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惠企行动

发布时间:2021-07-15 09:10:40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丁卫东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银保监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方案(2021—2023年)》,计划用3年时间帮助上万家中小微企业利用知识产权实现融资。据悉,此次行动方案在组织实施上进行了多项模式创新的探索。在评估评价工具方面,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强基础数据采集和智能学习,研发适用于质押融资等场景的智能化知识产权评估工具;在信贷合作方面,探索开展“政银园投”合作,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为园区白名单企业提供合理授信额度和续贷便利等增值服务;在质押标的方面,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企业专利权、商标专用权、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等各类知识产权进行打包质押,积极探索知识产权许可收益权等的可行性,拓宽质押物范围。

我国科创型中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及期待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因而我国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创造创业创意的活力被充分激发,市场主体创造、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逐步提高,在世界知识产权指标大多数领域位居世界第一。“十三五”期间专利商标质押融资金额年均增长19%,2020年全国专利商标质押融资总额达2180亿元,同比增长43.9%。当然,我国企业目前融资渠道仍然不畅、融资担保仍高度依赖于不动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普及度和覆盖面尚难以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融资需求。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集中于高新区等产业园区,通常具有轻资产、重研发、多专利等特点,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需求迫切,但利用知识产权质押获得融资的比例不高。抽样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中办理专利商标出质登记的企业数量仅占2.5%。针对这些难点痛点,2020年11月,国家知识产权局会同银保监会指导5个省市开展了覆盖53个园区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建设的知识产权质押信息平台即将运行,国家知识产权局指导有关金融机构研发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品陆续落地,为更好惠及企业蹚趟出了路子。

发达国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基本经验

当前,国际竞争的广泛存在使得企业所拥有厂房和设备的价值在下降,西方国家已将经济重心逐步向知识产权倾斜。这是由于知识产权能够将产业和企业的创新、研发、制造、销售等有效地联结起来,既可引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又能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达国家和地区运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基本经验主要有:一是得市场经济发展之先机,开辟融资担保物扩展新路径。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较早发现知识产权的概念并加以运用。他们在司空见惯的知识产权转让交易中,逐渐发现知识产权还可被视作一种能够扩大融资能力的金融工具来使用,于是立法建制,利用企业自身知识产权广开融资渠道,有效解决融资瓶颈难题。二是围绕实体经济核心诉求,撮合金融资本与知识产权联姻。西方发达国家政府主要是围绕区域创新、产业创新等目标,制定促进金融资本等发挥作用的政策,推动金融资本与知识产权实现互动融合,激励两者协调推动技术创新等。三是借助金融资本促进知识产权实现价值最大化。知识产权的无形价值只有通过金融资本的“化学反应”,才能实现化无为有的质的飞跃。西方企业家特别注重围绕金融资本与知识产权创建良性的生态系统,促进金融资本流向知识产权创造发明者或相关机构,有效利用其科技资源;创造发明者或相关机构通过专业的转让机构,努力获得多种融资来源,从中将知识产权转化成产业核心竞争力。

银行业开办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的行动建议

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惠企行动,既关涉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需求主体——各类企业,又关涉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供给主体——各类商业银行,还关涉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保障主体——各类政府部门、司法机构、事业单位、专业中介等。只有多方同向努力,才能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惠企行动落细落实落好。一要提高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价值意义的认识。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劳动力、资本、资源三大传统要素投入,这种经济发展模式无疑很难再继续承担可持续发展的历史重任。要实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的新引擎。二要加强涉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建设和法治环境营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知识产权法律规制体系,完成了发达国家和地区用数百年时间走过的制度嬗变之路。进入新时代,更是提出了“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的总体要求。2020年9月以来,最高人民法院连续发布6个与知识产权有关的司法文件,规定和完善知识产权司法救济措施,加大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惩治力度;2021年施行的民法典专门规定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升级提高侵权代价,严厉遏制侵权行为。三要破除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阻碍。一方面要攻克评估难题。国家需要出台完善知识产权评估准则体系,提高评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加强评估专业人才培养,严格提高评估机构的执业水平;加强对评估行业的监管,严惩不科学不专业不诚信等评估行为。另一方面要攻克处置难题。国家要以政府公信力作为支撑,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交易市场,有效解决知识产权变现难题、处置难题。此外,要推动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风险分担和损失补偿机制,以促进银行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可持续发展。四要调动激发银行业金融机构争享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红利的积极性。近年来,银保监会、各级政府纷纷出台引导政策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付诸行动,为此,银行业应积极借助政府增信东风,努力做知识产权金融的探索者、受益者。毋庸置疑,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属于新生事物,蕴藏其中的各类风险无疑客观存在,对此,银行业必须强化做好政策研究、队伍建设、学习培训、实操演练等必备功课,调研市场、筛选客户、谨慎经营,切实打好促进“知本”变“资本”“专利”变“红利”的有准备之仗,力图实现融资惠企与自身发展的双赢局面。

(作者单位:农业银行连云港分行)


