方向的养老金融创新模式,同时可借鉴国外先进经验,逐步建立起兼具商业价值、社会效益和普惠性的养老金融服务品牌,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贡献金融力量。

养老金融面临的重要机遇

面对人口老龄化产生的巨大养老金融市场,商业银行应抓住养老金融的发展机遇期,从供给端持续发力,填补养老金融的空白。

顶层设计与金融政策全方位支持养老金融发展。“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官方预测老龄人口突破3亿,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上升为国家战略。金融在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上将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一方面是老龄化社会的普惠性、数字化金融服务需求增强,另一方面是养老产业和行业的发展需要更加健全的投融资服务支持。

我国具有发展养老金融的巨大市场和前景机遇。由于我国庞大的老龄人口基数,已形成潜力巨大的养老产业和市场。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达6.91万亿元,预计2022年将达10.29万亿元,预计2030年将达22.3万亿元,老年市场、养老产业将以9.74%、11.48%的年增长率高速发展。我国金融业须结合先进经验和国情特色,加快融入养老产业和市场培育。

商业银行的金融供给有望从养老金融领域发力。部分商业银行通过公募基金、保险以及投融资项目等介入到养老产业和养老市场,逐步探索出一些新的路径。商业银行从养老金融领域着手发力,既是紧跟国家应对老龄化战略部署的主动担当,更是从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发,谋求拓展养老金融和发展空间的创新实践。

商业银行养老金融发展面临的主要难题

现实的挑战在于养老金融发展模式还未成熟,缺乏专业和细分的养老金融产品,特别是数字化与金融科技兴起,养老金融的数字化需求更为迫切。

养老金融机制处于探索试点且模式相对单一。养老金融是一个涵盖政策、市场与社会的多元化领域,不仅涉及国家战略层面对养老市场和产业的规划,而且需要养老企业、社会组织和机构共同参与。目前我国养老金融机制还处于试点探索阶段,政府层面的养老机构和产业规划正逐步建立,市场化的养老企业和组织以中小规模为主,相对分散且部分存在行业规范问题,这也就导致商业银行参与养老市场和养老产业的程度较低,同时也面临一些行业风险,大规模发展仍较为审慎。

专业细分的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较为薄弱。从目前商业银行参与养老市场的领域看,大部分还处于摸索和初级阶段,大型商业银行具备较好的发展条件,一般从养老账户体系入手搭建养老金融部门,与财富管理品牌融合,聚焦基础服务、理财业务和财富管理,而中小银行更多以特色业务为主,如银保联动、银基协同等方式。整体看,商业银行养老金融还未形成产业链布局,大都从客户服务和理财产品介入,参与度和渗透率相对较低,无法满足更深层次的养老产业和市场需求。

养老金融数字化转型与金融科技融合度有待提升。由于互联网与线上化金融服务的深入,商业银行的客户群正在发生新的变化,传统的中老年客户成为网点、财富管理等重要类型。目前商业银行的金融科技应用普及率较高,包括消费金融、线上理财等金融科技应用平台相对健全,但针对中老年客群的特殊需求如安全性、使用便利性等方面还相对匮乏,普惠性与数字化金融服务还存在一些短板,养老金融的数字化转型还须加快步伐。

“十四五”时期商业银行养老金融的发展建议

“十四五”时期是商业银行全方位布局养老金融的发展机遇期,建议商业银行从供给端和需求端入手,从养老金融机制、金融服务和产品布局、人才队伍建设和数字化转型等着手构建养老金融体系。

探索不断完善专门养老金融机制建设。一是根据商业银行自身的发展定位和实际情况构建养老金融战略模块,在系统内形成养老金融的战略共识,从更前瞻性的战略布局出发推进养老金融发展;二是逐步探索建立专门化的养老金融事业部或板块,统筹养老金融条线管理,从养老产业项目运营、养老市场开发、客群管理到投融贷债布局等形成垂直的养老金融体系;三是适时根据养老金融的发展需求,建立更为清晰的养老金融品牌网络,或与大财富管理体系并举,或以独立的品牌机制运营,将养老金融打造成为融合财富管理、普惠性数字化的生态圈。

加强养老金融投融资布局与产品开发。一是紧跟国家养老产业规划与政策举措,通过自有或委托形式加强养老产业、养老市场的行业研究、市场分析,以适当方式创设投融贷债融资工具;二是充分运用商业银行自身拥有的资管、保险、理财等牌照资源和子公司网络,加强与证券、保险、基金公司等金融同业的协同,设计多样化的养老金融产品;三是密切与第三方养老机构协作,探索与外资机构共同设立资管、保险和理财等专业养老金融服务机构,更多借助第三方力量提升商业银行养老金融服务水平。

积极培育养老金融领域的专业人才队伍。一是搭建起养老金融服务的财富管理、产品研发和市场营销人才网络。一方面加强内部培训,提升前台养老金融服务和营销的素质、技能,满足中老年客群的金融需求;另一方面夯实中后台养老金融专业基础,打造敏捷高效的养老金融运营管理团队。二是建议通过市场化招聘模式从外部引进养老金融人才资源,包括投融资项目经理、养老财富管理顾问、金融科技专家等,同时引进外资机构养老金融高端人才和培训体系,进一步扩充养老金融人才力量。

加快推进养老金融数字化与金融科技应用。一是明确养老金融的数字化转型路径,从现有的中后台数字化与流程再造计划中,厘清养老金融服务的数字化改造项目,设计契合特定中老年客群的普惠性、数字化和线上化的操作、应用和泛金融生态。二是探索建设养老金融的科技应用平台,嵌入养老金融服务的账户、数据和客户标签,为前台网点运营、中后台财富管理机构和数字化团队提供养老财富、养老市场的可视化工具,满足养老金融的发展需求。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所在单位意见)

(作者系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