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增强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发布时间:2021-04-29 08:44:03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王志强 付强 安俊

今年以来,我国银行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正确处理恢复经济与防范风险的关系,经受住了内外部复杂环境的严峻考验,行业整体运行稳定。全行业有力推进扩规模、调结构、降成本,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稳步提升。截至一季度末,银行业人民币贷款增加7.67万亿元,同比多增5741亿元,制造业贷款增加1.2万亿元,新增债券投资约1.7万亿元。新增信贷资源重点投向高端制造、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等产业,其中科学研究服务业、信息技术服务业贷款同比分别增长22%、19%。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6.8万亿元,同比增长33.9%。企业贷款利率降至4.6%以下,创史上最低水平。

当前国内外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处于大流行阶段,全球经济复苏和国际金融市场面临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国内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仍未完全消除,结构性矛盾依旧凸显,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加剧通胀压力,各种内外部风险不容忽视,我国银行业将面临严峻考验。

一是风控压力增大。2020年宏观杠杆率上升至270%,企业部门债务压力增大,加剧银行不良资产暴露风险,亟须多渠道补充资本增强风险抵补能力。二是盈利能力趋弱。随着金融业让利实体经济、金融监管趋严、利率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银行业盈利能力趋弱态势依然延续。三是金融科技创新也有“卡脖子”风险。虽然我国金融科技发展较快,但多集中于应用领域,原创性技术创新能力和新型风险防范能力明显不足。四是海外业务风险上升。部分国家债务风险不断累积,新一轮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可能性增加,叠加地缘政治、民族主义抬头,银行业海外分支机构经营风险凸显。

当前建议重点从五个方面入手,支持商业银行固本强基,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一)多途径充实商业银行资本金。一是大力推进商业银行加快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建议强化制度创新,推动老股东积极参与商业银行配股、增发,允许老股东等比例足额认购所配售、增发的股份。建议对于同一资本补充工具设定不同的发行标准、审批要求和执行细则,适应、满足非上市银行和中小银行的具体情况和不同需求。二是强化资本补充工具的资金支持和市场流动性。建议为资本补充工具引入长期资金支持,鼓励公募基金、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保险资金等主流机构投资者加大对商业银行资本补充债券的配置力度。建议推进资本补充债券做市商制度建设,增加央行票据互换工具(CBS)交易规模、扩大一级交易商范围,建立银行间市场质押式回购押品互认机制,补足资本补充债券流动性较差的短板。

(二)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一是建立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及时调整现行绿色金融界定标准,确保绿色项目与碳中和、净零碳排放标准相一致。二是完善绿色金融激励机制,以市场化方式引导商业银行补足碳中和巨量投资缺口。三是创新相关衍生品工具,逐步推出绿色金融供应链、绿色资产证券化等产品,为碳金融市场合理定价和流动性扩充提供支撑。四是及时评估金融稳定和货币政策,灵活调整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约束条件,确保绿色转型过程中高碳排放资产减值对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冲击风险可控。

(三)大力发展养老金融。一是探索“存房养老”模式。在不改变房屋权属的前提下,让老年人把房产委托给专业资产管理机构,满足老年人安心养老和财富传承需要。二是培育养老资管市场。针对养老体系三支柱下符合条件的资管产品,适当减免其运营和投资中的增值税、所得税,提高收益,增强激励,鼓励长期投资,培育机构投资者。

(四)赋能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一是坚持数字化、产业化服务方向。依靠金融科技和大数据优势,建生态、搭场景、拓用户,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数字化、信息化支持。二是聚焦涉农“三大领域”发力。在基础服务上,实现基础金融服务的有效触达;在信贷配置上,包括创新涉农信贷抵质押物、完善农户信用体系、研发线上涉农金融产品等;在乡村治理上,打造乡村智慧政务系统,协助加强农村基层治理。三是建立乡村金融综合服务系统。为破除涉农领域“数据烟囱”“信息孤岛”,可以由政府部门主导,金融机构承建农村集体产权管理系统、乡村产业数据信息系统、乡村信用系统等,打造乡村金融服务综合支撑平台。

(五)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一是摸清底数。全面梳理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各种因素,总结高杠杆企业、僵尸企业、落后产能、外汇收支、结构转型等重点领域“灰犀牛”特征,提前规避、分散、缓释风险。二是严密监测。加紧构建现代银行风控体系,打造全流程、数字化、线上化、智能化的全面风险监控预警平台,持续动态监测和压力测试。三是精准管控。紧盯各种可能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区域、市场和业务,比如重点关注地方政府债务、房地产信贷以及海外中资金融机构各类传统与非传统的风险等,采取有效措施有序释放风险。

(作者单位:中国建设银行)

(本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所在单位立场。)

