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聚力整治“校园贷”乱象

发布时间:2021-04-22 08:49:32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丁卫东

最近一段时间,媒体上揭露互联网平台精准“收割”大学生、国家相关部门出手拯救大学生远离“校园害”等密集报道,又把早就声名狼藉的“校园贷”乱象舆情,再次推送到人们的面前。笔者认为,对于这一严重的社会问题,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予以坚决、彻底、聚力整治!

“校园贷”乱象滋生有其原因,一是当事大学生人文素养、智商财商和法治意识淡薄低下。从报道看,裹挟乱象之中的受害大学生轻率贷款,大多是为消费娱乐、吃喝旅游,甚至参与传销、赌博等,可见其严重缺乏成人意识、责任意识、法治意识;从一些对金融知识懵懂糊涂,受骗则举止失措、入套则任其摆布的受害者身上,哪里还能见识当代大学生的丁点风采?二是大学生自我、家庭、学校教育管理缺失缺位。中学生从考上大学离开家庭,就应担负起自我教育管理的职责,可是许多学生因缺乏对家庭家长的敬畏感恩而不负责地涉足“校园贷”,从而成为受害牺牲品;家长对学子多疼爱有余、严管不足,即便是比较拮据的家庭也不愿“委屈”孩子而尽量满足之,很少叮嘱其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有些学校或因重视不够、或因信息不灵敏、或囿于顾虑和局限,对学生教育管理不严,导致“校园害”愈演愈烈、泛滥成灾。三是法治建设、社会治理和行业监管作用不力。监管立法相对于“互联网+”金融经营活动的野蛮生长显得极其滞后薄弱:一方面,互联网金融法律规制对合法金融机构鼓励、保护不力,致使正规金融机构被动地拱手让出可以或应该介入的校园金融市场;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法律规制对非法金融机构(平台)管束、打击不力,导致其疯狂攻陷校园、“收割”大学生达到肆无忌惮的程度。

“校园贷”猖獗危害重重。一是毁坏学生健康安全的校园成长环境。近年来,一些无论是家境宽裕还是家境窘迫的大学生,在受到忽悠引诱、自我消费欲望膨胀或沾染上不良习气之后,往往不再满足于父母提供的生活费用而涉足“校园贷”。可是“校园贷”靠谱得少、害人得多,一旦招惹上身,轻则损钱破财、牵扯精力、烦恼不断,重则耽误学业、逃课辍学,甚至有牢狱之灾、殒命之虞。二是毒化学生健全人格的成型培塑氛围。大学阶段是学生校园生活的后期,也是其即将步入社会的前期。在这期间,以高利贷为实质内容的“校园贷”不断更换“马甲”兴风作浪、肆虐校园,以鼓励消费、支持创业、服务理财为幌子的“校园金融”持续受到不辨真相学生的盲从追捧、相互怂恿,以胁迫讹诈、破坏声誉、暴力催收为非法手段的“校园害”屡屡导致受害学生无助就范、犹如惊弓之鸟,受波及学生担心受怕……凡此种种,都会给身居校园学生身心及人格的培塑带来恶劣的负面影响。三是阻塞学生合理适度的金融需求空间。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能有贷款助学需求,可是一些假“零利率”之名、行高收费之实的校园借贷,不仅致学生救急不成,反而陷雪上加霜境地;一些头脑活跃、创业心切的学生可能有融资实践需求,可是一些包藏祸心的“创业贷”“求职贷”“培训贷”,却会使其厄运临头、难以自拔;一些家庭条件殷实的学生可能有理财增值需求,可是一些居心不良的花式营销,却会使他们上当受骗、损财耗神。不法分子的恶行极易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结局:“校园害”橫行校园,学生却难以挣脱;正规金融面对被破坏的校园金融生态不敢介入,学生欲求而不得。

整治“校园贷”乱象需要多管齐下、聚力攻坚。其一,加强学生教育,提高综合素质教育质效对大学生的保护力。一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育引导大学生端正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加强彰显中华伦理文明的财富观教育。教育学生按照“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价值诉求,立足通过勤奋劳动、荣获财富;要引导学生把准消费观,使之养成健康适度、积极向善的生活旨趣和习惯。三是加强财商教育。把财商教育既当成财富能力的教育,更当成是品格和责任教育。四是加强反诈骗反洗脑教育。要在各大高校积极推行既可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又可丰富知识框架的博雅教育,从而以极富远见的智慧和负责任的态度向学生传授生存之道!

