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刘金:为绿色金融提供全周期服务

发布时间:2021-07-28 09:39:04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本报记者 冯娜娜

7月24日,中国银行行长刘金在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举办的以“全球绿色复苏与ESG投资机遇”为主题的2021北京峰会上表示,经历疫情考验后,全球经济绿色复苏已成共识,低碳转型正在加速,与此同时,企业、金融机构等微观主体也积极支持绿色复苏,参与全球绿色治理、绿色发展。在此过程中,金融机构是支持绿色复苏的主力军。

刘金

应进一步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供给

刘金表示,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包括对公、对私两个领域。在公司金融方面,加速发展环保、生态环境、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扶持碳汇、碳捕集、负碳等开放技术等,是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关键。这些产业、项目往往处于成长阶段,对资本积累要求很高,发展前景存在不确定性,更加倾向于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模式。

刘金谈到,全球绿色金融目前还处在发展初期,规模小,产品创新性、适配性、针对性依然不足,特别是在绿色低碳转型需求尤为迫切的发展中国家。在中国,绿色发展、绿色运营已蔚然成风。绿色信贷在绿色金融比重占90%以上,其他金融产品包括债券产品还相对不足。下一阶段,公司金融应充分发挥主力军担当,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的主战场发挥关键作用。进一步丰富产品供给,提高服务精准度,积极开发能效信贷、环境权益、碳中和债券等金融产品,以绿色股权投资、绿色并购基金、绿色信托计划等等满足绿色发展多元化需求,同时深入参与碳市场交易,推出碳期货、碳期权、碳掉期等金融产品,发展碳质押、碳回购、碳托管等金融服务。

在个人金融方面,刘金认为,应发挥需求侧绿色引领作用,生产是以消费为终结,个人消费行为很大程度决定了生产过程的碳排放规模,做好绿色低碳转型及管理,可改变民众生活方式,实现减排意义重大。目前以绿色消费贷、绿色信用卡、绿色存款为代表的绿色零售产品陆续推出,但是供给依然不足,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应加大对个人需求端绿色环保行为的金融支持。采集公民在绿色生活、绿色出行、绿色循环多维度、多场景的减排行为,科学量化形成碳减排数字账本,依据客户绿色评分去进行授信和优惠。

刘金还谈到,创新个人绿色信贷和绿色金融,与消费金融、科技金融、乡村金融、生态农业等领域深度融合。

金融机构助力零碳经济

刘金认为,金融机构碳中和是国家碳中和的关键一环,逐步实现自身运营和对客户投融资组合的双向零碳目标,助力构建多主体的零碳经济体系。最近中国银行从总行大楼到各分行办公大楼都开始了自身碳运营的评估、设计、改造,在不久的将来,中行总行大楼和各分行都将成为自身碳运营的主体。

刘金提到,现在可看到发达国家很多大银行已实现不同范围内的碳中和运营,发展中国家还面临着很大挑战,除自身碳运营以外,投融资组合碳中和是更加长远和宏大的目标,覆盖金融机构全部客户实现难度相对较大,目前多数国际大型银行提出了投融资促进碳中和目标,与所在国家碳中和目标基本一致。

刘金表示,中国部分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也已开始行动。例如今年5月浙江湖州发布了《银行业“28·58”碳达峰与碳中和远景规划》,试点银行将在2058年前实现自身运营及投融资组合的碳中和,未来中国银行业可以此为契机,优先以区域试点为主或从境外分行入手,依托当地营商环境制定投融资组合碳中和目标,尽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稳步推进。

强化绿色金融内生动力

刘金谈到,金融机构在为绿色产业提供资金的同时,会产生积极的环境和社会效益。目前大型金融机构包括中国银行已普遍制定了多层次、分步走的发展战略和实施规划。中行已发布了“十四五”绿色金融发展目标。

刘金认为,下一步,各大银行应积极跟踪政策变化和市场需求,持续优化绿色金融战略体系,强化战略执行,使我们绿色战略真正落到实处。

刘金强调,这其中的重点是战略和执行的结合,金融机构要强化在组织架构、人才、科技、风险等方面机制的支撑,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公司治理,融入经营管理的行为。


