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记者观察:整顿校外培训乱象

发布时间:2021-06-08 10:28:59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杜向杰

6月1日,市场监管总局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在5月初对作业帮、猿辅导两家机构开展检查的基础上,市场监管部门对新东方、学而思、精锐教育、掌门1对1、华尔街英语、哒哒英语、卓越、威学、明师、思考乐、邦德、蓝天、纳思书院等13家校外培训机构进行重点检查。检查发现,这15家校外培训机构均存在虚假宣传违法行为,13家校外培训机构存在价格欺诈违法行为,市场监管部门对15家校外培训机构分别处以顶格罚款,共计3650万元。

而在4月25日,北京市场监管局对学而思、新东方在线等4家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开展了专项检查,并针对其利用“划线价”诱骗交易的价格违法行为,给予了警告和50万元的顶格罚款。

对校外培训机构的处罚引来了热烈的讨论。

近年来,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少家长选择了校外培训的方式,校外培训机构呈快速发展的态势。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压力日益增大,校外教育培训的乱象也屡屡被公众诟病,一些培训机构利用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贩卖焦虑,利用虚假宣传和错误引导来诱骗家长报名,把教育做成了一心逐利的生意,严重破坏了教育生态,给家长和学生带来沉重负担。

本次受到处罚的多家校外培训机构,尽管违法违规内容不尽相同,但也有很多共同之处。其中主要的违法违规事实有两点:一是虚假宣传多样化、普遍化,主要包括虚构教师资质、虚构执教履历、夸大培训效果、夸大机构实力、编造用户评价等类型;二是价格欺诈行为问题突出,主要表现为虚构原价和虚假优惠折价。

据媒体报道,有家长反映,买课时机构工作人员满嘴打包票,要退款了则百般搪塞。一些机构更采取“焦虑营销”手段,为了获得更多经济利益,给家长的教育焦虑心理推波助澜,营造“必须补课”的氛围。家长唯恐自己的孩子被别人落下,很可能掏钱买课。

一些校外培训机构的教师并非专注于教学,而是绞尽脑汁售课,甚至做起了“口碑裂变”营销,利用家长推销课程并向家长返利。还有些机构用学费来做投资、做投机。在这种情况下,资金链断裂、爆雷跑路等现象时有发生。

而在这股“培训热”的背后,则是社会对分数的追求。校外培训机构能“对症下药”提高分数。一些校外培训机构可以根据学生特点和偏好提供个性化和弹性化的服务,也有机构在把握考试题型、重点和得分点方面表现出色,让学生在提分之路上“事半功倍”。这种“唯分数”“唯升学”的导向屡遭社会批评。但遗憾的是,对很多家庭来说,还是不停的追求“分数速成”“超前超标”,他们并不关心这种模式是否违背教育规律,只会追求高分的路上“一往无前”。

然而,一些培训机构采用解题技巧、套路和模板等形式以取得时间和效率上的优势,却忽略了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思考、论证和试错环节。寒暑假“提前学”、幼儿园“小学化”等做法违背了认知发展的客观规律,不但伤害了学生的创造力,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的自信心与学习自主性。一旦校外培训和孩子的真实需求对接不上,就无谓地增加了孩子的学业负担,还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校外培训机构利用家长的焦虑心理,用种种行为欺瞒家长,更为严重的是破坏了教育生态,在校外培训机构的作用下,教学窄化为了教考试,选拔人才变成选分数,教育演化为生意……于孩子成长不利,于教育事业不利,于社会发展也不利。

因此,在顶格罚款之后,教育管理等部门还应有“后手”,通过部门协同配合,持续发力,打出政策的“组合拳”,在日常监管上多下功夫,梳理家长的正当需求,让校外培训乱象早日消失。

 


记者观察:整顿校外培训乱象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1-06-08

□杜向杰

6月1日,市场监管总局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在5月初对作业帮、猿辅导两家机构开展检查的基础上,市场监管部门对新东方、学而思、精锐教育、掌门1对1、华尔街英语、哒哒英语、卓越、威学、明师、思考乐、邦德、蓝天、纳思书院等13家校外培训机构进行重点检查。检查发现,这15家校外培训机构均存在虚假宣传违法行为,13家校外培训机构存在价格欺诈违法行为,市场监管部门对15家校外培训机构分别处以顶格罚款,共计3650万元。

而在4月25日,北京市场监管局对学而思、新东方在线等4家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开展了专项检查,并针对其利用“划线价”诱骗交易的价格违法行为,给予了警告和50万元的顶格罚款。

对校外培训机构的处罚引来了热烈的讨论。

近年来,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少家长选择了校外培训的方式,校外培训机构呈快速发展的态势。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压力日益增大,校外教育培训的乱象也屡屡被公众诟病,一些培训机构利用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贩卖焦虑,利用虚假宣传和错误引导来诱骗家长报名,把教育做成了一心逐利的生意,严重破坏了教育生态,给家长和学生带来沉重负担。

本次受到处罚的多家校外培训机构,尽管违法违规内容不尽相同,但也有很多共同之处。其中主要的违法违规事实有两点:一是虚假宣传多样化、普遍化,主要包括虚构教师资质、虚构执教履历、夸大培训效果、夸大机构实力、编造用户评价等类型;二是价格欺诈行为问题突出,主要表现为虚构原价和虚假优惠折价。

据媒体报道,有家长反映,买课时机构工作人员满嘴打包票,要退款了则百般搪塞。一些机构更采取“焦虑营销”手段,为了获得更多经济利益,给家长的教育焦虑心理推波助澜,营造“必须补课”的氛围。家长唯恐自己的孩子被别人落下,很可能掏钱买课。

一些校外培训机构的教师并非专注于教学,而是绞尽脑汁售课,甚至做起了“口碑裂变”营销,利用家长推销课程并向家长返利。还有些机构用学费来做投资、做投机。在这种情况下,资金链断裂、爆雷跑路等现象时有发生。

而在这股“培训热”的背后,则是社会对分数的追求。校外培训机构能“对症下药”提高分数。一些校外培训机构可以根据学生特点和偏好提供个性化和弹性化的服务,也有机构在把握考试题型、重点和得分点方面表现出色,让学生在提分之路上“事半功倍”。这种“唯分数”“唯升学”的导向屡遭社会批评。但遗憾的是,对很多家庭来说,还是不停的追求“分数速成”“超前超标”,他们并不关心这种模式是否违背教育规律,只会追求高分的路上“一往无前”。

然而,一些培训机构采用解题技巧、套路和模板等形式以取得时间和效率上的优势,却忽略了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思考、论证和试错环节。寒暑假“提前学”、幼儿园“小学化”等做法违背了认知发展的客观规律,不但伤害了学生的创造力,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的自信心与学习自主性。一旦校外培训和孩子的真实需求对接不上,就无谓地增加了孩子的学业负担,还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校外培训机构利用家长的焦虑心理,用种种行为欺瞒家长,更为严重的是破坏了教育生态,在校外培训机构的作用下,教学窄化为了教考试,选拔人才变成选分数,教育演化为生意……于孩子成长不利,于教育事业不利,于社会发展也不利。

因此,在顶格罚款之后,教育管理等部门还应有“后手”,通过部门协同配合,持续发力,打出政策的“组合拳”,在日常监管上多下功夫,梳理家长的正当需求,让校外培训乱象早日消失。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