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施辉:科技如何在改变保险中改变世界

发布时间:2021-07-21 08:19:40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大家财险总经理 施辉

几年前“保险科技”和“科技保险”曾是行业热词,其定义和辩证关系也引来诸多学者、大咖热议。两年多来,虽未落笔此话题,但也观察着各种眼花缭乱的名词、热词、模式的不断涌现。现在最热的是“数字化转型”,当然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的提出是自然而然,恰如其分的,因为信息技术的进步让和数据获取、传输、储存、加工、应用相关的基础技术飞速发展。云计算、宽带5G的发展进步让大量存储和快速传输变成现实,这样就为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提供了技术实现的基础条件,同时也推动了物联网在相关领域的深度应用。区块链又会让各种链接和传输变得不可篡改和可回溯。

虽然新名词和热词不断,如现在“数字化转型”就有十多种定义,但化繁为简后可以看出,这其实仍是信息技术从基础到应用的不断发展推动的。

每一次信息交付方式的改变都将产生新的商业模式。今天科技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泛的、深入地改变着社会、生产、生活。科技让传统的保险行业充满了生机活力和巨大的想象空间。那么科技如何在改变保险中改变世界?

回望

回望近10多年来,信息技术推动下保险行业不同时期的热词,我们经历了“保险电商”阶段、“互联网保险”阶段、“保险科技”阶段,直到现在的“数字保险”时代。

20世纪90年代,我们熟知的带宽是64K,其只能以传输文字为主,以及通过网络两端PC连接IP电话。那时有很多的通话软件,保险公司往往只是做个网站,以文字和简单图片为主,传播介绍下公司。

随着20世纪电商的迅猛发展,保险公司也在思考和探索是否能像电商一样卖保险。保险销售从传统的面对面销售、电话销售,发展到了线上销售的探索。

但真正让保险和信息技术结合最快、刺激保险发展最快的阶段还是21世纪之后。2013年被定义为“互联网保险元年”,在行业自身几年的自营2C模式探索不温不火的背景下,和互联网平台合作的2B模式迎来了爆发。

随着信息技术基础建设的快速发展,传输、存储能力大幅提升,作为运营服务链条较长为主要特征的保险业,销售、承保、查勘、理赔、客服、保全等主要环节的线下作业流程被不断搬到线上。特别是移动技术、线上支付、电子保单、电子发票的应用,让保险的全闭环运营场景可以完全实现从物理场景到线上场景的转化。2015年成为了保险科技元年,出现保险公司的科技运用热潮,也产生了不少聚焦保险价值链某个环节、场景的众多保险科技创业公司。

随着系统、技术的集成,结合行业自身运营特征,保险行业也提出了中台建设和平台建设的方向。科技快速地推动着行业的流程重塑、模式重塑,行业的经营能效得到极大提升。

展望

信息化基础技术和应用技术的飞速发展,从当下到未来10年,云计算、5G、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又将开创另一个崭新的时代。线上化、移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已成行业主流和基本共识。

近年来,信息技术在保险公司向内的围绕价值链的运营流程再造、系统完善、中台打造,以及围绕经营的数据分析、围绕客户的移动服务等应用上已取得较大进步。但在帮助公司公司满足日益差异化的客户需求方面,保险科技仍有很大作为空间。

虽然中国人均GDP已过1万美元,正向发达国家的收入靠近,但中国的东南西北、城市乡村差异很大,从50、60、70、80后,到Z时代的95、00后之间也有较大的生理、心理、文化差异。可想而知,那么众多的差异组合,围绕基本生活的“衣食住行、娱乐教育、生老病死”将产生海量差异化的保险需求。传统模式下这些需求很难被细分、挖掘和满足。

但目前行业的产品基本同质,同一家公司的一类产品在形态、定价等方面又是全国统一或差异不大。因此,个人认为,保险高质量发展中迫切要解决走向多元化的保险需求和产品服务供给侧同质化的矛盾。要以客户为中心,首先得知道什么是客户差异化的、真实的需求,要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和发现、挖掘、激发不同地域、年龄、性别、生理、心理、教育最贴近、最迫切的保险需求结合起来。

例如健康险里重疾之外各种慢性病的探索;不同种类的护理、养老保险探索;家财附加各种家庭服务的保险探索;车险定价和驾驶习惯驾驶里程相关的保险探索;家庭相关风险管理的一揽子保险探索;各种与场景相关的短期碎片保险探索等。

在一些大型电商平台上、客户人群标签可以有上百种,但主要体现维度是地域、性别、年龄、职业、购买力以及购物偏好。每一个买家个人标签的形成,参考是他的浏览、关注、加购、购买、收藏等行为。但保险期限大多以年为单位,购买的行为是低频的,加之出险频度也必须是少数。这样保险公司和客户的互动很少,虽然有的客户会通过搜索引擎了解和比较保险,但总体客户行为在保险网站、移动端的留痕还非常少。所以近年来不少保险科技创业公司转向和有流量的平台合作,通过购买流量运营转化来产生线上购买力,形成新型的保险销售能力,而且在此种模式下可以形成各类有效的客户标签。现在客户触网的场景越来越多,频率越来越高。海量的数字痕迹足以描绘用户的完整模样。

