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记者观察:人口将影响经济宏观走势

(经济学理论学习系列笔记之三)

发布时间:2021-05-30 10:15:40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记者 康民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经济和金融同样是这样的情形。从现实中的宏观经济角度来看,中国经济的远虑有什么?笔者认为,人口是一大远虑。再直白一点,中国经济的人口红利正在消退,如果不及时加以补救,将以一种目不暇接的速度将经济奇迹化作“前尘往事”。

很多人依然没有意识到,我们的人口形势有多么严峻,其后果将会对我们的未来产生多么严重的、全面的多米诺骨牌式的连锁冲击。如果不对中国经济的一大隐忧、一大“远虑”——人口问题,加以举国的、系统性的及时应对,中国迫在眉睫的严峻人口形势,很有可能极大阻碍我们的经济发展之路。

人口是经济运行的载体和主体,是财富创造的必要条件。有了人口,才有生产、消费和创新等一系列经济活动。

事实上,中国过去40年的崛起与奇迹,政府高瞻远瞩的英明规划引领无疑是核心;另一方面,也相当程度上拜人口红利所赐。1979年改革开放,当时的中国,仅青壮年劳动力(15-30岁)人口这一核心指标即高达3.33亿,占总人口比重高达34.2%。而最关键的指标——人口年龄中位数只有22岁,而彼时美国的年龄中位数达30岁,两者相较,人口红利的落差明显。

应该说,这是一种令人艳羡的人口红利差,我们的经济只要稍稍顺应经济规律,就不难取得相当的成就,中美经济差距不断缩小,势成必然。

但是,很遗憾,这个巨大的人口红利,因种种原因在迅速耗散。从1971年计划生育开始后,中国的生育率(每个育龄妇女一生平均生育子女的数量)、出生人口数与人口增长率,几乎一路下行。

同样,从公开数据中可以查到,中国生育率1991年即已低于美国,进入新世纪后平均不到1.2%,不仅远低于维持代际人口不减的2.2%水平,甚至比日本、德国、希腊、葡萄牙、意大利这些发达经济体还低。最新2020年统计数据显示,我们的出生人口是1003.5万,较过去5年均值1630万、大幅减少了六百多万。这样导致的直接结果是:人口一代比一代少,整个社会未富先老,迅速老龄化。

最关键之处在于,这种“头(老年人)重脚(年轻人)轻”的倒金字塔型人口结构,还在持续加速恶化:2016年,中国60岁以上老人数量首次超越了14岁以下人口。2年之后,也即2018年,60岁以上人口超过了15岁以下人口。2020年,60岁以上人口正式超越16岁以下人口。

与之对应的是,2012年,中国正式进入刘易斯拐点——劳动适龄(15—59岁)人口开始绝对减少。中国GDP增速从这一年开始告别10%的双位数增长,应该说,这不是偶然发生的。

人口老化与劳动力人口减少双重挤压,会直接导致整个社会的老年抚养比迅速严峻——撇开道德层面,老年抚养从经济学上是一种纯消耗。老龄化对任何国家都是一个噩梦。这个世界有很多国家,都曾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最后却又重新跌回中等收入陷阱,都是因为这个绞索一样的老年抚养比的持续收紧。

劳动适龄人口是个经济学概念,并不直观。而人口年龄中位数更为直观。如上文所述,1979年改革开放时,中国人口年龄中位数只有22岁,当时美国的年龄中位数为30岁,中国比美国整体年轻8岁之多。但39年之后,到了2018年,中国的人口年龄中位数即已超过了美国。到2020年,中国年龄中位数已达42岁,美国为38岁。

结论很清楚,我们的年龄优势正在丧失。从2012年开始,中国劳动力人口就开始净减少,2021年之后将开始加速缩减。而美国到2050年,劳动力人口也不会减少。

国家的经济运行是一场马拉松式的长跑,胜负手在于人口。

过去四十年,在政府高瞻远瞩引领下,我们一直走得很好。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能一直好下去,在经济运行上我们不能优胜意识太浓。好在,还给我们留下了时间,还来得及。中国人历来有大格局、大智慧。只要我们不惮以正视不足,以直面未来,以中国体制之高效,解决人口不足的短板,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记者观察:人口将影响经济宏观走势

