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加大处置不良贷款力度

发布时间:2021-04-26 08:23:43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李凤文

银行不良贷款风险是监管工作的重点,也是媒体关注的焦点问题。近日银保监会举行的一季度银行业保险业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银保监会副主席肖远企表示,去年银行业共处置不良资产超3万亿元,今年不良资产处置的目标力度不减,银保监会将推动银行业全年处置不良贷款规模总体多于去年。

近年来,受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以及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因素的影响,我国银行机构不良贷款出现“双升”的态势。对此,监管部门一方面鼓励银行及时处置不良贷款,防止不良贷款集中暴露造成更大的风险。2018年3月,原银监会印发《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对逾期90天以上贷款全部纳入不良贷款的银行,享受拨备覆盖率由150%调整为120%-150%,贷款拨备率由2.5%调整为1.5%-2.5%的监管政策。鼓励银行机构加大不良贷款核销力度,以腾出更多信贷规模用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拓宽不良贷款处置渠道,解决不良贷款处置难问题。银保监会今年初印发《关于开展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的通知》,发布不良贷款转让试点新政,放开单户对公不良贷款和批量个人不良贷款转让的限制,明确了参与试点的银行和参与试点的不良贷款收购机构范围,进一步扩充了银行不良贷款的处置渠道和方式,对防范化解金融系统性风险和提升银行业不良资产处置效能起到重要作用。

近年来,银行业已累计处置不良贷款12万亿元,仅去年就处置了3.02万亿元。银保监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3.6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183亿元,不良贷款率1.89%,较年初下降0.02个百分点。尽管不良率出现下降,但今年不良贷款余额仍会上升,银行处置不良资产压力依然较大。

众所周知,银行贷款中的不良贷款大部分都是无法转动起来的,不仅不能给银行带来收益,社会效益也很低,而且还占用银行大量的信贷规模。如不及时处置,就会增加银行的经营风险,也会影响银行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对不良贷款及时进行处置,不仅化解了银行信用风险,防止信用风险的积聚,更重要的是为信贷增长腾出新的空间,有助于银行利用信贷资金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为国民经济快速恢复增长创造有利条件、提供坚实基础。此外,通过司法清收、打包出售、重组等多种渠道和多种方式处置不良贷款,还可以减少银行的损失。由此可见,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具有“一箭多雕”的作用。

为此,银行机构应高度重视不良贷款的处置工作,加大工作力度,采取行政、经济、司法、打包出售等手段进行现金清收,通过促进企业兼并重组进行盘活清收,依法依规核销等方式进行处置。与此同时,也要强化重点领域的信贷风险防范,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一方面要注意防范房地产领域的“灰犀牛”。近日,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2021)》显示,超八成受访者认为2021年我国不良贷款规模将显著增加的行业是房地产。2020年一季度末,房地产贷款增速降至12%,为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继续低于各项贷款增速。虽然如此,但其总量和占比仍然处于高位,随着房地产调控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大,房地产领域信贷风险防控仍旧不可掉以轻心。

另一方面要防范潜在的信用风险。今年国务院已明确将应对疫情影响的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延续到年底,这一政策暂时缓解了一些中小微企业资金压力,短时间内降低了信用违约的可能性。但这只是暂时的风险缓解并非风险的化解,银行信贷风险具有延迟性,需要高度关注疫情对中小微企业影响的延后风险。

更重要的是,在帮助企业走出困境的同时,银行也要进行内部压力测试,提足拨备,提升应对风险的能力。不仅如此,还要及时采取多种方式、多渠道补充银行资本,尤其要关注中小银行资本补充问题,增强抵御风险能力。此外,《金融资产风险分类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发布已近两年,应尽快进行修改完善,早日出台,以指导银行机构真实反映信贷和非信贷风险,并及时进行应对和化解,确保银行业稳健运行,高质量服务经济发展。

(作者单位:承德银保监分局)


加大处置不良贷款力度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1-04-26

□李凤文

银行不良贷款风险是监管工作的重点,也是媒体关注的焦点问题。近日银保监会举行的一季度银行业保险业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银保监会副主席肖远企表示,去年银行业共处置不良资产超3万亿元,今年不良资产处置的目标力度不减,银保监会将推动银行业全年处置不良贷款规模总体多于去年。

近年来,受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以及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因素的影响,我国银行机构不良贷款出现“双升”的态势。对此,监管部门一方面鼓励银行及时处置不良贷款,防止不良贷款集中暴露造成更大的风险。2018年3月,原银监会印发《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对逾期90天以上贷款全部纳入不良贷款的银行,享受拨备覆盖率由150%调整为120%-150%,贷款拨备率由2.5%调整为1.5%-2.5%的监管政策。鼓励银行机构加大不良贷款核销力度,以腾出更多信贷规模用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拓宽不良贷款处置渠道,解决不良贷款处置难问题。银保监会今年初印发《关于开展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的通知》,发布不良贷款转让试点新政,放开单户对公不良贷款和批量个人不良贷款转让的限制,明确了参与试点的银行和参与试点的不良贷款收购机构范围,进一步扩充了银行不良贷款的处置渠道和方式,对防范化解金融系统性风险和提升银行业不良资产处置效能起到重要作用。

近年来,银行业已累计处置不良贷款12万亿元,仅去年就处置了3.02万亿元。银保监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3.6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183亿元,不良贷款率1.89%,较年初下降0.02个百分点。尽管不良率出现下降,但今年不良贷款余额仍会上升,银行处置不良资产压力依然较大。

众所周知,银行贷款中的不良贷款大部分都是无法转动起来的,不仅不能给银行带来收益,社会效益也很低,而且还占用银行大量的信贷规模。如不及时处置,就会增加银行的经营风险,也会影响银行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对不良贷款及时进行处置,不仅化解了银行信用风险,防止信用风险的积聚,更重要的是为信贷增长腾出新的空间,有助于银行利用信贷资金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为国民经济快速恢复增长创造有利条件、提供坚实基础。此外,通过司法清收、打包出售、重组等多种渠道和多种方式处置不良贷款,还可以减少银行的损失。由此可见,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具有“一箭多雕”的作用。

为此,银行机构应高度重视不良贷款的处置工作,加大工作力度,采取行政、经济、司法、打包出售等手段进行现金清收,通过促进企业兼并重组进行盘活清收,依法依规核销等方式进行处置。与此同时,也要强化重点领域的信贷风险防范,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一方面要注意防范房地产领域的“灰犀牛”。近日,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2021)》显示,超八成受访者认为2021年我国不良贷款规模将显著增加的行业是房地产。2020年一季度末,房地产贷款增速降至12%,为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继续低于各项贷款增速。虽然如此,但其总量和占比仍然处于高位,随着房地产调控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大,房地产领域信贷风险防控仍旧不可掉以轻心。

另一方面要防范潜在的信用风险。今年国务院已明确将应对疫情影响的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延续到年底,这一政策暂时缓解了一些中小微企业资金压力,短时间内降低了信用违约的可能性。但这只是暂时的风险缓解并非风险的化解,银行信贷风险具有延迟性,需要高度关注疫情对中小微企业影响的延后风险。

更重要的是,在帮助企业走出困境的同时,银行也要进行内部压力测试,提足拨备,提升应对风险的能力。不仅如此,还要及时采取多种方式、多渠道补充银行资本,尤其要关注中小银行资本补充问题,增强抵御风险能力。此外,《金融资产风险分类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发布已近两年,应尽快进行修改完善,早日出台,以指导银行机构真实反映信贷和非信贷风险,并及时进行应对和化解,确保银行业稳健运行,高质量服务经济发展。

(作者单位:承德银保监分局)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