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惠企行动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1-07-15

□丁卫东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银保监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方案(2021—2023年)》,计划用3年时间帮助上万家中小微企业利用知识产权实现融资。据悉,此次行动方案在组织实施上进行了多项模式创新的探索。在评估评价工具方面,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强基础数据采集和智能学习,研发适用于质押融资等场景的智能化知识产权评估工具;在信贷合作方面,探索开展“政银园投”合作,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为园区白名单企业提供合理授信额度和续贷便利等增值服务;在质押标的方面,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企业专利权、商标专用权、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等各类知识产权进行打包质押,积极探索知识产权许可收益权等的可行性,拓宽质押物范围。

我国科创型中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及期待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因而我国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创造创业创意的活力被充分激发,市场主体创造、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逐步提高,在世界知识产权指标大多数领域位居世界第一。“十三五”期间专利商标质押融资金额年均增长19%,2020年全国专利商标质押融资总额达2180亿元,同比增长43.9%。当然,我国企业目前融资渠道仍然不畅、融资担保仍高度依赖于不动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普及度和覆盖面尚难以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融资需求。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集中于高新区等产业园区,通常具有轻资产、重研发、多专利等特点,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需求迫切,但利用知识产权质押获得融资的比例不高。抽样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中办理专利商标出质登记的企业数量仅占2.5%。针对这些难点痛点,2020年11月,国家知识产权局会同银保监会指导5个省市开展了覆盖53个园区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建设的知识产权质押信息平台即将运行,国家知识产权局指导有关金融机构研发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品陆续落地,为更好惠及企业蹚趟出了路子。

发达国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基本经验

当前,国际竞争的广泛存在使得企业所拥有厂房和设备的价值在下降,西方国家已将经济重心逐步向知识产权倾斜。这是由于知识产权能够将产业和企业的创新、研发、制造、销售等有效地联结起来,既可引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又能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达国家和地区运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基本经验主要有:一是得市场经济发展之先机,开辟融资担保物扩展新路径。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较早发现知识产权的概念并加以运用。他们在司空见惯的知识产权转让交易中,逐渐发现知识产权还可被视作一种能够扩大融资能力的金融工具来使用,于是立法建制,利用企业自身知识产权广开融资渠道,有效解决融资瓶颈难题。二是围绕实体经济核心诉求,撮合金融资本与知识产权联姻。西方发达国家政府主要是围绕区域创新、产业创新等目标,制定促进金融资本等发挥作用的政策,推动金融资本与知识产权实现互动融合,激励两者协调推动技术创新等。三是借助金融资本促进知识产权实现价值最大化。知识产权的无形价值只有通过金融资本的“化学反应”,才能实现化无为有的质的飞跃。西方企业家特别注重围绕金融资本与知识产权创建良性的生态系统,促进金融资本流向知识产权创造发明者或相关机构,有效利用其科技资源;创造发明者或相关机构通过专业的转让机构,努力获得多种融资来源,从中将知识产权转化成产业核心竞争力。

银行业开办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的行动建议

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惠企行动,既关涉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需求主体——各类企业,又关涉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供给主体——各类商业银行,还关涉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保障主体——各类政府部门、司法机构、事业单位、专业中介等。只有多方同向努力,才能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惠企行动落细落实落好。一要提高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价值意义的认识。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劳动力、资本、资源三大传统要素投入,这种经济发展模式无疑很难再继续承担可持续发展的历史重任。要实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的新引擎。二要加强涉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建设和法治环境营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知识产权法律规制体系,完成了发达国家和地区用数百年时间走过的制度嬗变之路。进入新时代,更是提出了“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的总体要求。2020年9月以来,最高人民法院连续发布6个与知识产权有关的司法文件,规定和完善知识产权司法救济措施,加大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惩治力度;2021年施行的民法典专门规定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升级提高侵权代价,严厉遏制侵权行为。三要破除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阻碍。一方面要攻克评估难题。国家需要出台完善知识产权评估准则体系,提高评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加强评估专业人才培养,严格提高评估机构的执业水平;加强对评估行业的监管,严惩不科学不专业不诚信等评估行为。另一方面要攻克处置难题。国家要以政府公信力作为支撑,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交易市场,有效解决知识产权变现难题、处置难题。此外,要推动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风险分担和损失补偿机制,以促进银行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可持续发展。四要调动激发银行业金融机构争享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红利的积极性。近年来,银保监会、各级政府纷纷出台引导政策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付诸行动,为此,银行业应积极借助政府增信东风,努力做知识产权金融的探索者、受益者。毋庸置疑,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属于新生事物,蕴藏其中的各类风险无疑客观存在,对此,银行业必须强化做好政策研究、队伍建设、学习培训、实操演练等必备功课,调研市场、筛选客户、谨慎经营,切实打好促进“知本”变“资本”“专利”变“红利”的有准备之仗,力图实现融资惠企与自身发展的双赢局面。

(作者单位:农业银行连云港分行)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