(经济学理论学习系列笔记之三)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1-05-30

记者 康民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经济和金融同样是这样的情形。从现实中的宏观经济角度来看,中国经济的远虑有什么?笔者认为,人口是一大远虑。再直白一点,中国经济的人口红利正在消退,如果不及时加以补救,将以一种目不暇接的速度将经济奇迹化作“前尘往事”。

很多人依然没有意识到,我们的人口形势有多么严峻,其后果将会对我们的未来产生多么严重的、全面的多米诺骨牌式的连锁冲击。如果不对中国经济的一大隐忧、一大“远虑”——人口问题,加以举国的、系统性的及时应对,中国迫在眉睫的严峻人口形势,很有可能极大阻碍我们的经济发展之路。

人口是经济运行的载体和主体,是财富创造的必要条件。有了人口,才有生产、消费和创新等一系列经济活动。

事实上,中国过去40年的崛起与奇迹,政府高瞻远瞩的英明规划引领无疑是核心;另一方面,也相当程度上拜人口红利所赐。1979年改革开放,当时的中国,仅青壮年劳动力(15-30岁)人口这一核心指标即高达3.33亿,占总人口比重高达34.2%。而最关键的指标——人口年龄中位数只有22岁,而彼时美国的年龄中位数达30岁,两者相较,人口红利的落差明显。

应该说,这是一种令人艳羡的人口红利差,我们的经济只要稍稍顺应经济规律,就不难取得相当的成就,中美经济差距不断缩小,势成必然。

但是,很遗憾,这个巨大的人口红利,因种种原因在迅速耗散。从1971年计划生育开始后,中国的生育率(每个育龄妇女一生平均生育子女的数量)、出生人口数与人口增长率,几乎一路下行。

同样,从公开数据中可以查到,中国生育率1991年即已低于美国,进入新世纪后平均不到1.2%,不仅远低于维持代际人口不减的2.2%水平,甚至比日本、德国、希腊、葡萄牙、意大利这些发达经济体还低。最新2020年统计数据显示,我们的出生人口是1003.5万,较过去5年均值1630万、大幅减少了六百多万。这样导致的直接结果是:人口一代比一代少,整个社会未富先老,迅速老龄化。

最关键之处在于,这种“头(老年人)重脚(年轻人)轻”的倒金字塔型人口结构,还在持续加速恶化:2016年,中国60岁以上老人数量首次超越了14岁以下人口。2年之后,也即2018年,60岁以上人口超过了15岁以下人口。2020年,60岁以上人口正式超越16岁以下人口。

与之对应的是,2012年,中国正式进入刘易斯拐点——劳动适龄(15—59岁)人口开始绝对减少。中国GDP增速从这一年开始告别10%的双位数增长,应该说,这不是偶然发生的。

人口老化与劳动力人口减少双重挤压,会直接导致整个社会的老年抚养比迅速严峻——撇开道德层面,老年抚养从经济学上是一种纯消耗。老龄化对任何国家都是一个噩梦。这个世界有很多国家,都曾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最后却又重新跌回中等收入陷阱,都是因为这个绞索一样的老年抚养比的持续收紧。

劳动适龄人口是个经济学概念,并不直观。而人口年龄中位数更为直观。如上文所述,1979年改革开放时,中国人口年龄中位数只有22岁,当时美国的年龄中位数为30岁,中国比美国整体年轻8岁之多。但39年之后,到了2018年,中国的人口年龄中位数即已超过了美国。到2020年,中国年龄中位数已达42岁,美国为38岁。

结论很清楚,我们的年龄优势正在丧失。从2012年开始,中国劳动力人口就开始净减少,2021年之后将开始加速缩减。而美国到2050年,劳动力人口也不会减少。

国家的经济运行是一场马拉松式的长跑,胜负手在于人口。

过去四十年,在政府高瞻远瞩引领下,我们一直走得很好。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能一直好下去,在经济运行上我们不能优胜意识太浓。好在,还给我们留下了时间,还来得及。中国人历来有大格局、大智慧。只要我们不惮以正视不足,以直面未来,以中国体制之高效,解决人口不足的短板,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