其二,压实家庭及学校教管责任,提高家庭校园对大学生的保护力。一方面,家庭要严格担负起对孩子教育责任。要从“再穷不能穷孩子”等惯常理念中清醒过来,不能一味满足孩子背离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等传统美德的非理性开支,不能以“老不问少事”等传统信条来开脱自己应尽的责任义务,而应尽职为孩子成长成才保驾护航。另一方面,要压实学校责任,高校及其老师要加强对大学生正确的“三观”教育,有效开展创业教育、劳动教育、勤俭教育等,倡导适度、理性、文明消费。同时,建立家校互动机制,让家庭亲友与学校师生以爱心和责任共同编织防护之网。

其三,推进依法治国,提高完善法治建设环境对大学生的保护力。当前,人们寄希望于通过加强法治建设来促进社会和谐文明进步的愿望愈发强烈!第一,“堵偏门”。今年以来,国家已经采取行动,银保监会联合五部委于3月17日发文要求,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进一步加强消费金融公司、商业银行等持牌金融机构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风险管理。在此基础上,国家有必要进一步升级治理举措、配置较多的司法资源来彻底整治校园借贷顽瘴痼疾。第二,“开正门”。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人数超过4000万,他们存在相当大的金融信贷需求,但传统银行在高校的金融服务渗透率非常低下。为了让良币驱逐劣币,亟须指导金融机构顺应大学生依赖网络消费、借贷的趋势,审视开展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鉴于以前曾经开办的校园信用卡因风险难控而被迫停办的教训,现在金融机构在为大学生发放贷款时,必须严格贷前资质审核,全面了解大学生的信用信息和借贷情况,管控多头借贷,审慎授信放贷。

(作者单位:农业银行连云港分行)


聚力整治“校园贷”乱象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1-04-22

□丁卫东

最近一段时间,媒体上揭露互联网平台精准“收割”大学生、国家相关部门出手拯救大学生远离“校园害”等密集报道,又把早就声名狼藉的“校园贷”乱象舆情,再次推送到人们的面前。笔者认为,对于这一严重的社会问题,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予以坚决、彻底、聚力整治!

“校园贷”乱象滋生有其原因,一是当事大学生人文素养、智商财商和法治意识淡薄低下。从报道看,裹挟乱象之中的受害大学生轻率贷款,大多是为消费娱乐、吃喝旅游,甚至参与传销、赌博等,可见其严重缺乏成人意识、责任意识、法治意识;从一些对金融知识懵懂糊涂,受骗则举止失措、入套则任其摆布的受害者身上,哪里还能见识当代大学生的丁点风采?二是大学生自我、家庭、学校教育管理缺失缺位。中学生从考上大学离开家庭,就应担负起自我教育管理的职责,可是许多学生因缺乏对家庭家长的敬畏感恩而不负责地涉足“校园贷”,从而成为受害牺牲品;家长对学子多疼爱有余、严管不足,即便是比较拮据的家庭也不愿“委屈”孩子而尽量满足之,很少叮嘱其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有些学校或因重视不够、或因信息不灵敏、或囿于顾虑和局限,对学生教育管理不严,导致“校园害”愈演愈烈、泛滥成灾。三是法治建设、社会治理和行业监管作用不力。监管立法相对于“互联网+”金融经营活动的野蛮生长显得极其滞后薄弱:一方面,互联网金融法律规制对合法金融机构鼓励、保护不力,致使正规金融机构被动地拱手让出可以或应该介入的校园金融市场;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法律规制对非法金融机构(平台)管束、打击不力,导致其疯狂攻陷校园、“收割”大学生达到肆无忌惮的程度。