只有加强需求端、销售端的数据驱动研究和应用,才能提升获客留客的数量和质量,以客户为中心才能真正落地,突破行业内卷的高质量发展才能真正落地。通过产品服务连接和高频的,多种行为交互的,不同生态、不同形式的平台合作也许会是一条挖掘和激发多层次、多元化保险需求的可行之路。

遐想

保险要改变世界,必须让自身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统一,并力所能及地创造更大社会价值。一个行业的社会价值越大,其社会意义越大,越会被社会所尊重和认可。而科技在其中大有可为。

保险需要发挥好风险管理和保障作用的同时又符合资本回报的基本要求。那么保险如何体现更多的社会价值?保险本身就是一个社会属性很强的行业,其产品体系和功能关连各行各业,关系千家万户,但现在保险经营更多是以事后补偿为主,这是不够的。其实无论买了保险的是企业和个人家庭,都不希望财物损失和病痛折磨,即使获得赔偿,对社会和个人家庭来说,都不是一个最好的结果。只要有损失,都是社会财富的减少;只要有病痛,生理心理的折磨就难于用金钱来衡量和补偿。

保险的社会价值就是在风险管理的闭环中更多关注和参与事前、事中的风险管理。在各类和财产相关保险中更多地做好灾害事故前的预报预防,做好灾害事故中的施救减损;在各类和人身相关的疾病保险中更多地做好客户的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

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无人机的发展和应用,为保险行业做好保险标的事前事中的风险管理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如机器设备、库房财产、种植养殖、运营货车、可以通过物联网、区块链、无人机、大数据建立风险管理模式。

疾病保险和养老保险中,根据客户不同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可在大数据支持下为其制定预防疾病和提升健康的方案,可通过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客户的链接,根据其数据传输的行为分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远程医疗对其行为进行有效管理。比如根据监测其运动、饮食、睡眠等行为和健康方案提出指标差异,以及跟踪其身体健康指标的改善。

这样在科技的支持下,保险公司就可以在做好保险风险事前、事中、事后管理的同时,让保险和客户的交付互动由低频变为中频和高频,让客户真切地体验保险的存在;让社会财富的损失减少,让人民生命的病痛减少,让科技在改变保险中改变世界。


施辉:科技如何在改变保险中改变世界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1-07-21

□大家财险总经理 施辉

几年前“保险科技”和“科技保险”曾是行业热词,其定义和辩证关系也引来诸多学者、大咖热议。两年多来,虽未落笔此话题,但也观察着各种眼花缭乱的名词、热词、模式的不断涌现。现在最热的是“数字化转型”,当然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的提出是自然而然,恰如其分的,因为信息技术的进步让和数据获取、传输、储存、加工、应用相关的基础技术飞速发展。云计算、宽带5G的发展进步让大量存储和快速传输变成现实,这样就为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提供了技术实现的基础条件,同时也推动了物联网在相关领域的深度应用。区块链又会让各种链接和传输变得不可篡改和可回溯。

虽然新名词和热词不断,如现在“数字化转型”就有十多种定义,但化繁为简后可以看出,这其实仍是信息技术从基础到应用的不断发展推动的。

每一次信息交付方式的改变都将产生新的商业模式。今天科技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泛的、深入地改变着社会、生产、生活。科技让传统的保险行业充满了生机活力和巨大的想象空间。那么科技如何在改变保险中改变世界?

回望

回望近10多年来,信息技术推动下保险行业不同时期的热词,我们经历了“保险电商”阶段、“互联网保险”阶段、“保险科技”阶段,直到现在的“数字保险”时代。

20世纪90年代,我们熟知的带宽是64K,其只能以传输文字为主,以及通过网络两端PC连接IP电话。那时有很多的通话软件,保险公司往往只是做个网站,以文字和简单图片为主,传播介绍下公司。

随着20世纪电商的迅猛发展,保险公司也在思考和探索是否能像电商一样卖保险。保险销售从传统的面对面销售、电话销售,发展到了线上销售的探索。

但真正让保险和信息技术结合最快、刺激保险发展最快的阶段还是21世纪之后。2013年被定义为“互联网保险元年”,在行业自身几年的自营2C模式探索不温不火的背景下,和互联网平台合作的2B模式迎来了爆发。

随着信息技术基础建设的快速发展,传输、存储能力大幅提升,作为运营服务链条较长为主要特征的保险业,销售、承保、查勘、理赔、客服、保全等主要环节的线下作业流程被不断搬到线上。特别是移动技术、线上支付、电子保单、电子发票的应用,让保险的全闭环运营场景可以完全实现从物理场景到线上场景的转化。2015年成为了保险科技元年,出现保险公司的科技运用热潮,也产生了不少聚焦保险价值链某个环节、场景的众多保险科技创业公司。