刘金:为绿色金融提供全周期服务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1-07-28

□本报记者 冯娜娜

7月24日,中国银行行长刘金在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举办的以“全球绿色复苏与ESG投资机遇”为主题的2021北京峰会上表示,经历疫情考验后,全球经济绿色复苏已成共识,低碳转型正在加速,与此同时,企业、金融机构等微观主体也积极支持绿色复苏,参与全球绿色治理、绿色发展。在此过程中,金融机构是支持绿色复苏的主力军。

刘金

应进一步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供给

刘金表示,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包括对公、对私两个领域。在公司金融方面,加速发展环保、生态环境、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扶持碳汇、碳捕集、负碳等开放技术等,是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关键。这些产业、项目往往处于成长阶段,对资本积累要求很高,发展前景存在不确定性,更加倾向于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模式。

刘金谈到,全球绿色金融目前还处在发展初期,规模小,产品创新性、适配性、针对性依然不足,特别是在绿色低碳转型需求尤为迫切的发展中国家。在中国,绿色发展、绿色运营已蔚然成风。绿色信贷在绿色金融比重占90%以上,其他金融产品包括债券产品还相对不足。下一阶段,公司金融应充分发挥主力军担当,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的主战场发挥关键作用。进一步丰富产品供给,提高服务精准度,积极开发能效信贷、环境权益、碳中和债券等金融产品,以绿色股权投资、绿色并购基金、绿色信托计划等等满足绿色发展多元化需求,同时深入参与碳市场交易,推出碳期货、碳期权、碳掉期等金融产品,发展碳质押、碳回购、碳托管等金融服务。

在个人金融方面,刘金认为,应发挥需求侧绿色引领作用,生产是以消费为终结,个人消费行为很大程度决定了生产过程的碳排放规模,做好绿色低碳转型及管理,可改变民众生活方式,实现减排意义重大。目前以绿色消费贷、绿色信用卡、绿色存款为代表的绿色零售产品陆续推出,但是供给依然不足,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应加大对个人需求端绿色环保行为的金融支持。采集公民在绿色生活、绿色出行、绿色循环多维度、多场景的减排行为,科学量化形成碳减排数字账本,依据客户绿色评分去进行授信和优惠。

刘金还谈到,创新个人绿色信贷和绿色金融,与消费金融、科技金融、乡村金融、生态农业等领域深度融合。

金融机构助力零碳经济

刘金认为,金融机构碳中和是国家碳中和的关键一环,逐步实现自身运营和对客户投融资组合的双向零碳目标,助力构建多主体的零碳经济体系。最近中国银行从总行大楼到各分行办公大楼都开始了自身碳运营的评估、设计、改造,在不久的将来,中行总行大楼和各分行都将成为自身碳运营的主体。

刘金提到,现在可看到发达国家很多大银行已实现不同范围内的碳中和运营,发展中国家还面临着很大挑战,除自身碳运营以外,投融资组合碳中和是更加长远和宏大的目标,覆盖金融机构全部客户实现难度相对较大,目前多数国际大型银行提出了投融资促进碳中和目标,与所在国家碳中和目标基本一致。

刘金表示,中国部分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也已开始行动。例如今年5月浙江湖州发布了《银行业“28·58”碳达峰与碳中和远景规划》,试点银行将在2058年前实现自身运营及投融资组合的碳中和,未来中国银行业可以此为契机,优先以区域试点为主或从境外分行入手,依托当地营商环境制定投融资组合碳中和目标,尽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稳步推进。

强化绿色金融内生动力

刘金谈到,金融机构在为绿色产业提供资金的同时,会产生积极的环境和社会效益。目前大型金融机构包括中国银行已普遍制定了多层次、分步走的发展战略和实施规划。中行已发布了“十四五”绿色金融发展目标。

刘金认为,下一步,各大银行应积极跟踪政策变化和市场需求,持续优化绿色金融战略体系,强化战略执行,使我们绿色战略真正落到实处。

刘金强调,这其中的重点是战略和执行的结合,金融机构要强化在组织架构、人才、科技、风险等方面机制的支撑,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公司治理,融入经营管理的行为。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