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银企合作“剪刀差”亟待消除

发布时间:2021-07-08 08:36:18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赵泽轩

当前,企业经济依然处于深度调整期,面临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动能转换等暂时性困难,银行如何顺应新常态,突破银企合作路径障碍,搭建银企合作共赢平台,对打造银企合作共赢生态圈、消除银企合作剪刀差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作用。

银企合作“剪刀差”

银企运行机理形成错配。当前,企业经济正处于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动能转换等关键期,银企错配管理严重。一方面,企业内部运行机理混乱,主要表现在“三随”:投资决策随“性”,缺乏远景规划,企业负责人头脑发热,对企业发展的方向随时变更,给企业未来发展的路径增添了不确定性;经营管理随“意”,缺乏通盘思考,主要体现在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发生问题时,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经营管理的随意性大,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低;经营思维随“机”,存在套利行为,部分企业在筹建之初就带有它心,存在明显的套利行为,企业法人缺乏发展眼光,目标短视,导致企业难以真正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迫于信贷安全的考虑和责任倒逼的压力,涉贷部门及人员普遍存在惜贷、惧贷和惰贷行为,导致金融生态环境与融资服务不相匹配。

银企产融对接形成错配。目前,银行信贷产品还是以抵押、担保为主,针对企业实际而开发的信贷服务产品较少,导致企业特别是小规模的微型企业融资难度加大。这类企业难以获得银行融资的主要原因是企业无固定资产作抵押,企业经营的厂房为租赁方式取得,非为企业自有固定资产。同时,由于量身定制信贷产品的局限,信贷产品单一,导致农商银行无法为企业提供合适的信贷产品,满足企业融资需求。

银企共生理念形成错配。当前,受风险防范因素的影响,都把金融风险的防范放在首位,企业没有抵押、没有担保,就被拦在了融资门槛之外。银行经营管理者对企业的成长性关注度不高,缺乏从长远发展来培植潜在利润增长源的视野或眼光,银企双赢、银企共生的理念还未形成。特别是对于规模以下且在农村地区经营的小微企业,面临的融资难现象较为突出。

银企前瞻意识形成错配。作为银行,应为服务的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既要掌握企业生产的流程、产品工艺、产品质量以及在同行业所处竞争位置,同时也要掌握企业所处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只有全方位掌握企业的真实状态,才能够有针对性地为企业提供相应的指导与服务以及风险警示,最大限度地防范金融风险。但当前,金融从业人员特别是信贷人员,认为企业的产品是否合格、市场是否稳定、行业前景是否具备发展潜力属于企业自身应关注的重点,而不是银行关注的重点。由于对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掌握不清,穿透不够,不能准确识别企业经营的风险点,导致信贷资金面临潜在风险,这也是当前银行缘何创新不足,服务水平不高,要求企业必须提供足额抵押或担保的主要因素。

打造银企合作生态圈

搭建政策支撑平台。银行应从服务企业经济大局出发,制定出台金融支持企业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制定切实有效的优惠政策,从制度上引导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投入。包括出台对涉农企业增户扩面贷款的奖励政策、保护政策和相关优惠政策,降低相关部门收费标准,为银企合作营造宽松环境。推动企业打造供需对接、资源整合的供应链协同平台。

搭建融资增信平台。加大银行融资增信平台建设推进力度,要通过政府增信、信用联盟、担保基金、订单融资等形式,为更多的企业融资提供增信服务。同时,探索推动农村地区融资增信平台建设,通过订单、仓储、林权、土地流转使用权担保抵押等形式,引入金融资本,为农村地区特别是规模以下的工业企业提供融资增信服务。

搭建银企平台。对接配合相关部门,定期召开金融形势分析会、银企座谈会和产融对接会,召集经济部门和企业共同研究搞活金融、发展经济的思路和办法,搭建一个银行与企业互动、互信、互赢的合作平台,切实解决银、政、企三方信息不通和相互情况不明现象,打破信息孤岛,构筑银企对接、银企双赢平台。

搭建信用共建平台。加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力度,加大失信惩治力度,净化社会信用环境;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积极开展依法集中清收,维护金融债权。司法部门要为银行维护金融债权保驾护航,提高金融胜诉案件“两结率”,打好金融风险防范化解攻坚战,为更好地支持企业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作者单位:河南西峡农商银行)