“校园贷”猖獗危害重重。一是毁坏学生健康安全的校园成长环境。近年来,一些无论是家境宽裕还是家境窘迫的大学生,在受到忽悠引诱、自我消费欲望膨胀或沾染上不良习气之后,往往不再满足于父母提供的生活费用而涉足“校园贷”。可是“校园贷”靠谱得少、害人得多,一旦招惹上身,轻则损钱破财、牵扯精力、烦恼不断,重则耽误学业、逃课辍学,甚至有牢狱之灾、殒命之虞。二是毒化学生健全人格的成型培塑氛围。大学阶段是学生校园生活的后期,也是其即将步入社会的前期。在这期间,以高利贷为实质内容的“校园贷”不断更换“马甲”兴风作浪、肆虐校园,以鼓励消费、支持创业、服务理财为幌子的“校园金融”持续受到不辨真相学生的盲从追捧、相互怂恿,以胁迫讹诈、破坏声誉、暴力催收为非法手段的“校园害”屡屡导致受害学生无助就范、犹如惊弓之鸟,受波及学生担心受怕……凡此种种,都会给身居校园学生身心及人格的培塑带来恶劣的负面影响。三是阻塞学生合理适度的金融需求空间。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能有贷款助学需求,可是一些假“零利率”之名、行高收费之实的校园借贷,不仅致学生救急不成,反而陷雪上加霜境地;一些头脑活跃、创业心切的学生可能有融资实践需求,可是一些包藏祸心的“创业贷”“求职贷”“培训贷”,却会使其厄运临头、难以自拔;一些家庭条件殷实的学生可能有理财增值需求,可是一些居心不良的花式营销,却会使他们上当受骗、损财耗神。不法分子的恶行极易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结局:“校园害”橫行校园,学生却难以挣脱;正规金融面对被破坏的校园金融生态不敢介入,学生欲求而不得。

整治“校园贷”乱象需要多管齐下、聚力攻坚。其一,加强学生教育,提高综合素质教育质效对大学生的保护力。一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育引导大学生端正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加强彰显中华伦理文明的财富观教育。教育学生按照“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价值诉求,立足通过勤奋劳动、荣获财富;要引导学生把准消费观,使之养成健康适度、积极向善的生活旨趣和习惯。三是加强财商教育。把财商教育既当成财富能力的教育,更当成是品格和责任教育。四是加强反诈骗反洗脑教育。要在各大高校积极推行既可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又可丰富知识框架的博雅教育,从而以极富远见的智慧和负责任的态度向学生传授生存之道!

其二,压实家庭及学校教管责任,提高家庭校园对大学生的保护力。一方面,家庭要严格担负起对孩子教育责任。要从“再穷不能穷孩子”等惯常理念中清醒过来,不能一味满足孩子背离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等传统美德的非理性开支,不能以“老不问少事”等传统信条来开脱自己应尽的责任义务,而应尽职为孩子成长成才保驾护航。另一方面,要压实学校责任,高校及其老师要加强对大学生正确的“三观”教育,有效开展创业教育、劳动教育、勤俭教育等,倡导适度、理性、文明消费。同时,建立家校互动机制,让家庭亲友与学校师生以爱心和责任共同编织防护之网。

其三,推进依法治国,提高完善法治建设环境对大学生的保护力。当前,人们寄希望于通过加强法治建设来促进社会和谐文明进步的愿望愈发强烈!第一,“堵偏门”。今年以来,国家已经采取行动,银保监会联合五部委于3月17日发文要求,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进一步加强消费金融公司、商业银行等持牌金融机构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风险管理。在此基础上,国家有必要进一步升级治理举措、配置较多的司法资源来彻底整治校园借贷顽瘴痼疾。第二,“开正门”。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人数超过4000万,他们存在相当大的金融信贷需求,但传统银行在高校的金融服务渗透率非常低下。为了让良币驱逐劣币,亟须指导金融机构顺应大学生依赖网络消费、借贷的趋势,审视开展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鉴于以前曾经开办的校园信用卡因风险难控而被迫停办的教训,现在金融机构在为大学生发放贷款时,必须严格贷前资质审核,全面了解大学生的信用信息和借贷情况,管控多头借贷,审慎授信放贷。

(作者单位:农业银行连云港分行)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