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金融业如何抓住养老机遇

发布时间:2021-06-06 13:26:01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中国银行保险报网讯【记者 王方琪】

我国发展多支柱养老体系已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十四五”期间,第三支柱养老保险迎来最好的发展机遇,专家建议有关部门尽快明确顶层设计,出台支持第三支柱发展系列配套政策。

首先,需明确第三支柱应当与第二支柱协同发展的定位,研究打通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税收优惠政策。在覆盖人群、优惠政策、资金管理等方面紧密衔接,共同建立起有效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提升整体保障水平。提高个人参加第三支柱积极性和灵活性,在条件成熟时,研究给予养老金融业务参与主体一定优惠政策。

其次,要丰富第三支柱发展方式。就第三支柱而言,无论最终出台的政策界定是什么,都应该将税收优惠和非税收优惠的合格产品纳入总体规划。无论是保险机构,还是商业银行、信托公司,以及基金公司,都应该推广个人养老投资顾问业务,最大限度实现个人养老资产保值增值,稳步推进养老金融改革。

第三,研究统一的养老金融标准,及时扩大第三支柱可投资品种范围,将银行储蓄、理财、基金、信托等各类资管产品纳入其中,体现养老金融产品的资金安全性、投资长期性和领取约束性等特征。

最后,强化养老金统一监管。当前养老金管理格局是以机构监管为主,各个功能监管分割严重。专家建议强化顶层设计,将机构监管和个人监管进行有效协同,提升监管的有效性。

我国已经于6月1日正式启动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国家鼓励试点保险公司创新开发投保简便、交费灵活、收益稳健的专属保险产品。目前,各项工作正在平稳有序推进,不久之后就会有产品面世。专属商业养老保险有准公共品属性,保险公司作为产品供给方,要兼顾商业与社会两方面的特性。专属养老保险产品对保险公司的产品定价、销售支持、运营服务和投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商业银行也把养老服务作为重要的发展战略。有的银行已经开始建设"时间银行"平台,推动公益养老。中国银行创立中银公益互助养老平台,和政府部门、协会组织、养老机构合作,推动公益互助养老平台的建设,以解决供给不足的问题。


金融业如何抓住养老机遇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1-06-06

中国银行保险报网讯【记者 王方琪】

我国发展多支柱养老体系已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十四五”期间,第三支柱养老保险迎来最好的发展机遇,专家建议有关部门尽快明确顶层设计,出台支持第三支柱发展系列配套政策。

首先,需明确第三支柱应当与第二支柱协同发展的定位,研究打通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税收优惠政策。在覆盖人群、优惠政策、资金管理等方面紧密衔接,共同建立起有效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提升整体保障水平。提高个人参加第三支柱积极性和灵活性,在条件成熟时,研究给予养老金融业务参与主体一定优惠政策。

其次,要丰富第三支柱发展方式。就第三支柱而言,无论最终出台的政策界定是什么,都应该将税收优惠和非税收优惠的合格产品纳入总体规划。无论是保险机构,还是商业银行、信托公司,以及基金公司,都应该推广个人养老投资顾问业务,最大限度实现个人养老资产保值增值,稳步推进养老金融改革。

第三,研究统一的养老金融标准,及时扩大第三支柱可投资品种范围,将银行储蓄、理财、基金、信托等各类资管产品纳入其中,体现养老金融产品的资金安全性、投资长期性和领取约束性等特征。

最后,强化养老金统一监管。当前养老金管理格局是以机构监管为主,各个功能监管分割严重。专家建议强化顶层设计,将机构监管和个人监管进行有效协同,提升监管的有效性。

我国已经于6月1日正式启动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国家鼓励试点保险公司创新开发投保简便、交费灵活、收益稳健的专属保险产品。目前,各项工作正在平稳有序推进,不久之后就会有产品面世。专属商业养老保险有准公共品属性,保险公司作为产品供给方,要兼顾商业与社会两方面的特性。专属养老保险产品对保险公司的产品定价、销售支持、运营服务和投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商业银行也把养老服务作为重要的发展战略。有的银行已经开始建设"时间银行"平台,推动公益养老。中国银行创立中银公益互助养老平台,和政府部门、协会组织、养老机构合作,推动公益互助养老平台的建设,以解决供给不足的问题。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