银企合作“剪刀差”亟待消除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1-07-08

□赵泽轩

当前,企业经济依然处于深度调整期,面临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动能转换等暂时性困难,银行如何顺应新常态,突破银企合作路径障碍,搭建银企合作共赢平台,对打造银企合作共赢生态圈、消除银企合作剪刀差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作用。

银企合作“剪刀差”

银企运行机理形成错配。当前,企业经济正处于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动能转换等关键期,银企错配管理严重。一方面,企业内部运行机理混乱,主要表现在“三随”:投资决策随“性”,缺乏远景规划,企业负责人头脑发热,对企业发展的方向随时变更,给企业未来发展的路径增添了不确定性;经营管理随“意”,缺乏通盘思考,主要体现在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发生问题时,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经营管理的随意性大,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低;经营思维随“机”,存在套利行为,部分企业在筹建之初就带有它心,存在明显的套利行为,企业法人缺乏发展眼光,目标短视,导致企业难以真正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迫于信贷安全的考虑和责任倒逼的压力,涉贷部门及人员普遍存在惜贷、惧贷和惰贷行为,导致金融生态环境与融资服务不相匹配。

银企产融对接形成错配。目前,银行信贷产品还是以抵押、担保为主,针对企业实际而开发的信贷服务产品较少,导致企业特别是小规模的微型企业融资难度加大。这类企业难以获得银行融资的主要原因是企业无固定资产作抵押,企业经营的厂房为租赁方式取得,非为企业自有固定资产。同时,由于量身定制信贷产品的局限,信贷产品单一,导致农商银行无法为企业提供合适的信贷产品,满足企业融资需求。

银企共生理念形成错配。当前,受风险防范因素的影响,都把金融风险的防范放在首位,企业没有抵押、没有担保,就被拦在了融资门槛之外。银行经营管理者对企业的成长性关注度不高,缺乏从长远发展来培植潜在利润增长源的视野或眼光,银企双赢、银企共生的理念还未形成。特别是对于规模以下且在农村地区经营的小微企业,面临的融资难现象较为突出。

银企前瞻意识形成错配。作为银行,应为服务的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既要掌握企业生产的流程、产品工艺、产品质量以及在同行业所处竞争位置,同时也要掌握企业所处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只有全方位掌握企业的真实状态,才能够有针对性地为企业提供相应的指导与服务以及风险警示,最大限度地防范金融风险。但当前,金融从业人员特别是信贷人员,认为企业的产品是否合格、市场是否稳定、行业前景是否具备发展潜力属于企业自身应关注的重点,而不是银行关注的重点。由于对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掌握不清,穿透不够,不能准确识别企业经营的风险点,导致信贷资金面临潜在风险,这也是当前银行缘何创新不足,服务水平不高,要求企业必须提供足额抵押或担保的主要因素。

打造银企合作生态圈

搭建政策支撑平台。银行应从服务企业经济大局出发,制定出台金融支持企业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制定切实有效的优惠政策,从制度上引导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投入。包括出台对涉农企业增户扩面贷款的奖励政策、保护政策和相关优惠政策,降低相关部门收费标准,为银企合作营造宽松环境。推动企业打造供需对接、资源整合的供应链协同平台。

搭建融资增信平台。加大银行融资增信平台建设推进力度,要通过政府增信、信用联盟、担保基金、订单融资等形式,为更多的企业融资提供增信服务。同时,探索推动农村地区融资增信平台建设,通过订单、仓储、林权、土地流转使用权担保抵押等形式,引入金融资本,为农村地区特别是规模以下的工业企业提供融资增信服务。

搭建银企平台。对接配合相关部门,定期召开金融形势分析会、银企座谈会和产融对接会,召集经济部门和企业共同研究搞活金融、发展经济的思路和办法,搭建一个银行与企业互动、互信、互赢的合作平台,切实解决银、政、企三方信息不通和相互情况不明现象,打破信息孤岛,构筑银企对接、银企双赢平台。

搭建信用共建平台。加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力度,加大失信惩治力度,净化社会信用环境;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积极开展依法集中清收,维护金融债权。司法部门要为银行维护金融债权保驾护航,提高金融胜诉案件“两结率”,打好金融风险防范化解攻坚战,为更好地支持企业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作者单位:河南西峡农商银行)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