 


增强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1-04-29

□王志强 付强 安俊

今年以来,我国银行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正确处理恢复经济与防范风险的关系,经受住了内外部复杂环境的严峻考验,行业整体运行稳定。全行业有力推进扩规模、调结构、降成本,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稳步提升。截至一季度末,银行业人民币贷款增加7.67万亿元,同比多增5741亿元,制造业贷款增加1.2万亿元,新增债券投资约1.7万亿元。新增信贷资源重点投向高端制造、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等产业,其中科学研究服务业、信息技术服务业贷款同比分别增长22%、19%。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6.8万亿元,同比增长33.9%。企业贷款利率降至4.6%以下,创史上最低水平。

当前国内外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处于大流行阶段,全球经济复苏和国际金融市场面临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国内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仍未完全消除,结构性矛盾依旧凸显,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加剧通胀压力,各种内外部风险不容忽视,我国银行业将面临严峻考验。

一是风控压力增大。2020年宏观杠杆率上升至270%,企业部门债务压力增大,加剧银行不良资产暴露风险,亟须多渠道补充资本增强风险抵补能力。二是盈利能力趋弱。随着金融业让利实体经济、金融监管趋严、利率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银行业盈利能力趋弱态势依然延续。三是金融科技创新也有“卡脖子”风险。虽然我国金融科技发展较快,但多集中于应用领域,原创性技术创新能力和新型风险防范能力明显不足。四是海外业务风险上升。部分国家债务风险不断累积,新一轮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可能性增加,叠加地缘政治、民族主义抬头,银行业海外分支机构经营风险凸显。

当前建议重点从五个方面入手,支持商业银行固本强基,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一)多途径充实商业银行资本金。一是大力推进商业银行加快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建议强化制度创新,推动老股东积极参与商业银行配股、增发,允许老股东等比例足额认购所配售、增发的股份。建议对于同一资本补充工具设定不同的发行标准、审批要求和执行细则,适应、满足非上市银行和中小银行的具体情况和不同需求。二是强化资本补充工具的资金支持和市场流动性。建议为资本补充工具引入长期资金支持,鼓励公募基金、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保险资金等主流机构投资者加大对商业银行资本补充债券的配置力度。建议推进资本补充债券做市商制度建设,增加央行票据互换工具(CBS)交易规模、扩大一级交易商范围,建立银行间市场质押式回购押品互认机制,补足资本补充债券流动性较差的短板。

(二)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一是建立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及时调整现行绿色金融界定标准,确保绿色项目与碳中和、净零碳排放标准相一致。二是完善绿色金融激励机制,以市场化方式引导商业银行补足碳中和巨量投资缺口。三是创新相关衍生品工具,逐步推出绿色金融供应链、绿色资产证券化等产品,为碳金融市场合理定价和流动性扩充提供支撑。四是及时评估金融稳定和货币政策,灵活调整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约束条件,确保绿色转型过程中高碳排放资产减值对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冲击风险可控。

(三)大力发展养老金融。一是探索“存房养老”模式。在不改变房屋权属的前提下,让老年人把房产委托给专业资产管理机构,满足老年人安心养老和财富传承需要。二是培育养老资管市场。针对养老体系三支柱下符合条件的资管产品,适当减免其运营和投资中的增值税、所得税,提高收益,增强激励,鼓励长期投资,培育机构投资者。

(四)赋能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一是坚持数字化、产业化服务方向。依靠金融科技和大数据优势,建生态、搭场景、拓用户,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数字化、信息化支持。二是聚焦涉农“三大领域”发力。在基础服务上,实现基础金融服务的有效触达;在信贷配置上,包括创新涉农信贷抵质押物、完善农户信用体系、研发线上涉农金融产品等;在乡村治理上,打造乡村智慧政务系统,协助加强农村基层治理。三是建立乡村金融综合服务系统。为破除涉农领域“数据烟囱”“信息孤岛”,可以由政府部门主导,金融机构承建农村集体产权管理系统、乡村产业数据信息系统、乡村信用系统等,打造乡村金融服务综合支撑平台。

(五)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一是摸清底数。全面梳理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各种因素,总结高杠杆企业、僵尸企业、落后产能、外汇收支、结构转型等重点领域“灰犀牛”特征,提前规避、分散、缓释风险。二是严密监测。加紧构建现代银行风控体系,打造全流程、数字化、线上化、智能化的全面风险监控预警平台,持续动态监测和压力测试。三是精准管控。紧盯各种可能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区域、市场和业务,比如重点关注地方政府债务、房地产信贷以及海外中资金融机构各类传统与非传统的风险等,采取有效措施有序释放风险。

(作者单位:中国建设银行)

(本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所在单位立场。)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