随着系统、技术的集成,结合行业自身运营特征,保险行业也提出了中台建设和平台建设的方向。科技快速地推动着行业的流程重塑、模式重塑,行业的经营能效得到极大提升。

展望

信息化基础技术和应用技术的飞速发展,从当下到未来10年,云计算、5G、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又将开创另一个崭新的时代。线上化、移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已成行业主流和基本共识。

近年来,信息技术在保险公司向内的围绕价值链的运营流程再造、系统完善、中台打造,以及围绕经营的数据分析、围绕客户的移动服务等应用上已取得较大进步。但在帮助公司公司满足日益差异化的客户需求方面,保险科技仍有很大作为空间。

虽然中国人均GDP已过1万美元,正向发达国家的收入靠近,但中国的东南西北、城市乡村差异很大,从50、60、70、80后,到Z时代的95、00后之间也有较大的生理、心理、文化差异。可想而知,那么众多的差异组合,围绕基本生活的“衣食住行、娱乐教育、生老病死”将产生海量差异化的保险需求。传统模式下这些需求很难被细分、挖掘和满足。

但目前行业的产品基本同质,同一家公司的一类产品在形态、定价等方面又是全国统一或差异不大。因此,个人认为,保险高质量发展中迫切要解决走向多元化的保险需求和产品服务供给侧同质化的矛盾。要以客户为中心,首先得知道什么是客户差异化的、真实的需求,要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和发现、挖掘、激发不同地域、年龄、性别、生理、心理、教育最贴近、最迫切的保险需求结合起来。

例如健康险里重疾之外各种慢性病的探索;不同种类的护理、养老保险探索;家财附加各种家庭服务的保险探索;车险定价和驾驶习惯驾驶里程相关的保险探索;家庭相关风险管理的一揽子保险探索;各种与场景相关的短期碎片保险探索等。

在一些大型电商平台上、客户人群标签可以有上百种,但主要体现维度是地域、性别、年龄、职业、购买力以及购物偏好。每一个买家个人标签的形成,参考是他的浏览、关注、加购、购买、收藏等行为。但保险期限大多以年为单位,购买的行为是低频的,加之出险频度也必须是少数。这样保险公司和客户的互动很少,虽然有的客户会通过搜索引擎了解和比较保险,但总体客户行为在保险网站、移动端的留痕还非常少。所以近年来不少保险科技创业公司转向和有流量的平台合作,通过购买流量运营转化来产生线上购买力,形成新型的保险销售能力,而且在此种模式下可以形成各类有效的客户标签。现在客户触网的场景越来越多,频率越来越高。海量的数字痕迹足以描绘用户的完整模样。

只有加强需求端、销售端的数据驱动研究和应用,才能提升获客留客的数量和质量,以客户为中心才能真正落地,突破行业内卷的高质量发展才能真正落地。通过产品服务连接和高频的,多种行为交互的,不同生态、不同形式的平台合作也许会是一条挖掘和激发多层次、多元化保险需求的可行之路。

遐想

保险要改变世界,必须让自身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统一,并力所能及地创造更大社会价值。一个行业的社会价值越大,其社会意义越大,越会被社会所尊重和认可。而科技在其中大有可为。

保险需要发挥好风险管理和保障作用的同时又符合资本回报的基本要求。那么保险如何体现更多的社会价值?保险本身就是一个社会属性很强的行业,其产品体系和功能关连各行各业,关系千家万户,但现在保险经营更多是以事后补偿为主,这是不够的。其实无论买了保险的是企业和个人家庭,都不希望财物损失和病痛折磨,即使获得赔偿,对社会和个人家庭来说,都不是一个最好的结果。只要有损失,都是社会财富的减少;只要有病痛,生理心理的折磨就难于用金钱来衡量和补偿。

保险的社会价值就是在风险管理的闭环中更多关注和参与事前、事中的风险管理。在各类和财产相关保险中更多地做好灾害事故前的预报预防,做好灾害事故中的施救减损;在各类和人身相关的疾病保险中更多地做好客户的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

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无人机的发展和应用,为保险行业做好保险标的事前事中的风险管理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如机器设备、库房财产、种植养殖、运营货车、可以通过物联网、区块链、无人机、大数据建立风险管理模式。

疾病保险和养老保险中,根据客户不同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可在大数据支持下为其制定预防疾病和提升健康的方案,可通过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客户的链接,根据其数据传输的行为分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远程医疗对其行为进行有效管理。比如根据监测其运动、饮食、睡眠等行为和健康方案提出指标差异,以及跟踪其身体健康指标的改善。

这样在科技的支持下,保险公司就可以在做好保险风险事前、事中、事后管理的同时,让保险和客户的交付互动由低频变为中频和高频,让客户真切地体验保险的存在;让社会财富的损失减少,让人民生命的病痛减少,让科技在改变保险中改变世界。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