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书山论道

论中国结构性通货紧缩

——评《中国结构性通缩形成机制及调控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2 08:08:50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郑超愚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和结构性通货膨胀这样三分法的通货膨胀传统研究纲领,由于隐含地假设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镜像对称性,在主张PPI指数比CPI指数更为顺周期的一般性规律之外,难以有效阐述我国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中PPI指数与CPI指数周期分化的特殊结构性现象。

龙少波新近出版的学术专著《中国结构性通缩形成机制及调控体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7月出版,以下简称“新著”),系统地回顾和总结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我国通货紧缩调控的基本历史经验,并针对2012-2016年我国PPI持续负增长而CPI缓慢正增长的结构性通货紧缩现象进行深入研究,深刻地揭示了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高端服务品与低端工业品的非对称性供求失衡关系,以及劳动、资本和大宗商品国际价格对劳动密集型产品与资本密集型产品的非对称性成本影响,建立起我国结构性通货紧缩原因和效应的多重机制非对称作用理论分析框架,取得一系列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研究结论。

新著在识别和定义中国结构性通货紧缩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向量自回归、MS-VAR和TVP-VAR-SV等计量模型,完整准确地描述我国通货紧缩中CPI指数与PPI指数背离、传递和反馈的交互作用。事实上,1990年代以来,宏观经济学形成的所谓新共识和新综合,受到了次贷危机和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而后危机时期宏观经济学的修复、更新和完善进程,必然要求在理论和经验上同时重构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如果说新著的多重机制非对称作用通货紧缩理论,尚属于后危机时期宏观经济学微观理论基础的探索,那么新著的上述计量分析模型和结论,已经形成系统、坚实的、能够检验和发展各种通货紧缩理论的宏观经济学微观经验基础,即超越自我多重机制非对称作用通货紧缩理论而具有相对独立的类型化通货紧缩事实存在价值。

次贷危机以来,美国、日本和欧元区面临通货紧缩的现实威胁,一直挣扎于长期停滞陷阱、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与平坦化菲利普斯曲线的循环纠缠中而无法解脱。当前发达经济体通货紧缩困境和反通货紧缩的国际经验与实践进一步表明,通货紧缩是比通货膨胀更为危险和顽固的宏观经济病况。虽然我国通货紧缩仍然是结构性现象,但是新著所建立的我国结构性通货紧缩调控体系的政策原理和操作秩序,及其具有操作性和前瞻性的重要政策参考价值,不仅在于预警和预测我国结构性通缩以及克服我国结构性通缩的负面影响,更在于防止我国结构性通缩变质演化为长期普遍的恶性通缩。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


书山论道

论中国结构性通货紧缩

——评《中国结构性通缩形成机制及调控体系研究》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1-04-12

□郑超愚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和结构性通货膨胀这样三分法的通货膨胀传统研究纲领,由于隐含地假设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镜像对称性,在主张PPI指数比CPI指数更为顺周期的一般性规律之外,难以有效阐述我国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中PPI指数与CPI指数周期分化的特殊结构性现象。

龙少波新近出版的学术专著《中国结构性通缩形成机制及调控体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7月出版,以下简称“新著”),系统地回顾和总结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我国通货紧缩调控的基本历史经验,并针对2012-2016年我国PPI持续负增长而CPI缓慢正增长的结构性通货紧缩现象进行深入研究,深刻地揭示了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高端服务品与低端工业品的非对称性供求失衡关系,以及劳动、资本和大宗商品国际价格对劳动密集型产品与资本密集型产品的非对称性成本影响,建立起我国结构性通货紧缩原因和效应的多重机制非对称作用理论分析框架,取得一系列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研究结论。

新著在识别和定义中国结构性通货紧缩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向量自回归、MS-VAR和TVP-VAR-SV等计量模型,完整准确地描述我国通货紧缩中CPI指数与PPI指数背离、传递和反馈的交互作用。事实上,1990年代以来,宏观经济学形成的所谓新共识和新综合,受到了次贷危机和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而后危机时期宏观经济学的修复、更新和完善进程,必然要求在理论和经验上同时重构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如果说新著的多重机制非对称作用通货紧缩理论,尚属于后危机时期宏观经济学微观理论基础的探索,那么新著的上述计量分析模型和结论,已经形成系统、坚实的、能够检验和发展各种通货紧缩理论的宏观经济学微观经验基础,即超越自我多重机制非对称作用通货紧缩理论而具有相对独立的类型化通货紧缩事实存在价值。

次贷危机以来,美国、日本和欧元区面临通货紧缩的现实威胁,一直挣扎于长期停滞陷阱、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与平坦化菲利普斯曲线的循环纠缠中而无法解脱。当前发达经济体通货紧缩困境和反通货紧缩的国际经验与实践进一步表明,通货紧缩是比通货膨胀更为危险和顽固的宏观经济病况。虽然我国通货紧缩仍然是结构性现象,但是新著所建立的我国结构性通货紧缩调控体系的政策原理和操作秩序,及其具有操作性和前瞻性的重要政策参考价值,不仅在于预警和预测我国结构性通缩以及克服我国结构性通缩的负面影响,更在于防止我国结构性通缩变质演化为长期普遍的恶性通缩。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